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扬亿

作品数:23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泉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9篇手术
  • 6篇芬太尼
  • 4篇血压
  • 4篇气管
  • 4篇喉罩
  • 4篇插管
  • 3篇异丙酚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瑞芬太尼
  • 3篇听觉
  • 3篇七氟醚
  • 3篇七氟烷
  • 3篇全麻
  • 3篇氟烷
  • 3篇靶控
  • 3篇靶控输注
  • 3篇丙泊酚
  • 3篇丙酚
  • 2篇导管

机构

  • 1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福建省泉州市...
  • 1篇惠安县医院

作者

  • 22篇李扬亿
  • 12篇颜景佳
  • 7篇曾景阳
  • 7篇杨玉欣
  • 7篇谢文钦
  • 5篇柯国辉
  • 5篇杨少辉
  • 3篇王雅端
  • 3篇江长城
  • 3篇李顺元
  • 3篇康振明
  • 2篇谢文吉
  • 2篇周建英
  • 2篇陈英勒
  • 2篇陈乘波
  • 1篇李少澍
  • 1篇林志鹏
  • 1篇赵桀
  • 1篇朱德晓
  • 1篇薛冬云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盐酸曲马多复合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中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评价不同剂量盐酸曲马多复合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PCI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名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ASAI^II级),随机分成2组:I组(对照组,n=40)予以曲马多600mg、芬太尼0.6mg和阿扎司琼10mg,II组(试验组,n=40)予以盐酸曲马多1000mg和阿扎司琼10mg,各组均使用贝郎镇痛泵,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在手术结束后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给药。在术后4、12、24及48小时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1]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I组在4h明显优于I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II组嗜睡及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P<0.05)。结论: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李扬亿谢文钦
关键词:术后镇痛曲马多芬太尼
脑电双频指数介导下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最佳时机
2016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介导下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反应的最佳时机。方法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时(A组)、手术15min时(B组)、手术30min时(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h)至腹膜关完。监测3组患者的BIS至拔管后60min;监测3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1)、手术结束时(T_2)、拔除气管导管时(T_3)、拔管后10min(T_4)、拔管后30min(T_5)和拔管后60min(T_6)6个时点的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BIS值。比较不同时点的MAP、HR的组间和组内变化;比较不同时点的VAS痛觉评分;比较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 3组患者T_2、T_3、T_4、T_5、T_65个时点的MAP、HR与T_1时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_2、T_3、T_4、T_5、T_65个时点的MAP、HR与B、C组对应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C组患者拔管后在T_3、T_4、T_5、T_65个相对应时间点的VAS痛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C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即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h)至腹膜关完,可以预防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反应,而且麻醉不良反应少。
曾景阳李扬亿李顺元陈英勒颜景佳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瑞芬太尼
腹部手术上下肢动脉压测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颜景佳周建英杨少辉李扬亿杨玉欣
关键词:腹部手术上下肢肱动脉血压临床麻醉生命体征围手术期
经插管型喉罩清醒气管插管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评价经插管型喉罩(ILMA)清醒气管插管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5 ~ 64岁,BMI 20.3~27.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直视喉镜组(D组)和ILMA组(I组).于表面麻醉后3min(T1)、D组直视喉镜暴露会厌及声门或I组置入ILMA(T2)、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3)、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最大时(T4)和气管插管完成后5 min(T5)时记录MAP和HR,并取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浓度.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D组T2~4时MAP、HR和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升高(P<0.01),I组其余时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I组T2-4时MAP、HR和血浆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1),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ILMA行清醒气管插管未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有助于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
曾景阳庄伟彬陈琳李扬亿李顺元谢文钦
关键词:喉面罩
患者耐受喉罩或气管导管时七氟烷的麻醉深度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比较患者耐受喉罩或气管导管时七氟烷的麻醉深度.方法 择期拟行甲状腺手术和乳腺手术的全麻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0~70kg,随机分为2组(n=40):喉罩组(LMA组)和气管导管组(TT组).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1.6mg/kg、芬太尼3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LMA组吸入1.5%~3.0%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TT组吸入2.5%~5.0%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氧气和氧化亚氮的流量均为0.7~1.0 L/min,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15~25.于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后1min(T1)、5 min(T2)、10 min(T3)、切皮后1h(T4)、术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即刻(T5)时记录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记录苏醒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T组比较,LMA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降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的时间缩短,心动过速、苏醒期躁动、咽痛、头晕嗜睡和寒战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相同的麻醉深度(AAI 15~25)下,患者耐受喉罩比耐受气管导管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降低,并发症少,心血管反应小.
颜景佳李扬亿杨少辉柯国辉杨玉欣
关键词:喉面罩插管法气管内七氟烷
年龄因素对异丙酚抑制胃镜检查术内脏性疼痛效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评价年龄因素对异丙酚抑制胃镜检查术诱发体动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镜检查术成年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9-25 kg/m2.根据年龄分为3组(n=30):18-39岁组(Ⅰ组)、40 - 64岁组(Ⅱ组)和65 - 74岁组(Ⅲ组).Ⅰ组、Ⅱ组和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5、2.0和1.5 μg/ml,达到靶浓度后行胃镜检查术.患者术中发生头部或四肢有目的较大动作,则定义为胃镜检查术诱发的体动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相邻浓度差为0.5 μg/ml,出现体动反应者,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用概率单位法确定异丙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异丙酚EC50及其95% CI分别为4.2(3.8-4.5)、4.1(3.7-4.4)和2.4(1.8- 2.7)μg/ml.与Ⅰ组相比,Ⅱ组异丙酚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及Ⅱ组相比,Ⅲ组异丙酚EC50降低(P<0.05).结论 年龄因素可明显影响异丙酚的内脏性镇痛效应,异丙酚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内脏性疼痛的效力较中青年患者显著增强.
谢文钦李扬亿谢文吉江长城康振明颜景佳
关键词:年龄因素内脏疼痛二异丙酚剂量效应关系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
2008年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胃镜检查患者,ASAI~Ⅱ级,男32例,女28例;年龄30-50岁。随机均分成AAI指导(A)组和对照(B)组,两组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雄重。1分钟后均选用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CT)设定为5·0μg/ml,A组待病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低于30后置入胃镜,镜检时调节靶浓度使AAI值维持于20-30。B组为对照组,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胃镜,镜检时根据临床表现调节靶浓度,两组均于活检完成后停止输注。记录注药前(T0)、胃镜置入时(T1)、胃镜置入后1分钟(T2)、3分钟(T3)和术毕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AAI值。记录诱导注药至开始胃镜检查时间(T5)、注药至苏醒时间(正确回答生日,T6)、检查室内总滞留时间(即定向力恢复并出院,T7)、异丙酚总量。记录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注药后两组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A、B组发生低血压的病例分别为2例、4例(P〈0.05);两组发生心动过缓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发生呼吸抑制的病例分别为6例、10例(P〈0.05)。两组AAI值差异在T0、T1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AAI值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6及T7较A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总量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TCI用于胃检查,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薛冬云谢文钦李扬亿杨玉欣
关键词:听觉胃镜异丙酚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诱导对下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诱导对下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年龄20~55岁,体重指数≤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30),每组30例,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及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麻醉诱导时,A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芬太尼2μg/kg,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2μg/kg,C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50 mg。分别观察拔管后5、15、30、60 min的MAP、HR,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尿管刺激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拔管后MAP、HR、SpO_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拔管后15、30、60 min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拔管后15、30 min时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A组3例,B组8例,C组1例,C组明显优于B组(P<0.05)。尿管刺激现象,A组8例,B组9例,C组1例,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A组5例,B组9例,C组2例,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6例,B组3例,C组5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麻醉诱导,对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的平稳恢复作用比芬太尼联合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更有优势。
陈英勒李顺元林鹏程赵桀李扬亿
关键词: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诱导下腹部手术
麻醉信息系统和数字监测在吸入全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应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和AEP、MAC等数字监测,比较乳腺手术患者术中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全麻各自的麻醉效能和术后的苏醒质量,并探讨此类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案。
颜景佳李扬亿柯国辉王雅端杨玉欣
关键词:麻醉信息系统异氟醚七氟醚喉罩
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陈乘波颜如玉王清木李扬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阿托伐他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