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琦

作品数:69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1篇康复
  • 16篇疗法
  • 14篇疗效
  • 13篇运动疗法
  • 13篇儿童
  • 11篇偏瘫
  • 10篇关节
  • 9篇卒中
  • 9篇脑瘫
  • 8篇脑卒中
  • 8篇脊髓
  • 8篇脊髓损伤
  • 7篇偏瘫患者
  • 7篇脑瘫儿
  • 7篇脑瘫儿童
  • 7篇脑性
  • 7篇脑性瘫
  • 7篇脑性瘫痪
  • 7篇康复疗效
  • 7篇教学

机构

  • 42篇中国康复研究...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博爱医院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作者

  • 69篇张琦
  • 25篇纪树荣
  • 11篇马婷婷
  • 8篇岳青
  • 7篇牛志馨
  • 7篇何艳
  • 5篇芦海涛
  • 5篇郭辉
  • 5篇张通
  • 5篇李洪霞
  • 5篇陈巍
  • 4篇王东
  • 4篇李晓松
  • 4篇叶淼
  • 3篇常华
  • 2篇胡春英
  • 2篇刘建军
  • 2篇黄秋晨
  • 2篇常冬梅
  • 2篇庞红

传媒

  • 29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21世纪首届...
  • 2篇第9届北京国...
  • 2篇第七届北京国...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六届北京国...
  • 1篇第四届北京国...
  • 1篇第六次全国运...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保持困难对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运动保持困难(MI)对左侧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为预测左侧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通过Joyn等编制的MI评定量表,分为MI组31例,对照组33例。2组除有、无运动保持困难外,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评定表、偏瘫上肢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等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对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后,MI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立位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各项指标除下肢运动功能外(P>0.05),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2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MI组患者除上、下肢运动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保持困难对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负性影响。但传统康复训练对具有运动保持困难的左侧偏瘫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只是提高程度明显受到影响。说明运动保持困难可以作为左侧偏瘫患者康复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在对这类患者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保持困难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陈巍刘冬梅芦海涛张琦张通纪树荣
关键词:康复脑卒中
Pnew-weight气压型减重步行训练被引量:1
2002年
郑飞雪张琦纪树荣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截瘫偏瘫适应证
一种基于步态模型的摆动步态训练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仪,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步态模型的摆动步态训练仪。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脚踏板固定,以便于患者站在脚踏板上的基于步态模型的摆动步态训练仪。一种基于步态模型的摆动步态训练仪,包括有底板、支撑架、摆杆、连接架、脚...
马婷婷张琦周天添李晓松岳青张燕庆刘前进
表面肌电仪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肌电活动的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仪分析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股内侧斜肌(VMO)和股外侧肌(VL)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26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和单纯训练组(B组)各13例,均接受相同的家庭训练,但A组患者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下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在开始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利用表面肌电仪对VMO和VL的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连续6h评定,同时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股内侧斜肌的募集。
张琦吴贤发
关键词:髌股疼痛综合征股内侧肌股外侧肌
膝关节伤病后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改善膝关节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运动疗法观察组运用关节松动术和持续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其他方法治疗,并将治疗结果对照比较。结果通过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
王东张琦纪树荣
文献传递
训练球促进脑外伤运动功能康复的训练方法
<正>目的:介绍一种脑外伤患者利用训练球所进行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3例脑外伤患者,利用训练球进行康复训练。病例1的脑外伤患者,残留严重的四肢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法主要是训练球上躯干被动牵拉,俯卧位时的头部控制训练,坐位平...
张琦王东纪树荣
文献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3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肺部疾患、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压疮、踝关节跟腱挛缩、体位性低血压、水肿、肩痛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ADL评分均优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
张琦纪树荣
关键词:脊髓损伤早期康复并发症疗效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目的 观察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 6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运用关节松动术和持续牵引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康复结治疗,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DL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
王东张琦纪树荣
关键词:膝关节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偏瘫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1次FES康复踏车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偏瘫侧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10米步行测试评价步行速度的改变,6分钟步行测试评价步行耐力的改变,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步行功能,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价能量消耗。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训练后,两组腓肠肌MAS评分无明显变化(t<1.145,P>0.05);观察组腘绳肌MAS评分显著降低(t=4.869,P<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1.458,P>0.05)。训练后,两组10 m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GMFM评分和PCI均显著改善(|t|>6.241,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97,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何艳张琦胡晓诗马婷婷李思佳
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功能性电刺激
矫形弹力绷带对痉挛性偏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对称性和步行能力的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矫形弹力绷带改善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步态对称性和步行能力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此外,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佩戴矫形弹力绷带进行步行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计算足偏角比(患侧足偏角/健侧足偏角)、步长比(患侧步长/健侧步长)、步态线长比(患侧步态线长/健侧步态线长)和站立阶段比(患侧站立阶段百分比/健侧站立阶段百分比);测量步宽和10米步行测试(10MWT)速度。结果试验组脱落1例。训练后,两组足偏角比、步长比、步态线长比和站立阶段比均改善(|t|>2.434,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30,P<0.05);两组10MWT自选速度和最大速度均显著提高(|t|>9.186,P<0.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278,P<0.05)。结论佩戴矫形弹力绷带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的步态对称性和步行能力。
胡晓诗张琦岳青梁艳华李晓松李晓松张燕庆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性偏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