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伤患者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清除术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颅脑损伤患者
  • 2篇颅内
  • 2篇脑损伤患者
  • 2篇内镜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张立
  • 5篇沈鸟松
  • 3篇刘惠祥
  • 2篇王中
  • 1篇马超
  • 1篇徐平
  • 1篇赵旦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HICH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成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和观察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各3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有关指标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残余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同时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和开颅血肿清除相比,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对HICH疗效更佳,创伤更小,且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孙健叶经纬张立
关键词: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
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的识别和治疗
2023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血管损伤(TCVI)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39例TCV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创伤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19例患者中,12例予以抗栓治疗,8例血管管腔完全恢复正常,4例未再通,7例予以支架植入开通血管,死亡1例;创伤性脑动脉瘤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相关症状消失,均恢复良好;脑动脉横断3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2例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头颅CT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局限性或弥漫性较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口鼻腔或外耳道大量出血、颈椎C1~3骨折、颈椎骨折半脱位、穿透性损伤、损伤后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外伤患者要高度警惕TCVI的存在,可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针对不同类型的TCVI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李建张立高嵘倪海波宋照明陈周青王中
关键词:颅脑损伤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血红蛋白水平联合血压变异性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作用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究血红蛋白水平结合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评估TBI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的186例TBI患者资料,按照其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成预后良好组(A组,GOS 4~5分,159例)和预后不良组(B组,GOS 1~3分,27例)。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BPV各项指标及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水平、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B组(P<0.05),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构成比低于B组(P<0.05)。两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红蛋白,以及治疗后72 h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72 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A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0.78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33,0.978),P=0.031]、收缩压变异系数[OR=1.756,95%CI(1.073,2.880),P=0.023]、舒张压变异系数[OR=1.717,95%CI(1.107,2.665),P=0.016]均为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PV、血红蛋白联合指标较单独预测的价值更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25,0.935),P<0.05]。结论BPV、血红蛋白均为影响TBI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预后不良组BPV水平偏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将其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评估TBI患者的预后。因此,对TBI患者进行�
叶经纬沈鸟松倪海波孙健张立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血红蛋白血压变异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PCT、CRP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n=28)和颅内感染组(n=22),分析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因素,并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CR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4 h、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14 d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CRP检测的AUC高于PCT、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血清PCT、CR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立钱晓波叶经纬沈鸟松刘惠祥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感染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1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10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及观察组(n=53).两组均接受降压、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伤后1 d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后期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于伤后1~2 d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的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总蛋白(TP)、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BL)、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出院当日,观察组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的TP、PBL、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营养状况,同时有效抑制其血清炎症因子活性.
叶经纬张立孙健沈鸟松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外伤康复质量炎症因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转归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转归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中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应用TCD实施监测,统计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比两组TCD监测情况,分析对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TCD监测的价值。结果:中度颅脑损伤60例患者中46例(76.67%) TCD血流流速监测结果显示为异常,其中37例(80.43%)患者表现为动脉血流流速增快,9例(19.57%)患者表现为动脉血流速度减慢。60例患者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7 d平均流速(V_(mean))、舒张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相较治疗第Id有显著的提升(P<0.05);而PI治疗7 d、治疗Id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0例实施TCD监测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达88.33%(53/60),其中显效34例,有效19例。结论:TCD可监测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归。
叶经纬张立孙健沈鸟松
关键词:超声颅脑损伤血流动力学病情监测
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脑血管淀粉样变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CAA)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PICH)发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过去5年中急性颅内血管淀粉变性脑出血的病人42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病理资料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所致脑出血在60岁以上原发性脑出血人群中超过30%。其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脑叶出血好发,血肿量大且呈分叶状,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等。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排除高血压后首先需要考虑脑血管定汾样变脑出血。
赵旦刘惠祥沈鸟松徐平张立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相关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相关脑出血(HICH)的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2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采取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内皮素、IL-6、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ICU治疗时间、术后7天脑水肿体积、颅内压水平、NIHSS评分及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内皮素、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与高血压病史、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10年、出血量≥50 mL、破入脑室及术前GCS评分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具有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高血压病史≥10年、出血量≥50 mL、破入脑室及术前GCS评分可能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张立刘惠祥马超王中叶经纬
关键词: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