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75 被引量:2,247H指数:20
- 供职机构:汉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起搏负荷超声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比较
- 2002年
- 目的 通过食道心房起搏负荷试验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室壁运动状态及左心室舒缩功能改变进行评价 ,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检出率 ;方法 使用心脏程序刺激仪经食道起搏导管调整心率达次极量 ;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左心室室壁运动记分并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环部血流频谱 ;结果 经食道心房起搏增加心脏负荷 ,应用左心室每搏量 (SV)、主动脉瓣环部流速积分 (VTIAO)、等容舒张时间 (IVRT)、二尖瓣口流速积分(VTIMV) )、快速充盈分数 (RFI)及室壁运动记分指数 (WMSI)作为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可提高检出率 ,以WMSI结合其它两项左心室舒缩功能阳性指标 ,其冠心病诊断的检出率为 95 % ,假阳性率为 3% ;结论 经食道心房起搏彩色多普勒负荷超声心动图 (TPDE)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其简便、实用和安全 。
- 段小民李明亮王庆莲底炜杨军胡继新刘治国郭昕付良轩
- 关键词:食道心房起搏负荷试验冠心病检出率
- 生活方式对中国35~74岁成年人中心型肥胖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 调查我国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2007-2008年,对1998年和2000年建立的两个队列中27 020名35 ~ 74岁成年人进行随访,收集腰围及生活方式等相关指标;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和≥80 cm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计算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基线相关变量(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及生活方式等)后,计算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年男性中心型肥胖(腰围≥90 cm)标化年发病率为2.19%,65岁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使用腰围≥85 cm和≥80 cm标准,女性中心型肥胖标化年发病率分别为2.64%和4.06%,更年期后(55 ~ 74岁)发病率明显升高.多因素调整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发病的相对风险较低[RR =0.84(95% CI:0.74 ~0.96)];中心型肥胖发病风险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升高而升高;与中-重度体力工作者相比,非在岗者(从事家务劳动和退休者)的发病风险较高[RR=1.17 (95% CI:1.01 ~ 1.36)];饮酒[RR=1.15(95%CI:1.01 ~ 1.32)]、饮花茶[RR=1.49(95%CI:1.28 ~ 1.72)]可以增加中心型肥胖的发病风险,而喝牛奶[RR =0.85(95% CI:0.74 ~0.97)]、饮红茶[RR =0.74(95% CI:0.58~0.95)]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心型肥胖最有效的途径,应在全社会中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习惯,以遏制中心型肥胖的流行.
- 李建新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邓颖陈娜萦杨军杨小平顾东风
- 关键词:发病率中心型肥胖
- 饮茶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饮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8年秋季所获得的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5组人群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资料,以各项资料均完整者共14212人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调整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后,饮茶者与不饮茶者相比,脑卒中的OR值是0.60(95%CI:0.42~0.85)。饮茶剂量与脑卒中危险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不饮茶者相比,每月饮茶>150g,脑卒中的OR值是0.56(95%CI:0.36~0.89),每月饮茶量<150g者与脑卒中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茶与脑卒中患病间存在独立的负相关关系,多饮茶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 陈祚李莹赵连成周北凡杨军王增武郭敏武阳丰
- 关键词:饮茶脑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 傅西汉牛江平王世炳杨军胡继新
- 汉中市医院引进了德国产狼牌腹腔镜,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从1995年3月到1996年5月共完成手术433例,其中中转率仅为3.2%,并发症仅为1.85%。该研究以传统胆囊切除组作为对照,研究显示,该研究创伤小、痛苦少、住院...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1号染色体上高血压病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大家系同胞对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定位和筛查高血压病 (EH)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 应用染色体多点扫描策略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在 1号染色体上选择 11个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tandemrepeat,STR) ,对一个典型的EH大家系进行同胞对连锁分析。结果 D1S165 6位点的统计量t值为 1.68,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t>1.64 )。统计每一位点在同胞组中共享最多的等位片段所占比例 ,观察到D1S165 6位点的 15 4bp等位片段与EH患者伴随频率最高 ,占 5 8.4 %。进一步以此片段作为特定因子进行传递不平衡分析 ,传递 15 4bp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期望值 (χ2td=6.0 0 ,P <0 .0 5 ) ,表明15 4bp片段在传递过程中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结论 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标记 (D1S165 6)与EH连锁 ,提示该位点的附近可能存在EH的易感基因 ,这一结果为EH易感基因的进一步定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黄诚群丁金凤黄尚志张红叶杨军李莹叶珏公茂莲梁承宇
- 关键词:高血压遗传学易感基因
- 低心血管病危险人群死亡的相对危险及期望寿命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低心血管病危险与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死亡及总死亡的关系 ,以及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 (年龄 35~ 5 9岁 )共 3万余人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并随访至 2 0 0 0年底 ,登记并核实其全部死因情况。结果 2 4 90 0人中 (男性 12 4 97人 ,女性 12 4 0 3人 ) ,7 7%的男性 ,2 8 9%的女性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处于低危险水平 ,在其后平均 15 2年的随访过程中 ,总死亡、冠心病死亡 (女性 )、脑卒中死亡明显低于其他人群 ,男性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延长 2 6年和 4 0年。结论 低心血管病危险人群 ,不仅心血管病死亡减少 ,且总病死率降低 ,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 赵连成周北凡李莹杨军武阳丰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青年人群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35~44岁)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7月对1987年建立的陕西汉中儿童高血压研究队列(4623例)进行第30年的随访,共2780名受试者完成本次随访,选取符合标准的年龄35~44岁的青年人群1515人(男851人,女664人),年龄(42.50±2.80)岁。行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并计算Cornell乘积指数,分为LVH组与非LVH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脂、尿蛋白肌酐比(UACR)等指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LVH的关系。结果青年人群LVH检出率为4.62%。LVH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高血压比例、血尿酸、C-IMT和UACR均高于非LVH组(t/χ2=2.871、2.675、10.860、2.810、5.150、3.33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血尿酸、高血压、BMI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57、1.012、2.635、1.103,均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C-IMT、血尿酸、高血压、BMI是LVH的相关因素。早期发现青年人群LVH的相关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高可杨睿海汪洋褚超马琼严瑜杨军胡佳文郑文玲任勇付博文孔琴牟建军
- 关键词:心电图左心室肥厚高血压
-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5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不同血脂指标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和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35~59岁,基线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主要资料完整者10 222人为研究对象(男性4963人,女性5259人),平均随访15.9年。观察终点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ICVD),包括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ICVD事件37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96例,缺血性脑卒中27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性别以及收缩压(SBP)、糖尿病和吸烟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5.17~5.67 mmol/L组,5.68-6.19 mmol/L组,≥6.20 mmoL/L组ICVD事件发病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34(1.00-1.80),1.61(1.15~2.26)和1.70(1.21~2.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2-4.12 mmol/L组,≥4.13 mmol/L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62(1.15~2.27)和1.67(1.17~2.4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C<5.17 mmoL/L,LDL-C<3.10 mmoL/L)。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在TC临界升高以上(≥5.17 mmol/L)和升高(≥5.68 mmol/L)组,ICVD发病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为33.8%和35.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10.6%和6.2%。
- 李莹陈志红周北凡李义和武阳丰刘小清赵连成麦劲壮杨军石美玲田秀珍关渭全于学海陈磊
- 关键词:血脂脂蛋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
- 我国人群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被引量:5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中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方法 1 991~ 2 0 0 0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对我国 1 5组人群脑卒中事件进行监测。结果 1 996~ 2 0 0 0年 1 5组人群的CT检查率从 1 4 .8%~ 97.5 %不等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从 0 .37∶1~ 3 .82∶1不等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1 (P =0 .0 0 3)。在CT检查率达到 80 %以上的人群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无一例外 ,均 >1 .0。从 1 991~ 2 0 0 0年 ,1 0年间均有资料的 1 2组人群CT检查率从 41 .1 %增加到88 3 %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则从 1 .2 5∶1增加到 1 .85∶1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7(P =0 0 1 )。经CT检查的病例中 ,无论任何一年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均大于 1 .0。结论 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CT检查率偏低是造成部分人群“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假象的主要因素。
- 张林峰杨军武阳丰周北凡赵连成洪震袁光固黄一宁陈捷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人口
- 防鼾器
- 本外观设计产品是一个放置在口腔中上下牙齿之间的器具。
- 王辉杨军许胜林杨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