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3篇血糖
  • 3篇老年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动态血糖
  • 2篇动态血糖监测
  • 2篇血糖监测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免疫
  • 2篇活检
  • 2篇肌肉
  • 2篇肌肉活检
  • 2篇甲状腺
  • 2篇二甲双胍

机构

  • 13篇青岛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张杰涛
  • 6篇陈瞳
  • 3篇张利方
  • 3篇邱明才
  • 2篇咸玉欣
  • 2篇曹彩霞
  • 2篇李莉
  • 2篇汤绍芳
  • 2篇赵娜
  • 2篇吕文山
  • 2篇高燕燕
  • 2篇孙瑞霞
  • 2篇王静
  • 1篇孙晓方
  • 1篇刘维
  • 1篇高桦
  • 1篇孙晓东
  • 1篇张金时
  • 1篇张鑫
  • 1篇戴晨琳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y-drager综合征肌肉活检1例
2008年
张杰涛汤绍芳袁梦华邱明才
关键词:肌肉活检
达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胱抑素C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92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格列净组147例和对照组145例。随访3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Hcy、尿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其他代谢相关指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与尿酸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胱抑素C、Hcy、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UACR显著降低(P<0.05);达格列净组治疗后BMI、空腹血糖、LDL-C、尿酸、胱抑素C、Hcy、HOMA-IR、UA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尿酸在整个人群中(r=0.560,P<0.01)、在男性中(r=0.510,P<0.01)、在女性中(r=0.640,P<0.01)均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eGFR、男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cy≥15μmol/L为老年T2DM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达格列净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或许可通过降低T2DM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cy和尿酸水平,发挥额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从而减缓患者的尿蛋白并改善结局。
许蔚强陈瞳张利方耿凡琪张杰涛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半胱氨酸LOGISTIC模型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Graves病预后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初诊为Graves病的患者191例,根据治疗周期及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缓解组(109例)和未缓解组(8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甲状腺肿大程度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TD治疗Graves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Graves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未缓解组年龄小于缓解组[(35.6±1.4)岁比(40.2±1.3)岁],初诊时、治疗6个月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自身抗体(TRAb)水平均高于缓解组[10.73(6.59,21.29)IU/L比8.85(4.59,16.92)IU/L、6.98(2.56,12.86)IU/L比2.45(1.05,5.01)IU/L],TRAb下降率低于缓解组[0.45(0.20,0.69)比0.65(0.49,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诊时TRAb、治疗6个月时TRAb、TRAb下降率为影响ATD治疗Graves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诊时TRAb、TRAb下降率为ATD治疗Graves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年龄、初诊时TRAb、TRAb下降率构建Graves病患者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用于预测ATD治疗Graves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95%置信区间:0.681~0.808),截断值为0.42,约登指数为0.411,敏感度为0.659,特异度为0.752。预测模型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年龄、初诊时TRAb、TRAb下降率是影响ATD治疗Graves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年龄、初诊时TRAb、TRAb下降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赵天陈瞳郑雨赵娜张杰涛
关键词: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免疫治疗初探
2008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10年的IHP住院病例,共收集24例,其中6例行肌肉活检,10例(41.67%)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免疫抑制组(6例)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3和醋酸泼尼松治疗,传统治疗组(18例)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维生素D3治疗。在上述两组中选择病史、体重和用药剂量相匹配的病例,比较治疗1周时血钙、磷和尿钙、磷的变化幅度。结果6例肌肉活检均发现肌纤维肿胀,免疫复合物沿肌细胞膜沉积。两组患者中病史、体重和用药剂量相匹配的10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治疗1周时,免疫抑制组的血钙、尿钙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传统治疗组(P〈0.01),血磷和尿磷变化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HP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加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有利于血钙、尿钙快速上升。
张杰涛张鑫汤绍芳戴晨琳郑方遒高桦张金时刘维邱明才
关键词: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肌肉活检免疫抑制
初诊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情况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初诊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次诊断为Graves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Graves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水平、肝功能指标,分析初诊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261例,其中男66例,女195例;年龄(38.63±12.68)岁。初诊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45.59%,最常见的肝功能异常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9.89%)。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甲亢性肝损伤进行分组,其中肝功能正常组142例,肝功能异常组119例。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肝功能异常组的年龄、女性比例、新发房颤比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raves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糖尿病史、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39,OR=1.040,95%CI:1.016~1.065)、FT_(4)(β=0.019,OR=1.019,95%CI:1.019~1.003)、TPOAb(β=0.006,OR=1.006,95%CI:1.004~1.009)、TRAb(β=0.030,OR=1.031,95%CI:1.001~1.061)是初诊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初诊Graves病患者中,年龄大,FT_(4)、TPOAb、TRAb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甲亢性肝损伤。
赵娜耿凡琪陈瞳赵天毕小雯张杰涛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肥胖症1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17岁,腋窝部色素沉着4年,加重3个月。皮肤科情况:颈部、前胸、后背、腹部、双上肢、腹股沟区、腘窝色素沉着,角质层增厚。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亢进,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角质层内可见成簇孢子,乳头间低谷的表皮轻度棘层增厚。诊断: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孔悠然袁鹰周璐张杰涛孙晓方董冰子张欣欣王颜刚
关键词: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黑棘皮病肥胖症
1型糖尿病性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进展为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家族史、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史(DKA)、合并视网膜病变、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自身抗体(INS-Ab)、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尿酸(UA)、25-羟维生素D。根据患者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分为糖尿病性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33例)与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组(42例),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病程、年龄、BMI、HDL-C、25-羟维生素D、合并视网膜病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β=0.002,OR=1.002,95%CI=1.001~1.003)是1型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进展为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25-羟维生素D(β=-0.013,OR=0.987,95%CI=0.981~0.994)是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低水平的25-羟维生素D可能导致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因此及时检测和补充维生素D可能可以延缓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余鑫华王江张杰涛
关键词:1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羟维生素D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具有降低空腹血糖、保护心血管改善认知功能等作用,但是其临床使用受患者肾功能影响,该药使用的专家共识和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需根据患者肾功能及时调整使用剂量。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不合理使用易引发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笔者就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在此类人群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代泳宇张杰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症慢性肾脏病二甲双胍
非布司他治疗恶性肿瘤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恶性肿瘤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新诊断或复发难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排除后纳入138例有效患者,其中使用非布司他者62例(非布司他组),使用别嘌醇者76例(别嘌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周后血尿酸、血肌酐、eGFR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40例患者,两组患者用药1周后的sUA、sCr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非布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别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恶性肿瘤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别嘌醇相似。
黄哲陈瞳张利方郭孝兹张杰涛
关键词:恶性肿瘤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别嘌醇
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后动态血糖特征及胰岛素方案调整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短期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后血糖升高的特点,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剂量的调整方法.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糖尿病未接受甲强龙治疗(DM1组)及COPD伴(DM2组)或不伴糖尿病(NDM组)接受甲强龙治疗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血糖平均水平(MBG)、餐后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PT)、餐后血糖峰值(PGS)、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指标,并分析DM2组甲强龙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变化.结果 DM2组患者24 h MBG比DM1组高约42%,比NDM组高约38% (P<0.05),餐后血糖AUC、PT及MA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DM2组早餐PGS及PPGE均高于NDM组(P<0.01),与DM1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NDM、DM2两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早餐后(P<0.05).NDM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午餐后大约70 ~ 80 min,约为静滴甲强龙后(5.71±0.56)h,大约21:00血糖水平开始下降,夜间维持在较低水平.DM2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晚餐后大约1.5h左右.DM2组应用甲强龙治疗后胰岛素剂量明显增加,较未用激素前增加了74%(P<0.01).其中午餐、晚餐前胰岛素需要量最多,比早餐前高53% ~ 67% (P<0.01).结论 COPD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甲强龙治疗引起的血糖高峰主要在午餐后.而COPD伴糖尿病者应用甲强龙后血糖达峰时间延迟至晚餐后约1.5h.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胰岛素剂量即应增加约50%,主要应增加午餐、晚餐前剂量.使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至少应增加74%的胰岛素剂量.
咸玉欣李莉孙瑞霞曹彩霞吕文山王静张杰涛高燕燕
关键词:糖尿病甲强龙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