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廷轩

作品数:312 被引量:4,354H指数:3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1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9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8篇经济管理
  • 8篇天文地球
  • 8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4篇土壤
  • 25篇水稻
  • 24篇设施土壤
  • 23篇籽粒
  • 22篇基因
  • 21篇茶园
  • 18篇基因型
  • 18篇茶园土壤
  • 17篇养分
  • 17篇玉米
  • 17篇大麦
  • 16篇团聚体
  • 16篇
  • 15篇地统计
  • 15篇地统计学
  • 15篇籽粒苋
  • 14篇栽培
  • 13篇土壤团聚体
  • 12篇丘陵区
  • 11篇施肥

机构

  • 30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浙江大学
  • 14篇四川省烟草公...
  • 13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西昌学院
  • 3篇四川省水土保...
  • 3篇四川省林业调...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烟草专...
  • 2篇犍为县农业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省第一测...
  • 1篇武胜县农业局
  • 1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四川省励自生...

作者

  • 311篇李廷轩
  • 185篇张锡洲
  • 122篇郑子成
  • 107篇余海英
  • 89篇王永东
  • 34篇王昌全
  • 29篇陈光登
  • 25篇刘涛
  • 23篇吴德勇
  • 23篇何淑勤
  • 21篇戢林
  • 20篇夏建国
  • 16篇黄化刚
  • 14篇阳显斌
  • 13篇马国瑞
  • 13篇王勇
  • 11篇张路
  • 10篇李冰
  • 9篇李焕秀
  • 9篇林超文

传媒

  • 3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8篇植物营养与肥...
  • 16篇应用生态学报
  • 15篇农业环境科学...
  • 13篇土壤通报
  • 11篇西南农业学报
  • 8篇土壤
  • 7篇草业学报
  • 6篇茶叶科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核农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中国烟草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8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5篇2017
  • 18篇2016
  • 21篇2015
  • 29篇2014
  • 25篇2013
  • 19篇2012
  • 23篇2011
  • 24篇2010
  • 15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14篇2004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的基因及其应用。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所得到的基因能够调控水稻茎秆中节点I、节间Cd向籽粒的转移,...
余海英安琪李廷轩黄化刚张锡洲叶代桦郑子成王永东张路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土壤有机碳库能够有效地表征土壤的固碳容量,研究川西低山丘陵典型退耕植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对认识退耕植茶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不同退耕年限的茶园(2—3年、9—10年、16—17年)为研究对象,选取邻近耕地为对照,分析退耕植茶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的影响,并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与退耕年限的关系。【结果】退耕植茶地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16年后,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5.67%、5.67%和0.78%,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亦在该年限显著增加。退耕植茶地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幅是总有机碳的23倍,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在0—40 cm土层的增幅表现为退耕植茶16—17年(平均182.26%)>9—10年(平均177.74%)>2—3年(平均132.74%)。0—10 cm和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分别占0—40 cm剖面的30%和50%以上。退耕植茶地土壤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2—3年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最高,且表现出一定的表聚现象,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活性有机碳的有效率对土层的变化不敏感。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先下降后上升,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退耕植茶16—17年达到最大值。0—1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较大,说明表层和深层碳库均具有一定的固碳效应,且退耕植茶对表层碳库的影响尤为明显。【结论】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均有所增加。退耕植茶16年后,土壤0—40 cm剖面上总
李玮郑子成李廷轩王永东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
小麦不同磷效率品种对不同磷源的利用差异及酸性磷酸酶的作用被引量:22
2013年
以小麦磷高效利用品种(03-2917)和低效利用品种(S-10-1)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测定其生物量、磷含量、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根系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等,研究不同磷素利用效率小麦品种有机磷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供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干物质量、磷积累量较低效品种的大,而磷含量低于低效品种。小麦不同磷素利用效率品种均表现为无机磷处理下根冠比大于有机磷处理,磷高效品种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根冠比均较大。(2)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无机磷处理(0.05mmolP.L-1,Ⅳ)下最大,1/2无机磷+1/2有机磷处理(0.30mmolP.L-1,Ⅱ)大于正常有机磷处理。不同磷处理下,高效品种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低效品种。(3)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与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为正常无机磷(Ⅰ)<1/2无机磷+1/2有机磷(Ⅱ)<正常有机磷(Ⅲ)<低无机磷(Ⅳ)的处理,且低效品种大于高效品种。(4)无机磷总量在磷处理及品种间表现与酸性磷酸酶相反的趋势,正常无机磷(Ⅰ)>1/2无机磷+1/2有机磷(Ⅱ)>正常有机磷(Ⅲ)>低无机磷(Ⅳ)的处理,高效品种大于低效品种。
吴沂珀张锡洲李廷轩阳显斌吴德勇
关键词:小麦磷效率有机磷酸性磷酸酶
低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颗粒组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低山茶园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对提高茶园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及茶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蒙顶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C0+C)分别为35.5%和28.5%,自相关距离分别达到了843和1149m,结构性因子是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二者的空间变异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在东南方向有明显的空间变异,在东北方向的变异较小。②Kriging插值分析说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均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在垂直方向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③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0.0001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01-0.0005mm粒径土壤颗粒相关不显著,与0.0005-0.01mm粒径土壤颗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王永东冯娜娜李廷轩唐华
关键词:地统计学全氮碱解氮三次样条插值茶园
一种野外采样与室内展示兼用的土壤整段标本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采样与室内展示兼用的土壤整段标本盒,包括盖子(1)、装土框(2)、底板(3)、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可拆卸式固定在底板(3)上,装土框(2)与底板(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取木盒...
袁大刚王昌全蒲光兰何刚李廷轩李冰李启权杨娟蔡艳张毅
文献传递
一种腐殖酸类物质测定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定水体中微量有机碳的分析方法,具体为一种腐殖酸类物质测定的方法。本发明的步骤包括:取样;定容;调整pH值,蒸干,注酸加热,滴定测量;计算。通过测定水样中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含量,然后估算腐殖酸浓度。该方法成本低...
张锡洲郑子成李廷轩王永东余海英徐静阳显斌何淑勤
文献传递
一种土壤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耕作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打孔装置。包括打孔管、打孔管内依次套接有若干段内管,最下级的内管的顶端与握杆相连,最下级的内管的底端连接锥形锤;打孔管的底端连接有踏板;每段内管长度相等,分为竖杆和折叠...
朱仁欢郑子成张庆沛赵俊涵杨帅左洪菊李廷轩余海英何淑勤张锡洲王永东刘涛陈光登吴德勇
文献传递
一种坡面水流深度测量方法和智能监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面水流深度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多功能测量支架,所述多功能测量支架中设有记录监测主机;所述记录监测主机通过铰接螺栓安装在多功能测量支架上;所述记录监测主机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终端,所述记录监测主机通过...
郑子成柯贤泽李廷轩张锡洲王永东余海英黄化刚叶代桦刘涛
雅安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在参与雅安地区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雅安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特征 ,提出了雅安地区今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夏建国邓良基李廷轩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特征
不同次生盐渍化程度设施土壤的水盐运移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根据灌水对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设施土壤水分运动与盐分迁移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后水盐运移一致性明显,表现为0-20cm土层水盐变幅剧烈,灌水15d后逐渐趋于稳定。灌水后,0-5cm土层体积含水量表现出2g/kg和4g/kg盐渍化水平大于其他水平,而20cm以下土层体积含水量受次生盐渍化水平影响较小。灌水后,不同次生盐渍化程度设施土壤溶质峰均呈向下移动的趋势,灌水10d后稳定在20cm土层,且表现出随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盐分累积趋势愈明显,但在灌水15d后各次生盐渍化水平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灌水后,0-5cm和40-5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水分、温度具有较好的耦合效应。根据建立的耦合模型以及环境因子对积盐的影响,提出了0-5,40-50cm是设施土壤盐分的"活动面"。
杜磊郑子成李廷轩李卫
关键词:水分运动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