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香

作品数:65 被引量:327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理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原子
  • 16篇光谱
  • 13篇光度
  • 13篇光度法
  • 12篇离子
  • 12篇光谱法
  • 12篇痕量
  • 10篇原子吸收
  • 10篇火焰原子吸收
  • 10篇分光光度法
  • 9篇光度法测定
  • 8篇原子吸收光谱
  • 8篇吸收光谱
  • 8篇火焰原子吸收...
  • 7篇原子发射
  • 7篇原子发射光谱
  • 7篇配合物
  • 7篇发射光谱
  • 6篇原子吸收光谱...
  • 6篇吸收光谱法

机构

  • 64篇江苏大学
  • 8篇吉林师范大学
  • 6篇平顶山学院
  • 2篇环境友好化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平顶山工学院
  • 1篇杭州广播电视...
  • 1篇江苏联合化工...

作者

  • 64篇李春香
  • 49篇闫永胜
  • 19篇徐婉珍
  • 9篇车广波
  • 9篇王玲玲
  • 9篇邓月华
  • 8篇侯延民
  • 8篇刘春波
  • 6篇谢吉民
  • 6篇潘建明
  • 6篇李秀颖
  • 5篇霍鹏伟
  • 5篇李松田
  • 4篇赵晓军
  • 4篇黄卫红
  • 4篇陈婷玉
  • 3篇白红叶
  • 3篇韩娟
  • 3篇刘艾芹
  • 3篇刘燕

传媒

  • 18篇冶金分析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理化检验(化...
  • 3篇化学试剂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2篇2010
  • 16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PTCP)(2,5-pydc)]_2·H_2O}_n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A new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compound framework formulated {[Pb(PTCP)(2,5-pydc)]2·H2O}n (1) (PTCP=2-phenyl-1H-1,3,7,8-tetraazacyclopenta[l]-phenanthrene, H2pydc=pyridine-2,5-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in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TG.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2.129 2(4) nm, b=1.111 2(2) nm, c=2.049 4(4) nm, β=105.02(3)°, V=4.683 2(16) nm3, Z=4, Pb2C52H32N10O9, Mr=1 355.26, Dc=1.922 g·cm-3, F(000)=2 600, S= 0.825, R1=0.056 2 and wR2=0.168 9. In the crystal, the Pb atom is five-coordinated by three N and two O atoms. The complex forms a one-dimensional zigzag polymeric chain along the b axis which is stacked to furnish a two- 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layer structure via aromatic π-π interactions in the ab plane. In addition, hydrogen bonds are observed in the compound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the final structure. Solid-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1 exhibits the maximum emission peak at 621 nm.
王湘成刘春波李秀颖李春香闫永胜车广波
关键词:铅配合物晶体结构光致发光
N_2-苯浮选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锰(Ⅱ)(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在碱性介质中,Mn(Ⅱ)离子与1-10邻二氮杂菲(phen)和四碘荧光素(TIF)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三元缔合物,该缔合物在水中不稳定,但可以在有机溶剂苯中稳定存在,据此建立了溶剂浮选和光度法联用测定痕量锰(Ⅱ)的新方法。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9.6×105L.mol-1.cm-1)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天然水样中痕量锰(Ⅱ)的测定。
侯延民李春香黄卫红谢吉民闫永胜
关键词:溶剂浮选三元缔合物分光光度法
气体浮选预富集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复杂基体样品中痕量重金属(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水溶液中痕量金属离子、碘阴离子和亚甲基蓝(C_(16)H_(18)ClN_3·3H_2O,MB)形成疏水性三元缔合物([MI_(n+1)]^-[MB]^+)。通过气体浮选使得复杂基体样品如高盐度工业废水、海水和工业浓硫酸中痕量金属元素(Ag,Cu,Cd,Pb)分离预富集。三元配合物由高纯氮气带入5 mL甲苯溶剂中,甲苯溶液直接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研究了溶液pH值、KI和MB体积,以及收集试剂种类对分离预富集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操作参数。对含分析物浓度为200 ng/mL的水溶液,其富集倍数与水和有机试剂的体积比几乎相同。Cu,Pb,Cd和Ag的检出限分别为0.9,0.8,0.5和0.4 ng/mL。研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该方法应用于模拟海水和工业浓硫酸中痕量Cu,Pb,Cd和Ag的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0%—93%和80%—92%之间。
黄卫红李春香闫永胜
关键词:溶剂浮选三元缔合物
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处理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素残留物被引量:3
2009年
建立了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使其处理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素(OTC)残留物,研究了其工作原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利用自制的双水相气浮浮选装置,选择四氢呋喃作亲水有机溶剂、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作分相剂,NaOH溶液调节pH,将Cu^2+与OTC形成的疏水配合物浮选至有机相,实现OTC与水样分离。浮选完毕后,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A=1.532×10^5c+0.1230(其中:A为有机相的吸光度;c为水样的OTC摩尔浓度,mol/L),相关系数为0.9998,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8×10^-7~7.3×10^-5mol/L,OTC加标回收率为99.5%~100.1%。
侯延民闫永胜李春香赵晓军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土霉素CU2+
绿色高效分离技术的研发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闫永胜李春香潘建明霍鹏伟马建锋韩娟刘燕王赟徐婉珍毛艳丽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目前,环境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有金属污染物、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类残留等。金属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中低放射性金属离子严...
关键词:
关键词:吸附剂
Eu掺杂ZnO光学性能研究
2017年
在近几十年,由于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紫外短波光电器件成为研究的热点。氧化锌(ZnO)是Ⅱ-Ⅵ族化合物,具有禁带宽、激子束缚能高、无毒、原料易得、成本低、抗辐射能力强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光电半导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人们近期研究的热点之一。掺杂元素是改变其固有性质、提高应用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CASTEP模块计算了稀土元素Eu掺杂ZnO结构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并与未掺杂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郑佳红李春香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光学性能
六钛酸钾晶须对钴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为检测手段,探讨了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行为以及影响其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在pH5.0的溶液中,振荡时间为5min,静置时间为0.5h时,Co^2+的吸附率可达到100%;以3mol/L H2SO4作为解脱剂,振荡5min,静置1h,可将吸附在六钛酸钾上的钴定量洗脱。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性能良好,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81.9mg/g。Co^2+的浓度在0.1~2.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2.6ng/mL;对浓度为0.5μg/mL的Co^2+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4%。用于水样中钴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30A~96.6%。
徐婉珍陈松涛李春香闫永胜
关键词:六钛酸钾晶须
二维铅配合物[Pb_2(C_8H_4O_4)_2(C_(19)H_(12)N_4O)_2]n·3.5n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In the title compound, [Pb2(C8H4O4)2(C19H12N4O)2]n·3.5nH2O (1),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assembly of 1,4-benzenedicarboxylate and 4-(1H-1,3,7,8-tetraazacyclopenta[l]-phenanthren-2-yl)phenol(TCPP) with lead acetate.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R spectrum,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y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1.013 54(10) nm, b=1.104 84(11) nm, c=1.210 05(12) nm, α=76.812 0(10)°, β=74.814 0(10)°, γ=86.030 0(10)°, V=1.273 1(2) nm3, Pb2C54H39N8O13.5, Mr=1 430.31, Z=1, Dc= 1.866 g·cm-3, μ=6.680 mm-1, F(000)=691, R=0.027 3 and wR=0.068 7 for 4 042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compound 1 exhibits two-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s, which are further stacked through π-π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s to form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polymer. Solid-state luminescent spectrum of the compound 1 indicates intense fluorescent emission. CCDC: 748883.
李春香王艰刘春波车广波李秀颖王湘成
关键词:晶体结构荧光
维脑路通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钼
2009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o(Ⅵ)-维脑路通(VRT)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反应机理。在pH3.5HAc—NH4Ac缓冲溶液中,VRT与Mo(Ⅵ)反应生成2:1的络合物,表观形成常数为1.45×10^8,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15=8.8×10^4L·mol^-1·cm^-1,测定Mo(Ⅵ)的线性范围为0~14μg/mL。方法用于井水、河水和湖水中痕量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6%和1.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5%,100.3%和101.6%。
侯延民李春香闫永胜谢吉民张春燕
关键词:维脑路通分光光度法
光谱法分析晶须表面离子印迹对镉的吸附行为被引量:6
2010年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此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得出此吸附属Langmuir吸附模型。根据吸附效率系数(Kd)和选择性系数(K)的大小,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最大吸附容量为52.34 mg.g-1,选择性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024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74%(c=1.0μg.mL-1,n=13)说明此离子印迹聚合物适用于环境中水样的Cd(Ⅱ)的选择性吸附。
张祖磊李春香闫永胜高捷潘建明张孝杰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