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作品数:25 被引量:16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地质构造约束高斯束层析反演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2017年 高斯束层析介于射线类层析和波动方程类层析之间,兼具了计算效率高和过程稳定的优势,是速度建模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常规高斯束层析灵敏度矩阵建立在射线的基础上,不能遍历整个模型,求解过程不收敛。为此,建立了高斯束层析反演的完整流程,给出了高斯束层析灵敏核函数的构建方法,并且为了使层析反演过程趋于稳定且快速收敛,提出了将地质构造反射界面的倾角场和反射点的位置信息融入高斯光滑矩阵对高斯束层析矩阵进行正则化的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万弘 杨勤勇 蔡杰雄 蔡杰雄 倪瑶关键词:地层倾角 层析反演 正则化 层析反演中的正则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正则化可显著降低层析反演解的非唯一性,提高层析反演结果的质量。主要研究了模型参数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地下介质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加入模型正则化是讨论的问题之一;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加入数据正则化的方法则是另一个主要议题。此外,讨论了Tikhonov正则化和预条件两种模型正则化实现策略,指出前者理论比较直观,后者计算效率更高,并证明了两者在理论上的等价性。模型正则化通过构造各向异性光滑算子加入地质构造特征,数据正则化则通过在层析矩阵中加入预先构造的数据预条件矩阵来实现。通过层析偏移速度分析给出了模型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的具体实现策略。理论分析和层析偏移速度分析的数值实验说明本文的模型正则化和数据正则化可显著提高层析反演的质量。 李辉 王华忠 张兵关键词:预条件 核酸对光色素荧光猝灭和结合的相互作用 2010年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核酸在受电子小分子探针作用下的电子转移过程最终会导致核酸碱基侧链的突变及核酸主链的断裂,因此探索分子探针与核酸相互作用机理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辉 江致勤 张荣华关键词:核酸碱基 荧光猝灭 电子转移过程 色素 对光 分子探针 高斯波包反射走时速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5 2017年 扰动高斯波包理论指出,在Gabor域描述模型的扰动成分,且入射波场为短时宽带信号时,扰动波场可在时间域通过高斯波包算子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反射波的走时,提出一种速度反演方法.反射波走时残差利用地震道局部波形的互相关函数表示,以走时残差的二范数作为目标函数,优化目标函数实现对速度场的反演.基于一阶Born近似,利用扰动高斯波包理论推导出目标函数对速度场的梯度是本文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梯度包括两部分:正传的背景波场与反传的扰动高斯波包之间的互相关,反传的背景波场和正传的扰动高斯波包之间的互相关.梯度表达式中背景波场和扰动波场均利用高斯波包算子模拟.计算梯度的具体算法中,如何模拟扰动波场,以及如何计算反射波的走时残差是两个要点,文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讨论.数值实验进一步阐述了反演的实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高斯波包反射走时速度反演方法和实现策略有效可行,并得到了理想的反演结果. 李辉 李辉 殷俊锋关键词:速度反演 特征波反演成像理论框架 被引量:15 2017年 地震波反演成像的核心问题是将解一个非线性(较)强的反问题转化为提一个更凸的反问题并进行求解。存在强非线性性的主要原因是实测数据与要反演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远非线性,其次是由于包含模型参数的控制方程不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数据。因此,提出了特征波反演(characteristic wave inversion,CWI)成像的理论框架,基本思想是:不追求对实测波场全部波现象的模拟,而是模拟其中的部分特征波场;不一定追求波形逼近,但要尽可能利用到达时(相位)的逼近。相对于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特征波反演由四个基本步骤组成:1特征波场(characteristic wave field,CWF)的提取;2波动理论的透射波层析成像;3波动理论的一次反射波层析成像;4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特征波场提取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包含三重含义:1波现象的分解(譬如,矢量波分解成标量波以及一次波和多次波分解);2时空局部的、单震相的、带方向的带限波场的分解;3同相轴上地震子波的分解(譬如,提取子波的达到时、相位等)。特征波场提取基于压缩感知的框架进行,其它三个线性化的参数反演环节,首先考虑的是针对地下介质参数层状分布时的反射波反演成像,然后再考虑针对散射和绕射波的反演成像。数据域特征波反演在估计低波数速度信息时仅依赖同相轴上子波的到达时或/和相位信息,需尽量排除振幅对到达时和相位估计的影响。像域中的背景速度反演仅适宜基于到达时的反演,基于像的幅值的反演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高波数参数估计时,首先进行方位角度反射系数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散射强度的估计。CWI技术系列是推进经典FWI走向实用化的正确途径,初步数值试验结果证明了上述判断。 王华忠 冯波 王雄文 胡江涛 刘少勇 李辉 周阳关键词:反演成像 叠前地震数据特征波场分解、偏移成像与层析反演 被引量:17 2015年 本文提出了一套叠前地震数据稀疏表达(特征波场合成)、深度偏移成像和层析成像的处理流程.不同于传统的变换域中的数据稀疏表达理论,本文利用局部平面波的传播方向(慢度矢量),在中心炮检点处同时进行波束合成,从而将地震数据投影到局部平面波域(高维空间)中.由于波束合成后的地震数据描述了局部平面波的方向特征,因此称之为特征波场.然而波束合成算法需要估计局部平面波的慢度矢量.当地震数据受噪声干扰时,难以在常规τ-p谱中自动估计局部平面波的射线参数(慢度矢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反演理论的特征波场合成方法,可以同时反演局部平面波及其传播方向,从而提高特征波合成的自动化程度并保持方法的稳健性.通过特征波场合成,可以将地震数据分解为单独的震相(波形).这样的数据可以直接用来成像及反演.在局部平面波域中,由于局部平面波的入射与出射射线参数已知,传统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SDM)和高斯束/控制束PSDM可以实现从"沿等时面的画弧"到"向反射点(段)的直接投影"的转变,叠前偏移的效率以及成像质量可以同时提高.此外,特征波场与地下反射点(段)的一对一映射关系使得叠前深度偏移与层析成像融为一体,可以极大地提高速度反演的效率.数值试验证明了特征波场合成、叠前深度成像以及层析反演的有效性. 王华忠 冯波 刘少勇 胡江涛 王雄文 李辉基于高斯束的速度层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相对于波动层析,射线层析是一个病态性很强的反问题,但射线层析的计算效率比波动层析高得多。高斯束(Gaussian beam)层析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层析方法,它综合了二者的优点,如高效率、低病态等。在Rytov近似和Born近似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斯束层析理论,阐述了高斯束层析核函数的计算方法。在成像域层析反演的框架下讨论了核函数的计算策略,给出了核函数的计算公式与实现方案。同时分析了成像域层析中高斯束初值的选取原则以及高斯束层析核函数的边界计算方法。高斯束层析的核函数不再是射线,而是波束体,这与实际的物理现象更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中高斯束层析比射线层析更加稳定的结论。将高斯束层析应用于角度域成像道集偏移速度分析,得到了理想的层析结果,理论模型及实际数据的数值实验结果证明高斯束层析理论及策略有效可行。 李辉 王华忠 刘守伟关键词:层析 核函数 荧光探针Lumichrome与核酸及其前体的瞬态光谱研究 <正>二甲基异咯嗪(Lumichrome,LC)是新型的核黄素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光化学性质,本文首次应用纳秒级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LC与核酸及核苷的电子转移相互作用机理. LC的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图1)显... 李辉 毛曼君 江致勤 潘洋 俞书勤文献传递 基于高斯束与高斯波包的Gabor框架散射波模拟方法 被引量:5 2015年 在给出真实模型和相应光滑背景模型的情况下,如何计算扰动模型(散射体)产生的散射波场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正演问题.在Gabor变换域描述散射体,且入射波场为短时宽带信号时,散射波场可以在频率域用高斯束或时间域用高斯波包描述.相对于波动方程方法,高斯束和高斯波包的计算效率更高;背景模型光滑时,高斯束和高斯波包方法的精度也接近波动方程方法.文中导出了声波假设下应用高斯束和高斯波包计算散射波的方法.测试分析了高斯波包的计算精度.给出了一般散射体的散射波模拟策略.同时针对一个理论模型完成了本文方法计算散射波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斯波包散射波计算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李辉 王华忠关键词:散射体 散射波场 GABOR函数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construction based on a Monte-Carlo scheme 被引量:2 2012年 In tomographic statics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t 1s crucial to cletermme an optimum base for a near-surface model.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near-surface model base determination as a global optimum problem. Given information from uphole shooting and the first-arrival times from a surface seismic survey, we present a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a Monte-Carlo sampling scheme using a layered equivalent medium assump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east-squares first-arrival tomography, this scheme can delineate a clearer, weathering-layer base, resulting in a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damming correction. Examples using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杨锴 李辉 刘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