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AT富集结构域蛋白1B(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ARID1B在TNBC、非TNB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RID1B在12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ID1B在90例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1%(55/90),在30例非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TNBC患者ARID1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53表达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RID1B高表达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7.9个月(95%CI:25.1~30.8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者的49.1个月(95%CI:40.2~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ARID1B在TNBC中高表达且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是TNBC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王昳凡张艳秋李永飞张燕红殷咏梅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组化染色预后
-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5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为了提高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有临床症状者21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视力下降及腹部不适。17例患者血浆肾上腺素类物质升高,16例患者24 h尿儿茶酚胺升高,5例患者多巴胺升高。B超显示占位21例。CT显示占位25例,19例肿瘤中心有不均匀液化。MRI检查发现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免疫组化对比分析显示嗜铬粒蛋白A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比恶性肿瘤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期9个月至22年,平均5年2个月。结论:嗜铬粒蛋白A水平的表达可能对二者鉴别及靶向治疗有意义;CT、MRI对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有一定价值;肿瘤全切除是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 陈超苏建堂钱健管兆龙张超房建正李永飞李权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恶性
- 聚集素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聚集素(Clusterin)在特发性弱精子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22例特发性弱精子症和24例正常男性精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Clusterin的表达差异。结果FQ—PCR结果表明,ClusterinmRNA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较正常男性显著降低(0.11±0.07比0.98±0.26,t=9.15,P〈0.001);Western blot结果示,Clusterin蛋白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较正常男性亦显著降低(0.66±0.21比1.44±0.38,t=6.29,P〈0.05)。结论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Clusterin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弱精子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 唐敏刘边疆王尚乾李永飞李鹏超张炜
- 关键词:聚集素特发性弱精子症
- PTEN和P53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PTEN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1例术前未经化疗患者膀胱癌组织中PTEN和P53的表达情况。进行临床资料随访,分析两者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以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121例标本中PTEN阳性表达89.2%,P53阳性表达39.6%。相关分析证明P53在T1期、高级别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与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P<0.05),PTEN在T1期、高级别肿瘤中的表达较少,与肿瘤分期、分级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膀胱癌的复发时间间隔与P5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而与PTEN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TEN、P53的阳性表达可能为明确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肿瘤术后复发提供依据。
- 李永飞唐敏王尚乾宋国新张炜
- 关键词:膀胱肿瘤PTENP53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以探讨其作为一种替代尿脱落细胞学的无创性检查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标记,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阈值;再收集95例因血尿或影像学检查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晨尿标本,分别作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其中79例膀胱镜下活检或术后标本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检测统计目标染色体畸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设定的正常阈值为3号染色体:3%;7号染色体:4%;17号染色体:3%;9号染色体p16位点:10%。FISH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为74.68%(59/79),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35.44%(2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FISH检测的特异性为93.75%(15/16),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为87.50%(14/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下FISH检测的敏感性呈现为高级别高阳性率: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为58.33%(7/12),尿路上皮癌Ⅰ级为54.17%(13/24),尿路上皮癌Ⅰ~Ⅱ级为86.36%(19/22),尿路上皮癌Ⅱ级和Ⅱ~Ⅲ级为94.44%(17/18),尿路上皮癌Ⅲ级为100%(3/3),敏感性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FISH检测技术具备无创、高敏感性的特点,优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其FISH检测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高级别高敏感性。FISH检测上述位点在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敏感性较高,大大提高了低级别尿路上皮肿瘤的检出率,有望成为一种常规的膀胱肿瘤复查指标。
- 王勇李杰李鹏超魏俊峰唐敏李永飞黄婷吴云松王增军张炜徐卓群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脱落细胞尿路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