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娟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平山病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心动周期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采集
  • 1篇研究生班
  • 1篇义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影像学检查技...
  • 1篇示踪
  • 1篇示踪法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徐晓娟
  • 7篇韩鸿宾
  • 3篇和清源
  • 3篇傅瑜
  • 2篇孙宇
  • 2篇侯超
  • 2篇樊东升
  • 2篇李小刚
  • 1篇李楠
  • 1篇王岩
  • 1篇高东红
  • 1篇许方婧伟
  • 1篇王青
  • 1篇徐军
  • 1篇李敬府
  • 1篇乔志芳
  • 1篇王织云
  • 1篇杜秉华
  • 1篇刘玉华
  • 1篇曾津津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瞻性双门控技术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采集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的可行性,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15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6~30岁,平均(27.53±1.73)岁,连接心电监测和指脉监测并进行颈动脉M型二维超声检查,分析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根据该偶联关系,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通过调整序列参数和触发延迟时间,应用3.0 T磁共振扫描机对15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在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和常规心脏舒张期采集信号,采用T1WI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IR-TSE)扫描。比较各位受试者两个不同采集时相获得的颈动脉壁图像质量。对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上述技术进行门控成像,比较不同采集条件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结果 15名受试者在监测期间心率波动范围为52~71次/min[(62.93±6.14)次/min],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较一致,即指脉脉搏P波比心脏R波延迟(61.95±1.01)%R-R间期,颈动脉搏动C波比心脏R波延迟(21.10±0.78)%R-R间期。通过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可以获取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且该采集窗获取的图像质量与在常规心脏舒张期获取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75,P值0.388,Fisher精确概率P值0.669),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两者无显著差异(t值-1.78,P值0.076)。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在不同采集时相并不相同。结论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常规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利用该技术,可以开展对颈动脉等搏动脏器的门控成像,获得更丰富的图像信息。
孙万里徐晓娟韩鸿宾李敬府李小刚
关键词:心动周期颈动脉图像质量
平山病颈椎屈曲度异常的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主动屈曲位屈曲度异常的X线征象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名正常自愿者及35例临床疑诊平山病的患者行颈椎仰卧被动过屈位MRI扫描及颈椎主动屈曲位平片检查。疑诊的35例中有25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征象被诊断为平山病。测量确诊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平片以及MRI上的C3~7相邻两两椎体后缘的成角,作为颈椎屈曲度的评价指标。结果确诊患者主动屈曲位平片颈椎屈曲度较对照组增大(患者C3~7相邻两两椎体后缘成角分别为7.40°、8.50°、10.60°、11.10°,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将颈椎屈曲度异常作为平山病的征象之一,其对于平山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87.50%。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平山病患者颈椎屈曲度在C3~7段均大于正常对照组。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颈椎主动屈曲位平片所反映的屈曲度异常征象对于平山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在无法施行颈椎仰卧被动过屈位MRI时,该检查可作为平山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徐晓娟韩鸿宾樊东升傅瑜孙宇高东红
关键词:平山病X线磁共振成像
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选用MAGFIT EX400,MAGFITEX600及MAGNEDISC 800型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分别设计为不铸接、与镍铬合金铸接和与金钯合金铸接3种形式,并完成衔铁根帽的制作。体内实验选择需行磁性附着体可摘义齿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SiemensSONATA1.5-T磁共振仪对所有样本及研究对象进行扫描,对体外样本伪影最大径进行测量和比较,对体内实验的伪影对头颈部解剖结构成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MAGFIT EX400型、MAGFIT EX600型及MAGNEDISC 800型衔铁的伪影最大纵径分别为158.94、168.52和173.00 mm。衔铁伪影对颏部、舌、唇、软硬腭、颌骨的磁共振成像造成明显影响,位于后牙区的衔铁对脑及脊髓的成像造成影响。采用SE序列及左右向的频率编码,可以减小衔铁对头颈部MRI的影响。结论: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有明显影响。
赵雪竹刘玉华徐军韩鸿宾徐晓娟
关键词:磁力学磁共振成像义齿可摘
改变颈椎屈曲角度对平山病特异性MRI征象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比较平山病患者颈椎不同屈曲角度MRI表现,研究颈椎屈曲角度对平山病MRI征象的影响.方法 20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行颈椎中立位及屈曲位20°、25°、30°、35°、40°MR扫描,观察不同屈曲位MRI硬脊膜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2个征象出现率.并测量硬膜外间隙最大矢状径(d)及同水平椎管矢状径(D),计算d/D用于定量分析上述2个征象.不同屈曲位各征象出现率的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各组间d/D平均值比较使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之后对任意两组间d/D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颈椎背侧硬脊膜前移及硬膜外间隙增宽征象出现率在屈曲角度20°时为70%(14/20),25°以上均为100%,20°与25°时特殊征象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P=0.020).20°、25°、30°、35°、40°时,对应d/D值分别为0.51±0.06、0.54±0.08、0.57±0.09、0.61±0.09、0.5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0,P=0.013),两两比较提示d/D平均值在屈曲35°时〉20°和25°,在屈曲40°时〉20°(P值均〈0.05).结论 颈椎屈曲角度可以影响颈椎背侧硬脊膜前移及硬膜外间隙增宽的MRI征象.
高慧韩鸿宾徐晓娟侯超和清源樊东升傅瑜孙宇
关键词:肌萎缩
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2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和清源韩鸿宾许方婧伟闫军浩曾津津李小刚傅瑜彭芸陈翯侯超徐晓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细胞外隙钆喷酸葡胺
平山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征象被引量:8
2011年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名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JMADU),是一种与颈椎屈曲活动相关的良性自限性颈脊髓疾病。该病主要集中于日本,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次报道。我国自1990年后报道该病190余例,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印度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亦有散在报道。
徐晓娟王岩韩鸿宾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技术平山病脊髓疾病
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班管理与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2009年
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医学类研究生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针对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的特点,实行纵向班管理。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纵向班管理实践中创立的“班级集体科研立项课题”研究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取得的经验。该管理模式赋予班级集体较高层次的思想主题,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班级研究生学业及技术专长、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在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的培养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组织形式。选题立项、指导教师团队、活动经费与行政支持等是该组织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
韩鸿宾徐晓娟和清源李楠王织云乔志芳杜秉华王薇王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