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珉
-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8被引量:6
- 2003年
-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8的影响 ,及叶酸和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作用的影响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于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中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 8水平。结果发现 ,培养于同型半胱氨酸 (0 .1mmol L)中 4h、6h、8h和 1 2h ,白细胞介素 8分泌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 .85倍、1 .88倍、2 .2 2倍和 1 .5 6倍 (P <0 .0 1 ) ;在不同浓度 (0 .0 5mmol L、0 .1mmol L、0 .5mmol L和 1mmol L)同型半胱氨酸中培养 8h ,各组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1 .4 3倍、2 .1 6倍、2 .5 7倍和 2 .88倍(P <0 .0 5或P <0 .0 1 ) ,并呈剂量依赖性 ;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 (0 .0 5mmol L)或牛磺酸 (5mmol L)共同培养细胞 ,各组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病理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刺激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8增加 ,这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
- 刘建民胡燕燕李金珉李秀昌
-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同型半胱氨酸
-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h及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UAP患者血清IL-18、IL-1以及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h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支架置入后24h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降低更明显(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IL-18、IL-1和sICAM-1不同程度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管壁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对UAP患者及支架置入后发挥较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
- 吴兴利裴翔李德印李金珉杨丁友高玉玲朱梅陈琪许会彬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置入术丹参多酚酸盐细胞因子
- 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SVL)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5)及SVL治疗组(SVL组,n=33),观察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 h及1周,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与18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治疗前,UAP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18)明显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 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VL组支架置入术后24 h,IL-8和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IL-6的水平降低不明显;1周后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 h和1周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SVL可能通过调节IL-6、IL-8和TNF-α的表达,减轻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对UAP患者及支架置入后发挥较全面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 吴兴利李德印李金珉颜伟卢才义朱梅陈琪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置入术丹参多酚酸盐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丹红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心绞痛症状、缺血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丹红组治疗后血清IL-1、IL-6和TNF-α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丹参多酚酸盐组的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TNF-α下降程度优于丹红组(P<0.05)。结论IL-1、IL-6和TNF-α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UAP的病理生理进程。丹红注射液和丹参多酚酸盐均能缓解老年UAP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所用治疗剂量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降低IL-1I、L-6和TNF-α水平,而且丹参多酚酸盐的降低TNF-α作用较丹红注射液显著,此可能是两者的免疫药理学机制及其差别之一。
- 吴兴利李金珉李德印杨丁友高玉玲朱梅陈琪许会彬赵玉生
- 关键词: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丹参多酚酸盐细胞因子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山东省章丘地区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高龄高血压组)和体检正常老年人98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观察AA、AC和CC不同基因型以及该点A、C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AA、AC和CC基因型在高龄高血压组的分布为83(79.81%)、20(19.23%)和1(0.96%),正常对照组为82(83.67%)、16(16.33%)和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0,P>0.05);A1166与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高龄高血压组中分别为186(89.42%)和22(10.58%),正常对照组为180(91.84%)和16(8.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38,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分子变异与山东省章丘地区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
- 李金珉路方红刘振东杨建民周晓红
-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频率
-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抑制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非糖尿病ACS患者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40例,每日服吡格列酮15mg)和常规治疗组(42例);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于用药前、用药30天后抽取静脉血,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结果:用药前ACS患者hsCRP和sV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30天后,ACS患者hsCRP和sV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1);吡格列酮组hsCRP和sVCAM-1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吡格列酮组HOMA-R明显下降(P<0.01),且hsCRP和sVCAM-1的下降与HOMA-R下降成正相关(r=0.47和0.39,P均<0.01),血糖浓度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动脉硬化炎症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 刘建民李金珉虞华鹏胡燕燕刘平
- 关键词:吡格列酮冠状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 2002年
-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 李金珉
-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1例分析
- 2010年
- 赵静安石亚君郜玲赵立朝陈练李金珉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I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 吴兴利裴翔李德印李金珉杨丁友高玉玲朱梅陈琪王士雯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参多酚酸盐细胞因子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0水平,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sCRP、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AMI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UAP患者(P<0.05);ACS患者hsCRP/IL-10比值(hsCRP/IL-10比值是一种表达斑块炎症及不稳定的准确指标)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高于UAP患者,UAP的又高于SAP(P均<0.01);ACS患者hsCRP水平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2,P<0.01),hsCRP和IL-10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二者比例失衡,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 刘建民李金珉胡燕燕刘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