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加杰

作品数:32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结肠
  • 19篇结肠炎
  • 19篇溃疡
  • 19篇溃疡性
  • 19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基因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血清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维吾尔族
  • 3篇细胞
  • 3篇消化道
  • 3篇粒细胞
  • 3篇内镜
  • 3篇抗体
  • 3篇化道
  • 3篇疾病活动
  • 3篇病例
  • 2篇胆管
  • 2篇蛋白

机构

  • 31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卢加杰
  • 30篇高峰
  • 9篇冯燕
  • 9篇刘晶
  • 8篇李紫琼
  • 6篇木尼拉·买买...
  • 6篇黄晓玲
  • 5篇孔文洁
  • 5篇赫晓磊
  • 4篇李月娴
  • 3篇张玫
  • 3篇李莉
  • 3篇何晓勇
  • 2篇补娟
  • 2篇苏莎莎
  • 2篇艾合买江
  • 2篇何玉环
  • 2篇刘兴
  • 2篇张俊
  • 2篇马欣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卢加杰高峰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VDW)与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89例活动期UC患者、43例缓解期UC患者和132例健康对照者NVDW的差异,分析NVDW与白细胞计数(WBCs)、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改良的Mayo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NVDW、WBCs、CRP、ESR与UC活动的相关性,评价NVDW判定UC活动的敏感性、特异性并确定截点值。结果活动期UC组NVDW为17.63±2.43,显著高于缓解期UC组和健康对照组(14.22±1.55,13.43±0.89,P<0.05);NVDW与WBCs、CRP、ESR及改良的Mayo评分均相关(r=0.745,P=0.013;r=0.697,P=0.025;r=0.636,P=0.048;r=0.86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VDW和CRP均与UC活动相关(OR=3.845,95%CI:1.762~8.389、OR=1.895,95%CI:1.106~3.249);ROC曲线分析显示NVDW判定UC活动的最佳截点值为15.32,敏感性为92.44%,特异性为89.39%。结论 NVDW与UC疾病活动相关,对UC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卢加杰木尼拉.买买提孔文洁赫晓磊高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小肠腺癌微卫星不稳定与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mismstch repair,MMR)hMLH1和hMSH2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04-01-2009-1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小肠腺癌组织58例及相应的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cm),采用聚合酶链-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DNA的MSI情况,以及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58例小肠腺癌样本中,MSI19例,占32.76%;MSS 39例,占67.24%。19例MSI中,高频率MSI(high frequency MSI,MSI-H)12例,占20.69%;低频率MSI(low frequency MSI,MSI-L)7例,占12.07%。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出36个不稳定位点,其中BAT26的频率为30.56%(11/36),D2S123的频率为33.33%(12/36),BAT40的频率为11.11%(4/36),D17S250的频率为13.89%(5/36),D3S346的频率为11.11%(4/36)。12例MSI-H中,hMLH1基因突变6例,hMSH2基因突变1例(第7外显子突变);7例MSI-L中,2例发生hMLH1基因突变,未发现hMSH2基因突变。19例MSI中,存在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者9例,总突变发生率为47.37%(9/19);39例MSS中,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01。结论:MSI是小肠腺癌中一个常见分子事件,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MSI的主要原因,联合分析MSI和hMLH1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小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峰王小云卢加杰艾合买江.库尔班江李月娴米热阿依.阿不都哈德尔
关键词:小肠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突变
溃疡性结肠炎与无症状胆结石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无症状胆结石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94例UC患者,按民族、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5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UC患者胆结石的检出率,探讨UC合并胆结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C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11.86%,健康体检者仅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为维吾尔族、年龄≥50岁、BMI≥24 kg/m2、TG水平升高的UC患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和年龄是UC患者合并胆结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UC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胆结石患病率,民族和年龄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维吾尔族UC患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随着年龄增长患胆结石的风险增加,UC相关的特异性因素与胆结石的发生无关。
卢加杰高峰阿依努尔.阿合曼苏莎莎艾合买江.库尔班江木尼拉.买买提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患病率
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HLA-DRB1等位基因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关联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分别对62例维吾尔族、58例汉族UC患者和188...
卢加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HLA-DRB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文献传递
结石成分与ERCP胆总管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石成分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行ERCP胆总管结石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176例,观察胆总管结石成分对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影响情况,采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多个危险因素与术后结石复发的关系。[结果]164例(93.2%)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36个月,期间共有28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总复发率15.2%,其中胆色素组、胆固醇组、混合结石组复发率分别为13.0%、44.4%、14.8%,胆固醇组复发率最高且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胆道感染(OR=3.267,95%CI:1.07~8.46,P=0.032)、胆总管扩张(OR=3.751,95%CI:2.2~9.87,P=0.035)、结石成分(OR=15.239,95%CI:3.65~34.8,P<0.001)是ERCP胆总管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结石成分危险性最高。[结论]胆道感染、胆总管扩张及结石成分是ERCP胆总管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胆固醇组复发率高,应加强预防性治疗。
艾合买江·库尔班江王新国卢加杰高峰
关键词: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囊切除术结石复发
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滴度与成人乳糜泻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2023年
评估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国内人群抗tTG抗体滴度诊断乳糜泻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76例抗tTG抗体阳性同时行十二指肠活检的成年乳糜泻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清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抗tTG抗体滴度诊断乳糜泻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在76例患者中,10例被认为是潜在乳糜泻,66例有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患者中,4例为MarshⅠ级,6例为MarshⅡ级,56例为MarshⅢa-c级。统计分析显示,成人乳糜泻的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抗tTG抗体滴度≥5倍正常值上限(ULN)时,诊断乳糜泻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2.9%;抗tTG抗体滴度≥8倍ULN时,诊断绒毛萎缩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90.0%。超过10倍ULN的抗tTG抗体滴度对诊断成年人乳糜泻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该临界值可与临床判断相结合来诊断乳糜泻,这可能有助于避免侵入性内窥镜检查。
王曼卢加杰李婷李婷李紫琼马春婷惠文佳李紫琼孙振柱高峰
关键词:乳糜泻血清学抗体病理学
血清胃蛋白酶原初筛联合胃镜筛查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群体胃癌筛查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初筛联合胃镜筛查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群体胃癌的筛查效果。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建新社区年龄40~69岁常住居民954例,根据胃镜及黏膜组织活检结果将其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3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615例)、早期胃癌组(7例)和进展期胃癌组(4例)。收集全部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胃癌家族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血清PG检测结果及筛查成本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GⅠ及血清PG比值(PGⅠ/PGⅡ,PGR)对诊断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受检者年龄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早期胃癌组(P<0.05)。PG检测结果显示PG(+)188例(19.71%),PG(-)766例(80.29%)。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受检者PGⅠ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受检者PGR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受检者P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受检者P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GⅠ诊断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6)高于PGR(0.667),约登指数取值0.266时,最佳截断值为68.45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1.05%和95.58%;PGR诊断胃癌的AUC(0.861)高于PGⅠ(0.611),约登指数取值0.561时,最佳截断值为3.4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0%和58.48%。采用PG初筛联合胃镜筛查成本低于胃镜普筛(P<0.05),但两种筛查方法对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群体可能存在较高的胃癌患病率,PG初筛联合胃镜筛查较胃镜普筛对胃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成本优势显著,可作为该地区城市居�
卢加杰冯燕木尼拉·买买提何晓勇黄晓玲高峰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镜
一种内镜大标本固定盒
本实用所述的一种内镜大标本固定盒,包括盒体、泡沫层和盒盖,盒体内设置有泡沫层,盒体上设置有盒盖;盒体四周各设置一个卡块一,盒体底部四角设置有地脚,其中一个为可拆卸地脚;泡沫层被区分槽分成标本固定区和固定针存放区,固定针存...
黄晓玲高峰赵为民张玫张娟何晓勇赫晓磊苏莎莎卢加杰茹克亚姚婧玛尔哈巴补娟
文献传递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探讨其与UC的关系。方法UC患者180例,在直肠(距肛缘10~15 cm)取病变黏膜组织4块为UC组,在升结肠(距回盲部≤5 cm)取正常黏膜组织4块为UC对照组;结直肠癌筛查中肠镜检查正常者180例,其直肠正常黏膜组织4块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黏膜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3组黏膜组织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Ⅴ活性。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ATP含量[(1.22±0.37)μmol/g]和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0.57±0.21)μmol/(min·mg)]明显低于UC对照组[(1.75±0.41)μmol/g、(1.37±0.18)μmol/(min·mg)]和正常对照组[(1.95±0.44)μmol/g、(1.31±0.24)μmol/(min·mg)](P<0.05),UC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黏膜组织呼吸链酶复合体Ⅱ、Ⅲ、Ⅳ、Ⅴ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组织ATP含量[(1.23±0.35)、(1.28±0.23)、(1.17±0.38)μmol/g]和复合体Ⅰ活性[(0.52±0.31)、(0.58±0.16)、(0.49±0.35)μmol/(min·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肠黏膜组织ATP含量与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呈正相关(r=0.890,P=0.017)。结论UC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ATP含量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
卢加杰刘晶李紫琼冯燕孔文洁高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线粒体肠黏膜屏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