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娴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肠
  • 5篇内镜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4篇肝硬化
  • 3篇原发性
  • 3篇食管
  • 3篇维吾尔族
  • 3篇杆菌
  • 3篇病变
  • 3篇病理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胆汁性肝硬化
  • 2篇新疆维
  • 2篇新疆维吾尔族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20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广东省结核病...
  • 2篇丰县人民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李月娴
  • 15篇高峰
  • 9篇李莉
  • 4篇卢加杰
  • 3篇艾合买江
  • 2篇苏莎莎
  • 2篇阿依努尔·阿...
  • 2篇钱明
  • 2篇赵娜
  • 2篇黄晓玲
  • 2篇孙振柱
  • 2篇王鸿
  • 2篇刘兴
  • 2篇赫晓磊
  • 2篇宋阳
  • 1篇胡小萍
  • 1篇孔文洁
  • 1篇李丽
  • 1篇王曼
  • 1篇米热阿依

传媒

  • 6篇新疆医学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3
  • 2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前处理问题的现状与评估
1993年
结核分枝杆菌(下称结核菌)培养前处理方法是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重要环节,寻找一种检出率高、污染率低、价廉而简便的方法仍然是当前我国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标准化问题中极待完善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其方法有关的问题进行评估。一、对各类前处理法的评估国内外使用的前处理药物和方法很多,有酸法、碱法、酶法、表面活性剂法、粘液消化剂法等五大类,现评估如下。 (一)酸法 1.硫酸:结核菌有耐酸耐碱的特性,在一定浓度下,用H_2SO_4或NaOH处理痰液时,一般杂菌很快死亡,而结核菌仍可生存。但酸碱浓度过高,结核菌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而浓度过低。
李月娴
关键词:结核杆菌前处理
无痛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李月娴李莉高峰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病变病变诊断芬太尼复合麻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04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肝内胆汁淤积,目前认为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见于中年女性,其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高滴度阳性抗线粒体抗体(AMA)[2],本文收集了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就本院确诊的22例PBC加以分析.
李月娴巴善铎黄晓玲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肝内胆汁淤积抗线粒体抗体
新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结合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 UC 患者699例,其中汉族522例,维吾尔族177例,对比汉族、维吾尔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布、临床表现、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的异同。结果维吾尔族组 UC 结肠镜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组发病年龄较维吾尔族组发病年龄大(P<0.05),且汉族组年龄分布广泛。维吾尔族组发热、里急后重及消瘦症状明显(P<0.05),且慢性持续型和急性爆发型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全结肠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vs 30.51%,P<0.05)。维吾尔族组中、重度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76.3%vs 47.7%,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18.6%vs 6.9%,P<0.05),UC 患者的 ANCA 阳性率61.5%明显高于汉族组35.5%(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 UC 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
高峰刘兴丁努李月娴江雪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汉族维吾尔族
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价值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诊食管黏膜下病变患者267例均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15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结果,手术治疗者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148例(55.4%),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126例中病理证实120例,符合率95.24%;诊断脂肪瘤5例(1.87%),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4例均经病理证实,符合率100%(4/4);诊断息肉21例(7.87%),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21例中病理证实增生性息肉19例,炎性息肉2例,符合率100%;诊断颗粒细胞瘤1例(0.37%),间质瘤1例(0.37%),静脉瘤32例(11.99%),食管囊肿15例(5.63%),外压性改变3例(1.12%),未见异常41例(15.36%)。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判断肿瘤性质,指导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李月娴李莉高峰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
小肠腺癌微卫星不稳定与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mismstch repair,MMR)hMLH1和hMSH2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04-01-2009-1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小肠腺癌组织58例及相应的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cm),采用聚合酶链-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DNA的MSI情况,以及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58例小肠腺癌样本中,MSI19例,占32.76%;MSS 39例,占67.24%。19例MSI中,高频率MSI(high frequency MSI,MSI-H)12例,占20.69%;低频率MSI(low frequency MSI,MSI-L)7例,占12.07%。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出36个不稳定位点,其中BAT26的频率为30.56%(11/36),D2S123的频率为33.33%(12/36),BAT40的频率为11.11%(4/36),D17S250的频率为13.89%(5/36),D3S346的频率为11.11%(4/36)。12例MSI-H中,hMLH1基因突变6例,hMSH2基因突变1例(第7外显子突变);7例MSI-L中,2例发生hMLH1基因突变,未发现hMSH2基因突变。19例MSI中,存在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者9例,总突变发生率为47.37%(9/19);39例MSS中,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01。结论:MSI是小肠腺癌中一个常见分子事件,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MSI的主要原因,联合分析MSI和hMLH1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小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峰王小云卢加杰艾合买江.库尔班江李月娴米热阿依.阿不都哈德尔
关键词:小肠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突变
成人乳糜泻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分析
2023年
背景:乳糜泻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肠病,可表现为斑片状黏膜损伤。因此,其诊断应行多部位小肠活检进行组织学评估。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患者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为乳糜泻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首诊为乳糜泻的22例成人患者的病理资料。入组患者血清抗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抗体IgA阳性,并于内镜下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取活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行改良Marsh分级。结果:十二指肠球部(50.0%)、降部(45.5%)最常见的病理分级均为MarshⅢc级,回肠末段为MarshⅢa级(63.6%)。分别有100%、95.5%和72.7%的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活检显示乳糜泻特征性组织学改变。7例患者黏膜受累呈斑片状,其中1例病变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和回肠末段,6例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15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弥漫性受累,其中4例3个活检部位Marsh分级一致,11例分级不一致。18例(81.8%)患者十二指肠是唯一受累部位或十二指肠病变较回肠末段更严重。结论:成人乳糜泻可能影响整个小肠,黏膜受累可呈斑片状,多部位多次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王曼崔梅孔文洁李月娴李月娴孙振柱高峰
关键词:乳糜泻斑片状病理学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溃疡性结肠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HLA是调控人类免疫应答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HLAⅡ类抗原在抗原识别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的结肠镜UC检出率均高于国内外水平,且维吾尔族中、重型UC患者多于汉族。分析维吾尔族及汉族UC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阿依努尔·阿合曼高峰李月娴艾合买江·库尔班米热阿依·阿布都哈德尔赵娜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新疆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基因多态性HLA-DRB1慢性非特异性
维吾尔族和汉族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汉族71例,维族94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城镇居民占79.4%;汉族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29.58%,维族为48.94%;2个民族不同病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小于汉族(P<0.05),农村患者比例、伴有里急后重和明显消瘦比例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汉族(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族和汉族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性。
卢加杰高峰米热阿依艾合买江李月娴赵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民族回顾性分析
新疆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01例初发型U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结肠镜检查为正常肠黏膜的非结肠疾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11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饮酒、吸烟、油腻饮食、肠道感染、精神紧张、牛奶摄入6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摄入牛奶(P=0.011,OR=4.269,95%CI:1.404~12.976)为男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P=0.003,OR=0.081,95%CI:0.015~0.431)可能是男性UC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对于女性患者油腻饮食、精神紧张、牛奶摄入3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紧张(P=0.012,OR=4.421,95%CI:1.380~14.161)、偶尔摄入牛奶(P=0.006,OR=4.029,95%CI:1.492~10.878)为女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牛奶摄入、精神紧张可能是UC的致病危险因素,而吸烟可能是UC发病的保护因素。
何玉环高峰卢加杰艾合买江李月娴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问卷调查病例对照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