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北凡

作品数:72 被引量:3,839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血管
  • 29篇血管病
  • 26篇心血管
  • 23篇心血管病
  • 20篇血压
  • 15篇高血压
  • 14篇膳食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2篇血管疾病
  • 12篇中年人群
  • 12篇发病
  • 10篇心血管疾病
  • 9篇胆固醇
  • 9篇血清
  • 9篇固醇
  • 8篇血脂
  • 7篇营养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机构

  • 55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首都钢铁公司...
  • 4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协和医科...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钢铁公司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宁夏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周北凡
  • 45篇武阳丰
  • 38篇赵连成
  • 35篇李莹
  • 31篇杨军
  • 8篇张红叶
  • 7篇刘小清
  • 7篇陶寿淇
  • 7篇麦劲壮
  • 6篇李义和
  • 6篇吴锡桂
  • 6篇饶栩栩
  • 6篇于学海
  • 5篇张林峰
  • 5篇李贤
  • 4篇曹天秀
  • 4篇王淑玉
  • 4篇谢高强
  • 4篇石美玲
  • 3篇田秀芝

传媒

  • 24篇中华心血管病...
  • 12篇中国慢性病预...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药物与人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第八次全国心...
  • 1篇第七次全国心...
  • 1篇第五届全国心...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11篇2002
  • 5篇2001
  • 5篇1999
  • 3篇1997
  • 9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被引量:20
2003年
王振杰武阳丰周北凡
关键词:高脂血症膳食治疗心血管病
饮茶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饮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8年秋季所获得的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5组人群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资料,以各项资料均完整者共14212人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调整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后,饮茶者与不饮茶者相比,脑卒中的OR值是0.60(95%CI:0.42~0.85)。饮茶剂量与脑卒中危险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不饮茶者相比,每月饮茶>150g,脑卒中的OR值是0.56(95%CI:0.36~0.89),每月饮茶量<150g者与脑卒中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茶与脑卒中患病间存在独立的负相关关系,多饮茶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陈祚李莹赵连成周北凡杨军王增武郭敏武阳丰
关键词:饮茶脑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
首都钢铁公司人群心血管病24年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60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在我国城市企业人群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 1)干预措施 :根据危险因素调查的特点 ,在厂区人群中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促进 ,重点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以减盐为重点的合理膳食结构 ,指导减重、戒烟及限酒等 ;( 2 )效果评价 :用非干预研究协作人群作横向比较人群间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 ;用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 )内干预样本的平行对照比较干预对危险因素的影响。用首钢全人群疾病监测资料来评价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干预效果。结果  9组协作人群 14年横向对比 ,除首钢外的 8组协作人群男性平均收缩压升高 2~ 11mmHg ,女性平均升高 6~ 8mmHg ,首钢男、女性平均下降 0 8和 4mmHg;5组协作人群男性平均舒张压升高 2~ 6mmHg,4组女性升高 3~ 6mmHg ,但首钢男女两性仍保持基线时水平。血清胆固醇水平除首钢男工与石景山男性农民仅轻度升高外 ,其他 7组男性升高在 0 35~ 0 97mmol/L之间。 8组女性胆固醇平均升高在 0 2 9~ 1 0 5mmol/L ,但首钢女性却下降了0 2 6mmol/L。另 9组人群超重患病率与基线时比较 ,除首钢仅增加 5 8 7%(男性 )和 11 3%(女性 )外 ,其他 8组则增加 1~ 2 2倍。平行对照 8年干预结果表明 ,加强干?
吴锡桂顾东风武阳丰于学海王淑玉王楠高玖鸣段秀芳周北凡刘力生
关键词:心血管病卫生宣教血压控制
低心血管病危险人群死亡的相对危险及期望寿命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低心血管病危险与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死亡及总死亡的关系 ,以及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 (年龄 35~ 5 9岁 )共 3万余人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并随访至 2 0 0 0年底 ,登记并核实其全部死因情况。结果  2 4 90 0人中 (男性 12 4 97人 ,女性 12 4 0 3人 ) ,7 7%的男性 ,2 8 9%的女性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处于低危险水平 ,在其后平均 15 2年的随访过程中 ,总死亡、冠心病死亡 (女性 )、脑卒中死亡明显低于其他人群 ,男性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延长 2 6年和 4 0年。结论 低心血管病危险人群 ,不仅心血管病死亡减少 ,且总病死率降低 ,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赵连成周北凡李莹杨军武阳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心肺血管病合作研究 ,对北京和广州城乡 3 5~ 5 4岁人群共l 2 64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血压测定。现场调查按国际标准化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连续 3天 2 4小时回忆法。结果 :总人群平均每天鱼类及海产品的摄入量为 46g。随着鱼类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年龄调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逐渐下降 (P均 <0 .0 0 0 1)。经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体重指数、能量、饮酒、吸烟和膳食钠盐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与鱼类摄入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42 8和 -0 .0 894,其中舒张压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0 18)。结论 :膳食鱼类摄人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摄人可能对降低血压有益。
刘小清赵连成麦劲壮周北凡饶栩栩武阳丰
关键词:摄入量血压测定心血管病
经济转型期中国膳食的特点和心血管病
80年代初,西方科学家在多年隔绝之后开始接触到中国的膳食和疾病谱,他们发现中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死亡率远低于欧美国家,而膳食中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显著低于西方膳食,因此认为中国的传统膳食是预防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周北凡
文献传递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49
2004年
目的 评价不同血脂指标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和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35~59岁,基线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主要资料完整者10 222人为研究对象(男性4963人,女性5259人),平均随访15.9年。观察终点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ICVD),包括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ICVD事件37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96例,缺血性脑卒中27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性别以及收缩压(SBP)、糖尿病和吸烟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5.17~5.67 mmol/L组,5.68-6.19 mmol/L组,≥6.20 mmoL/L组ICVD事件发病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34(1.00-1.80),1.61(1.15~2.26)和1.70(1.21~2.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2-4.12 mmol/L组,≥4.13 mmol/L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62(1.15~2.27)和1.67(1.17~2.4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C<5.17 mmoL/L,LDL-C<3.10 mmoL/L)。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在TC临界升高以上(≥5.17 mmol/L)和升高(≥5.68 mmol/L)组,ICVD发病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为33.8%和35.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10.6%和6.2%。
李莹陈志红周北凡李义和武阳丰刘小清赵连成麦劲壮杨军石美玲田秀珍关渭全于学海陈磊
关键词:血脂脂蛋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
我国人群中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被引量:59
2003年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中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比例。方法  1 991~ 2 0 0 0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对我国 1 5组人群脑卒中事件进行监测。结果  1 996~ 2 0 0 0年 1 5组人群的CT检查率从 1 4 .8%~ 97.5 %不等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从 0 .37∶1~ 3 .82∶1不等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1 (P =0 .0 0 3)。在CT检查率达到 80 %以上的人群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无一例外 ,均 >1 .0。从 1 991~ 2 0 0 0年 ,1 0年间均有资料的 1 2组人群CT检查率从 41 .1 %增加到88 3 %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则从 1 .2 5∶1增加到 1 .85∶1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7(P =0 0 1 )。经CT检查的病例中 ,无论任何一年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均大于 1 .0。结论 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CT检查率偏低是造成部分人群“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假象的主要因素。
张林峰杨军武阳丰周北凡赵连成洪震袁光固黄一宁陈捷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人口
血清尿酸与四年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被引量:62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年人群血清尿酸 (SUA)与四年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 (HYP)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 1984年基线调查的 35~ 5 9岁血压正常 (低于 135 / 85mmHg)、有SUA值的 16 5 6名男女中 ,1988年有 1480人 (男性 6 0 9,女性 871)参加了复查 ,以此为队列人群 ,观察高血压的发病率及血压变化。结果 随防四年高血压发病率为 13.1%。无论男女 ,按尿酸四分位分析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分位数增加而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当控制年龄后在男性SUA增加 1个标准差 (1.14mg/dl)是显著地增加HYP发病危险 (HYP发病相对危险RR =1.40 ,95 %可信限 1.12~ 1.74)。当BMI、吸烟、饮酒和基线SBP加入模型 ,SUA与HYP发病的关系减弱但仍有统计学显著性 (RR =1.2 8,95 %可信限1.0 1~ 1.6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男性基线年龄、SUA、BMI、和体重变化与 4年的SBP变化呈正的显著关联。在女性SUA与高血压发病及血压变化均无显著关联。结论 结果表明在男性SUA对血压升高及高血压发病是个独立于体重指数 (BMI)、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因素。
张红叶李莹陶寿淇周北凡田秀珍于学海杨军
关键词:队列研究血清尿酸高血压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被引量:178
2007年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资料(基线入组共计40719人,年龄35~64岁,男女约各半,随访总计345 140.5人年),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分析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相对危险的估计采用多元 Cox 比例风险模型,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组合时一个50岁的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用于确定危险分层方案。结果两队列均呈现如下规律:(1)TC 和 LDL-C 水平与 ICVD 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拐点;(2)LDL-C<3.37 mmo]/L(130 mg/dl)与 TC<5.18 mmol/L(200 mg/dl)的发病率(绝对危险)基本接近,而 LDL-C<4.14 mmol/L(160 mg/dl)与 TC<6.22 mmol/L(240 mg/dl)的发病率基本接近;(3)TC<5.18 mmol/L(20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高于理想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的绝对危险,TC≥6.22 mmol/L(24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低于高血压1级的绝对危险;(4)随着HDL-C 水平的降低,ICVD 发病危险增加;(5)TG 与 ICVD 发病危险间未见显著关联;(6)在任一 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已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结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准确定为:TC<5.18 mmol/L(200 mg/dl)或 LDL-C<3.37mmol/L(130 mg/dl)为合适范围,TC 5.18~6.19 mmol/L(200~239 mg/dl)或 LDL-C 3.37~4.12mmol/L(130~159 mg/dl)为边缘升高,TC≥6.22 mmol/L(240 mg/dl)或 LDL-C≥4.14 mmol/L(160mg/dl)为升高。HDL-C<1.04 mmol/L(40 mg/dl)为减低,1.04~1.53 mmoL/L(40~59 mg/dl)为正常,≥1.55 mmol/L(60 mg/dl)为理想水平。此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一致。
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王薇李贤刘静李莹孙佳艺赵连成吴兆苏诸骏仁
关键词:高脂血症心肌缺血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