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怡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灌注
  • 5篇动脉瘤
  • 5篇CT灌注
  • 5篇出血
  • 4篇血管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3篇动脉
  • 3篇脂肪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小鼠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灌注成像

机构

  • 1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林怡
  • 7篇陈伟建
  • 7篇顾雪疆
  • 5篇王殊
  • 5篇童秋云
  • 5篇吴楠
  • 5篇段玉霞
  • 5篇杨丽娟
  • 4篇李瑞
  • 4篇徐静
  • 3篇郭翔
  • 2篇张辉
  • 2篇王宏清
  • 2篇杨运俊
  • 1篇吴森敏
  • 1篇熊兵
  • 1篇卢中秋
  • 1篇张悦
  • 1篇付凤丽
  • 1篇许化致

传媒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表面通透性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的意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CT灌注表面通透性(PS)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出血性转化(HT)中的价值。方法发病3-9h内的AIS患者31例,全部行头颅CT平扫和灌注(CTP)检查,根据复查cT平扫图像判断患者有无发生HT,将入选患者分为出血组(11例)及未出血组(20例),测量患者患侧和健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并计算其比值,得到相对表面通透性(rPS)、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出血组及未出血组rPS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rCBF、rCBV、rMTF及两组患侧Ps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灌注参数与HT间的相关性。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侧Ps值分别为(1.61±0.77)、(0.91±0.49)ml·min^-1·100g^-1;出血组rPS、rCBF、rCBV、rMTY值分别为2.76±0.78、0.32±0.18、0.66±0.31、2.67±0.71,未出血组对应数值分别为1.354-0.19、0.50±0.21、0.91±0.28、2.62±1.31,与未出血组患者相比,出血组患者的rPS值及PS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0,t=3.070;P值均〈0.01);出血组rCBF、rCBV值较未出血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2.210;P值均〈0.05);两组rM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8,P〉0.05)。PS及rPS值均与H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96、0.821,P值均〈0.01),其中rPS与HT相关性较高。结论CT灌注rPS值在预测AIS后HT中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熊兵陈伟建付凤丽段玉霞杨博洋王宏清杨运俊梁盼林怡王殊吴楠童秋云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毛细血管通透性
人参皂苷Rb2通过增加白色脂肪棕色化改善小鼠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
目的:棕色脂肪组织(BAT)可以增加产热和促进能量释放,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人参皂苷Rb2是人参果提取物,在人参中含量较高,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b2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代谢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
洪逸莲林怡徐静斯琪雅杨丽娟董为松顾雪疆
关键词:肥胖AMPK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及对比剂特点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各自对比剂特点。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的120例已经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先进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前者应用顺磁性对比剂,后者应用碘对比剂,并在7天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以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对比两种方法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差异。结果 (1)磁共振动脉血管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在脑动脉狭窄中的特异性为98.20%、90.20%,敏感性为90.90%、100.00%;(2)磁共振动脉血管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在烟雾病中的特异性分别为95.00%、90.00%,敏感性分别为100.00%、100.00%;(3)磁共振动脉血管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在脑动脉瘤中的特异性分别为86.44%、85.15%,敏感性分别为100.00%、84.69%。结论磁共振动脉血管检查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优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所用成像对比剂各有特点,可增强检查效果。
林怡
关键词:对比剂脑血管疾病
肌肉脂肪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肌肉减少症通常伴随着身体脂肪的增加,反之亦然,被定义为肌少性肥胖(SO),肌肉减少症和肥胖并存可能会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和代谢功能紊乱产生协同效应。为此,本研究使用肌肉脂肪比值定义肌少性肥胖。探讨肌肉脂肪...
徐静洪逸莲林怡斯琪雅顾雪疆
脑动脉瘤破裂手术前后的脑灌注成像探讨
2013年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前后的脑血流变化,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相关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前、后临床资料44例。所选患者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并于术后1周行CTP复查。分别测量前后两次CTP的大脑前动脉区(ACA区)、大脑中动脉区(MCA区)、大脑后动脉区(PCA区)及基底节区灌注值。结果:44例入选患者中,34例伪彩图肉眼可见好转,患者的ACA区、MCA区、PCA区及基底节区脑血流量(CBF)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肉眼可见局部灌注减低区的MTT值均延长、CBF值减低;2例灌注值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的脑血容量(CBV)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前及手术后存在脑灌注调整,视个体和病情各异,脑灌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林怡段玉霞李瑞陈伟建吴楠童秋云王殊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CT灌注
人参皂苷Rb2对高脂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2对高脂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b2组。正常对照组用10%kcal对照饲料喂养,其余用60%kcal高脂饲料喂养8周,按分组情况分别予PBS或人参皂苷Rb2(40 mg·kg^(-1)·d-1)腹腔注射10 d。HE染色观察脂肪变性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b2明显减轻肝质量,改善肝脂肪变性,下调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上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mRNA水平,增加PPAR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b2可以改善小鼠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肝中PPARα表达,调节脂代谢相关靶基因SREBP-1c、FAS和CYP7A1表达有关。
洪逸莲顾雪疆徐静林怡斯琪雅
关键词:高脂性脂肪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肝脏脂肪变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甲状腺毒症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不同病因甲状腺毒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新诊断甲状腺毒症患者1 599例,包括978例Graves病患者(GD组)、45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HT组)、16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SAT组);以及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 012名(CON组)。计算各组NLR和PLR值,并分析其与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等的相关性。结果SAT组的NLR和PLR显著高于GD组、HT组和CON组(均P〈0.01);而GD组、HT组和CON组的NLR和PLR水平相似。进一步分析显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NLR与白细胞计数(r=0.5, P〈0.01)及红细胞沉降率(r=0.4, P〈0.01)呈正相关;PLR与游离甲状腺素(FT4; r=0.16, P〈0.05)及红细胞沉降率(r=0.47, P〈0.01)呈正相关;合并肝损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NLR和PLR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者(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界值分别为2.0(敏感性80.5%,特异性76.9%;曲线下面积0.833)和150(敏感性64.3%,特异性84.2%;曲线下面积0.801)。结论NLR和PLR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及预测并发症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顾雪疆吴森敏徐静洪逸莲杨丽娟林怡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病
中年人自发性膀胱破裂1例被引量:2
2015年
自发性膀胱破裂是指非医源性及外伤性损伤的膀胱破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由急腹症表现而来院急诊,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容易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突发性下腹急剧疼痛1d”于2013年6月13日夜来我院急诊,既往排尿通畅。体检:体温38.3℃,血压137/70mmHg。
林怡陈伟建
关键词:中年人
基线CT灌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基线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SAH)延迟性缺血(delay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5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基线和1周后CTP。计算优势出血侧与对侧各参数比值,即相对血容量(rCBV)、相对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F),感兴趣区(ROI)选基底节为中心的两层大脑前动脉分布区(ACA区)、中动脉分布区(MCA区)、后动脉分布区(PCA区)、基底节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结合复查CTP、CT平扫及神经功能临床评估确定DCI组和无DCI组,对两组基线、复查CTP分别行两样本t检验;对DCI组两次CTP行配对t检验;基线rCBF分为≤0.75、0.75〈rCBF〈0.85、≥0.85组,用,检验分析组间DCI发生率差异,运用SPSS16.0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运用MedCalc9.62.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DCI的理想基线rCBF、rMTT、rCBV值。结果18例(18/54,33.3%)发生DCI,基线CTP比较,DCI组、无DCI组平均rCBF分别为0.78和1.01(t=6.63,P〈0.01),rCBV分别为0.90和1.01(t=4.43,P〈0.01),rMTT分别为1.24和0.96(t=5.29,P〈0.01)。DCI组复查较基线rCBF减低(t=3.18,P〈0.05)、rCBV减低(t=2.83,P〈0.05)、rMTT无统计学差异(t=0.99,P=0.38)。不同基线rCBF水平DC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38.00,P〈0.05)。ROC分析:理想基线rCBF为0.84,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7.5%、90.62%,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CI:0.824~0.992);rMTF为1.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84.37%,AUC为0.844(95%CI:0.694~0.939);rCBV为0.9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71.87%,AUC为0.781(95%CI:0.622~0.896)。结论在基线期采
吴楠陈伟建王殊童秋云林怡张辉郭翔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灌注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双干型血管分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颅内动脉瘤(IA)好发于血管分叉部,提示血管形态学因素与IA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IA病例,探讨MCA分叉部IA分型与其分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诊断为MCA分叉部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双干型MCA分叉部单发IA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者,符合条件的病例共64例66个IA(其中2例为双侧MCA分叉部IA)。根据瘤颈的位置将分叉部IA分为经典型(C型)和偏侧型(D型)。通过MSCTA后处理图像对IA进行分型,测量患侧MCA两分支起始处的管径、两侧分叉角及两分支间夹角,并计算两分支管径比及两侧分叉角比。将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及两分支间夹角的数值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66个IA中30个为C型IA,36个为D型IA。C型组:分支管径比平均值为1.33±0.35,两侧分叉角比平均值为1.28±0.28,分支夹角平均值为141.70°±19.91°,D型上述参数对应值为1.69±0.41、1.59±0.34、144.17°±18.00°。根据统计结果,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856,P<0.001;t=-3.953,P<0.001),两分支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599)。D型组所有IA均发生于分叉角较小侧,且绝大部分发生于较细分支起始端(35/36)。结论 MCA分叉部血管形态影响分叉部IA的生长部位。MCA分叉部IA中D型更为多见,当分叉部两分支管径及两侧分叉角相差较小时,倾向于发生C型IA,反之则多发生D型IA,并且D型IA倾向于发生在较小分支侧及较小分叉角侧。
王殊陈伟建李瑞段玉霞童秋云吴楠林怡郭翔张辉
关键词:动脉瘤大脑中动脉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