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大立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他汀
  • 2篇他汀类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压
  • 1篇血运重建
  • 1篇血运重建术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神经体液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素

机构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徐大立
  • 3篇陶以嘉
  • 2篇范永华
  • 2篇王燎
  • 1篇杨泽
  • 1篇刘颖
  • 1篇沈德怀
  • 1篇范永华
  • 1篇刘颖

传媒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在现实中,心肌梗死(MI)仍然是很常见而且致命的疾病,一旦出现心衰,死亡率升高3~4倍,而且远期死亡率会更高。ST段抬高的MI在大约90%的患者中是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结果,非ST段抬高的MI典型的系由于基础冠状动脉狭窄处非闭塞性血栓所致。MI未能由首次心电图或首次检测心肌酶学诊断者占25%~35%,因此多次系列性检查甚有必要,MI早期心电图可仅有超极期的T波改变,在两个相邻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是MI的高度敏感指标。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应高度怀疑MI的可能性。MI典型者可出现室壁异常活动区域,这一超声心动图征象不仅有助诊断,也有助判定受累的冠状动脉。血清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和I均为心脏特异性的标记物,其血清水平与病死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MI理想的治疗包括:CCU中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吸氧、镇痛、卧床休息,应用阿斯匹林或合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药,可降低MI患者死亡率,也降低心衰死亡率;ACEI与BABD合用硝酸脂类等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MI死亡率;有适应症病例或者内科治疗失败患者,无疑应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早期溶栓后使再通率明显升高,支架术在降低狭窄上至少在大血管中应用已取得成功,急诊CABG仅适用介入术失败或多支病变患者。
徐大立刘颖范永华王燎陶以嘉
关键词:心肌梗死他汀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沿用几十年所谓“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物”针对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经典传统治疗 ,虽然能短期内改善血流动力学 ,减轻症状 ,但并不能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或反而增加病死率。研究证明 :神经体液细胞活性因子激活过度是心力衰竭核心机制。针对心力衰竭采取较全面阻滞交感神经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水平而副交感活性显著升高是抑制心肌重塑 ,治疗心力衰竭重要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是 :ACEI/或ARB、β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噻嗪类药、螺内酯、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 (视病情用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 )和心脏手术。
徐大立陶以嘉范永华刘颖沈德怀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上腺素受体神经体液肾素他汀类拮抗
高血压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JNC7强调 :高血压必须积极治疗。联合降压、保护靶器官为核心治疗 ,二者并重原则。在 6大类抗高血压药推荐强适应证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唯一拥有全部 6个强适应证的首选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强适应证为心力衰竭 (HF)、冠心病 (CHD)高危险、糖尿病 (DM )和预防脑卒中再发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用于HF、DM和慢性肾病患者 ;β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β AA)用于HF、心肌梗死 (MI)后、CHD高危险、DM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 (CCB)用于CHD高危险、DM患者以及醛固酮拮抗剂拥有HF、MI后的高血压患者二个强适应证。近年主张合用他汀类药可显著降低MI和脑卒中率。
陶以嘉徐大立王燎范永华杨泽
关键词:高危CHD高血压DM拮抗剂A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