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永胜

作品数:303 被引量:1,363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2篇理学
  • 6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化学工程
  • 13篇医药卫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8篇光度
  • 97篇光度法
  • 70篇光度法测定
  • 68篇痕量
  • 37篇离子
  • 33篇原子
  • 32篇分光光度法
  • 31篇催化
  • 30篇溶剂
  • 30篇光谱
  • 29篇溶剂浮选
  • 25篇光催化
  • 25篇光谱法
  • 24篇树脂相
  • 23篇原子吸收
  • 22篇薄层树脂相
  • 21篇吸光光度
  • 21篇吸光光度法
  • 21篇火焰原子吸收
  • 21篇分子

机构

  • 212篇江苏大学
  • 45篇吉林师范大学
  • 31篇四平师范学院
  • 29篇平顶山师范高...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平顶山学院
  • 9篇河南城建学院
  • 8篇平顶山工学院
  • 4篇江苏技术师范...
  • 3篇三明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河北轻化工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南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293篇闫永胜
  • 49篇李春香
  • 35篇徐婉珍
  • 26篇霍鹏伟
  • 25篇王良
  • 24篇李松田
  • 20篇陆晓华
  • 20篇毛艳丽
  • 19篇黄卫红
  • 18篇谢吉民
  • 16篇邓月华
  • 15篇侯延民
  • 15篇王玲玲
  • 14篇李春香
  • 13篇逯子扬
  • 12篇马春宏
  • 12篇潘建明
  • 11篇周丰群
  • 11篇李华明
  • 9篇王赟

传媒

  • 47篇冶金分析
  • 23篇理化检验(化...
  • 22篇化学试剂
  • 13篇分析试验室
  • 12篇分析化学
  • 11篇光谱实验室
  • 10篇吉林师范大学...
  • 8篇环境科学与技...
  • 8篇松辽学刊(自...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第八届全国环...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6篇分析科学学报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无机盐工业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25篇2010
  • 40篇2009
  • 25篇2008
  • 29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0
2011年
简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载体种类以及表面修饰方法的不同,分别介绍了以无机材料为载体和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并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无机材料的表面修饰主要通过引入烷基化试剂的功能基团(如氨基、苄基等),再通过分子印迹的方法制备出理想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而对壳聚糖的修饰主要通过各种交联方法,从而获得单一基质载体或者壳聚糖杂化材料载体。文中指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材料的吸附性能优良、回收利用率高、颗粒均一。但是,该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微观行为模式以及功能单体同目标分子的成键规律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徐菲菲段玉清张海晖秦宇马海乐闫永胜
关键词:表面分子印迹表面修饰
溶剂浮选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罗红霉素残留量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罗红霉素,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罗红霉素进行测定。罗红霉素的最佳浮选条件为在磷酸氢二钾溶液中,以异丙醇作浮选溶剂,控制溶液pH为9.0,氮气流量15mL·min^(-1),浮选时间30min。罗红霉素的质量浓度在8.2~40.2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26mg·L^(-1)。在河水及湖水样品中分别加入3个浓度水平的罗红霉素标准溶液做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均超过90%。
戈延茹曹恒杰傅海珍张晓兰闫永胜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溶剂浮选罗红霉素环境水样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0年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反应介质,具有熔点低、蒸气压小、电化学窗口大、酸性可调及良好的溶解度、黏度和表面张力等特点。双水相萃取与传统的萃取及其他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处理量大、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作为一种高效而温和的新型绿色分离体系,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结合离子液体和双水相萃取的优点,萃取过程中在保持生物物质的活性及构象等方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离子液体双水相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及其优点,综述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工业分析、药物分析和金属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应用前景。
姜大雨朱红王良马春宏闫永胜王庆伟
关键词: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
胶束增敏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铪被引量:2
2001年
侯延民唐江宏李松田李灵芝闫永胜
关键词:痕量分析矿物分析胶束增敏吸光光度法
六钛酸钾晶须对钴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为检测手段,探讨了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行为以及影响其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在pH5.0的溶液中,振荡时间为5min,静置时间为0.5h时,Co^2+的吸附率可达到100%;以3mol/L H2SO4作为解脱剂,振荡5min,静置1h,可将吸附在六钛酸钾上的钴定量洗脱。六钛酸钾晶须对Co^2+的吸附性能良好,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81.9mg/g。Co^2+的浓度在0.1~2.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2.6ng/mL;对浓度为0.5μg/mL的Co^2+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4%。用于水样中钴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30A~96.6%。
徐婉珍陈松涛李春香闫永胜
关键词:六钛酸钾晶须
空心阴极灯吸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铁的研究
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代替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空心阴极灯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并实测了铜矿中铁含量。试验表明:灵敏度优于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接近,用Fe、Ni、Sr三种空心阴极灯测定并与...
闫永胜马军营
关键词:空心阴极灯吸光光度矿石矿物分析
绿色高效分离技术的研发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闫永胜李春香潘建明霍鹏伟马建锋韩娟刘燕王赟徐婉珍毛艳丽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目前,环境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有金属污染物、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类残留等。金属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中低放射性金属离子严...
关键词:
关键词:吸附剂
镀锌车间空气粉尘中锌的光度法快速测定
1993年
空气中锌的光度法测定,目前主要采用双硫腙法,该法操作繁琐,且pH值控制范围窄。文献报道了3,5-diBr-PADA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及锌三元体系测定水中锌的方法,但需经过萃取和反萃取消除干扰。本文研究了锌与3,5-diBr-PADAP聚乙二醇壬基苯醚(lgepalco-880)二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并采用混合掩蔽剂消除干扰,从而建立了一个快速、灵敏测定镀锌车间空气中锌的光度法。
闫永胜刘淮张首才王敏
关键词:比色法粉尘
微生物絮凝剂PF-2的成分分析及絮凝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筛选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产生的絮凝剂——PF-2在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5%。呈色反应和紫外扫描的测定结果表明,PF-2大部分为胞外分泌的多糖,含有少量的核酸,提取后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2.3g;ζ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PF-2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红外光谱扫描分析PF-2中含有O—H、C—H、C=C和C—O—C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絮体形态表明,絮体结构密实,其絮凝机制为PF-2和高岭土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之后通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朱富坤刘彬彬闫永胜毛艳丽欧红香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多糖
阴极缓冲层对m-MTDATA/BAlq有机紫外光探测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制备了有机紫外光探测器(OUV-PD),器件结构为ITO/m-MTDATA(30nm)/m-MTDATA:BAlq(40-60nm,1∶1)/BAlq(40nm)/LiF(1nm)/Al(100nm),并研究了施加Liq、TPBi、Bphen和Zn(4-MeBTZ)2为阴极缓冲层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UV-PD光响应与阴极缓冲层厚度和电子传输性能紧密相关,在1.05mW/cm2的波长为365nm UV光照射下,响应度最大值分别达到218mA/W、247mA/W、305mA/W和283mA/W。
苏斌刘敏闫永胜朱恩伟刘书宇王阳高林车广波
关键词:响应度电子迁移率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