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前师
- 作品数:2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常德沧山话古语词选释被引量:4
- 2015年
- 常德沧山话中有不少见于古代文献而普通话不用或罕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沧山话中属常用词。所选释的5个词语,有的见于现代汉语其他方言,运用历时和共时比较的方法,展现这些词语在词义、用法或功能等方面的特点。这类词语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值得系统整理、研究。
- 徐前师
- 关键词:方言词语古义用法
- 常德沧山话的指示代词“兀”被引量:1
- 2017年
- "兀"是见于宋元文献的指示代词。山西、陕西等省多地方言里,"兀"主要表远指,湖南双峰话"兀"也表远指,常德沧山话"兀"主要表近指。沧山话里"兀"因用法和语义的不同而发生变读。沧山话和双峰话里的"兀"是北方移民南迁的结果。
- 徐前师
- 关键词:指示代词北方方言山西方言
- 《论语》札记二则
- 2001年
- 本文从词汇、语法、语境三个方面考虑 ,对《论语》中的两个常用词“保”、“信”的释义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述而》“不保其往”之“保”不应训为“保守”,而应训为“凭恃”或“依据”;《公冶长》“吾斯之未能信”之“信”不是“信任”之义 ,而是“明”即“知道得很详尽、很透彻”的意思。
- 徐前师
- 关键词:论语
- 《论语》“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解
- 2005年
-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径径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其中“算”字不少学者都解释为“数”。郑玄注:“噫,心不平之声。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朱熹注:“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钱穆说:“算,数义。犹今云不足算数。”杨伯峻先生对“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的译文就是:“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
- 徐前师
- 关键词:《论语》从政者杨伯峻竹器子路钱穆
- 《论语》“色斯举矣”新解被引量:5
- 2006年
- 《论语》“色斯举矣”之“色”历来释为“颜色”。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论语》语境,“色”当为“(?)”之假借,“惊骇”之义。
- 徐前师
- 关键词:《论语》
- “已经”成词于唐前说不可靠被引量:5
- 2006年
- 杨永龙在《“已经”的初见时代及成词过程》(《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一文中,从句法和语义角度,以“已经+时点”、“N施+已经+V点”为形式标志,认为时间副词“已经”成词初见于宋,至明代已常见,并进而对“已经”的词汇化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不久,张艳《也谈“已经”的初见时代》(《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一文,对杨文关于“已经”的初见时代问题进行讨论。张文采用杨文的鉴别标准,找出更早例句,认为“‘已经’成词至迟见于梁朝”,到唐代“已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副词”:
- 徐前师
- 关键词:唐代时间副词语义角度
- 《说文解字》“■”字说解补释——兼论常德沧山话“尐小”
- 2022年
- 在《说文解字·髟部》中,“■”字释作“束髮少也”,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字的形体、说解词语的用法、词义、字书的引用、《说文》体例等方面均表明,“■”的本义应指儿童髮式。常德沧山话“尐小”的用例,也补充证明了段玉裁注“束髮尐小”说的可信性,“束髮尐小”是指儿童结髮的样子。
- 徐前师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段玉裁的方言学观
- 2005年
-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 徐前师
- 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语方言研究汉语方言学汉语史
- 段玉裁方言学研究的成就被引量:3
- 2005年
- 段玉裁的方言调查伴随着他的游宦生活;段注引用方言材料并指出其具体属地,旨在说明字词的形、音、义及其关系;段玉裁的方言研究注重目验和历时、共时的比较,其材料及方法可供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
- 徐前师
- 关键词:段注方言调查方言材料
- 常德沧山方言中的“的”尾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对常德沧山话名词性“的”尾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沧山话名词性“的”尾与普通话名词性“子”尾有明显的对应性,同时又有其特色;沧山话名词性“的”尾和山西云中等地名词性“的”尾有不少相同的特征,这一现象或与历史移民有关。
- 徐前师
- 关键词: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