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利强

作品数: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超级稻
  • 3篇水稻
  • 3篇抛栽
  • 3篇粳型
  • 3篇粳型超级稻
  • 3篇高产
  • 3篇摆栽
  • 3篇钵苗
  • 3篇钵苗摆栽
  • 2篇倒伏
  • 2篇生理生态
  • 2篇生理生态特征
  • 2篇生态特征
  • 2篇抗倒
  • 2篇抗倒伏
  • 2篇超高产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植株

机构

  • 7篇扬州大学

作者

  • 7篇许轲
  • 7篇张洪程
  • 7篇曹利强
  • 6篇郭保卫
  • 6篇戴其根
  • 6篇周兴涛
  • 6篇魏海燕
  • 6篇霍中洋
  • 4篇朱聪聪
  • 2篇李明银
  • 1篇吴浩
  • 1篇李敏
  • 1篇陈京都
  • 1篇杨雄
  • 1篇朱大伟
  • 1篇葛梦婕
  • 1篇杨岩
  • 1篇马群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第十五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能最大发挥水稻潜力的钵苗大穴摆栽规格与合理密度,探索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途径。【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分别设置5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钵苗新型摆栽生产潜力及合理密度配置。【结果】(1)3连孔、2连孔、单孔,分别栽插15×104hm-2、18×104hm-2、24×104hm-2穴产量最高,三者又以2连孔最高。(2)不同类型钵苗间,产量、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比例和群体生长率等均表现为:在较少基本苗栽培条件下(36×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hm-2)2连孔>3连孔、单孔,在较多基本苗条件下(90×104hm-2—108×104hm-2)3连孔、2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最高产处理的抽穗-成熟物质积累量、比例、群体生长率均为2连孔>3连孔>单孔。(3)相同基本苗之间,茎蘖成穗率表现为3连孔>2连孔>单孔,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2连孔>3连孔;最高产条件下成穗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3连孔>2连孔。(4)相同基本苗间,除基本苗为最低的36×104hm-2外,3连孔、2连孔抽穗、蜡熟、成熟期单茎茎鞘重以及茎鞘最大输出与转化均高于单孔。【结论】2连孔、3连孔稻株在栽插穴数减少1/3至1/2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在适宜或较多基本苗条件下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产量潜力较高,特别是2连孔增产显著。
周兴涛张洪程许轲郭保卫陈厚存曹利强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李明银李桂云吴中华
关键词:超级稻钵苗摆栽
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被引量:47
2012年
选用低产氮低效型、高产氮中效型和高产氮高效型具有代表性的6个粳稻品种,在各自最适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较之低产类型品种,高产类型品种在根干重、根体积、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系伤流强度等方面在各个生育时期均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伴随着根系形态特征的改善和生理活性的加强。同为高生产力类型品种,因氮利用率的差异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不同。较之高产氮中效类型,高产氮高效型水稻的群体根干重、群体根体积、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均有所降低,而单茎根干重、单茎根体积、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活跃吸收表面积比及根系α-NA氧化量却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表明适当控制高生产力水稻的群体生长量,促进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抽穗后单茎根系质量,将是水稻高产和氮高效协调统一的可靠途径。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曹利强吴浩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根系形态根系生理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比较研究3种类型钵苗不同摆栽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钵苗摆栽不同基本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随移栽基本苗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类型钵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在较低基本苗条件下(36×104—54×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hm-2),2连孔>单孔>3连孔;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90×104—108×104·hm-2),2连孔、3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摆栽最高产量条件下,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3个最高产量处理的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地上部分吸氮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地上部分阶段吸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适宜或较高移栽密度条件下,与单孔相比,2、3连孔稀植摆栽尤其是2连孔摆栽水稻在生育中、后期氮素积累量较多,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是氮高效的省工高产栽培新途径。
许轲周兴涛曹利强张洪程郭保卫陈厚存吴中华朱聪聪杨岩
关键词:超级稻钵苗摆栽氮素吸收利用
有序摆抛栽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材,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从茎秆抗折力、茎秆壁厚、节间长度、粗度、干质量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的茎秆特性及其抗倒伏能力,结果如下:1)超级稻不同抛栽方式间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茎秆倒伏指数不同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基部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抗倒伏能力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就各抛栽方式下不同连孔处理而言,基部N1节间倒伏指数差异不显著,N2、N3、N4抗倒伏能力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2)有序摆抛栽水稻相对重心高度稍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量大,单穗干质量大,尤其2连孔和3连孔植株优势明显。不同抛栽方式间基部节间粗度、壁厚、节间质量和单位干质量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为2连孔>3连孔>单孔。除基部第1节间外,节间长度在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的趋势,不同连孔节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的趋势。2连孔、3连孔钵苗有序摆抛在高产条件下稻株茎秆粗壮,节间短粗,节间壁厚,茎秆单位节间重,基部节间抗折力大,抗倒伏能力强,是一种利于提高水稻抗倒能力的新型水稻轻简高产栽培方式。
郭保卫朱大伟许轲张洪程周兴涛朱聪聪曹利强陈厚存陈京都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李明银
关键词:超级稻茎秆抗倒伏
钵苗类型和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设置不同类型钵苗与摆栽密度,研究粳型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同一类型钵苗不同密度之间,基部4个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随移栽密度增大而减小,倒伏指数呈现相反趋势。植株抗倒伏能力与单穗长、单穗重、基部茎鞘宽、单茎茎鞘含钾量、茎秆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弯曲力矩、茎秆抗折力等性状呈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呈负相关,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抗倒伏各项指标在密度间差异极显著,钵苗类型间大多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类型钵苗之间,除3连孔基本苗为36×104苗·hm^(-2)的处理外,抗折力、弯曲力矩由大到小均依次为3连孔、2连孔、单孔,倒伏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孔、2连孔、3连孔。3种类型钵苗最高产处理基部抗折力,弯曲力矩由大到小均依次为2连孔、3连孔、单孔,倒伏指数则为3连孔、单孔、2连孔。相同基本苗下,2连孔、3连孔大穴稀植摆栽茎秆基部节间粗壮、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好,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综合考虑产量因素,在适宜或较多基本苗条件下2连孔摆栽优势明显,易高产、稳产。
郭保卫周兴涛曹利强张洪程许轲霍中洋魏海燕戴其根
关键词:超级稻钵苗摆栽抗倒伏能力
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的生理生态特征(摘要)
郭保卫张洪程周兴涛朱聪聪许轲霍中洋戴其根魏海燕曹利强
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的生理生态特征(摘要)
2013年
传统撒抛秧苗分布不均匀,平躺苗比例较高,群体起点质量低,制约了抛秧稻进一步的高产。本试验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南粳44为研究材料,采用434单孔塑盘和新型2连孔、3连孔塑盘(图1)培养旱育化控壮秧,
郭保卫张洪程周兴涛朱聪聪许轲霍中洋戴其根魏海燕曹利强
关键词:生理生态特征超高产抛栽水稻南粳44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