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异体
  • 3篇异体神经
  • 3篇生长因子Β
  • 2篇异体神经移植
  • 2篇质粒
  • 2篇神经移植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反应
  • 2篇化生
  • 2篇肌腱
  • 1篇移植后
  • 1篇英文
  • 1篇预防肌腱粘连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 1篇增殖
  • 1篇指关节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康浩
  • 7篇王发斌
  • 7篇洪光祥
  • 6篇翁雨雄
  • 6篇黄启顺
  • 4篇陈振斌
  • 2篇陈振兵
  • 1篇郑怀远
  • 1篇杨选影
  • 1篇夏长所
  • 1篇李进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β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对周围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只动物均切断右侧坐骨神经 ,以硅胶管套接于坐骨神经损伤近端 ,囊内分别给予 1μg/L的IL 1β和磷酸缓冲液 (PBS)各 15 μl。术后 2周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相应节段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染色 ,通过标准网格法进行神经元计数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胞体的直径和面积。结果 与正常侧对比 ,对照组损伤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NOS活性明显增高 ,实验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损伤侧实验组 3 .8± 1.4、对照组 11.4± 2 .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对照组损伤侧神经元胞体直径 (2 7.84± 5 .2 7)cm、面积 (63 0 .2 4± 2 5 2 .97)cm2 ,未损伤侧直径 (2 3 .3 1± 3 .87)cm、面积 (4 3 8.47± 14 2 .14 )cm2 ,损伤侧明显增加。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 ,外源性IL 1β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翁雨雄王发斌洪光祥陈振斌黄启顺康浩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
陈旧性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2005年间,对17例18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囊修复及侧副韧带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获得2~7年的随访,平均4.3年。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4.4%。结论关节囊修复及侧副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手部关节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翁雨雄王发斌洪光祥康浩陈振兵黄启顺
关键词:指关节侧副韧带
冷冻异体神经移植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对经反复冻融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 ,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 ,TGF-β1 )质粒的效果。 方法 健康成年不同窝 Wistar大鼠 4 0只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只 ,将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 5 mm处切除 2 .0 cm,神经缺损用预制反复冻融于 - 196℃冷冻的异体神经 2 .0 cm移植修复。实验组在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 TGF-β1 质粒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 6周和 12周对每组 10只大鼠取材 ,切片、染色并进行轴索计数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周时实验组轴索间基本无水肿 ,再生神经数量接近正常 ;对照组神经移植段轴索间有轻度水肿 ,再生神经较少。 12周时实验组整个神经移植段基本被再生轴突充满 ,有髓纤维排列整齐 ,轴突和髓鞘发育良好 ,再生轴突数为 98.6± 4 .8/μm2 ;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 ,轴突和髓鞘发育较实验组差 ,轴突数为 75 .8±5 .1/ μ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反复冻融冷藏保存的异体神经其抗原性降低 ,具有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局部使用 TGF- β1 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翁雨雄陈振斌黄启顺康浩王发斌洪光祥
关键词:异体神经基因治疗免疫反应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多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但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尝试异体神经移植,但存在许多问题,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之一。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1-08/2002-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组、对照组3组,每组20只。方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待用。制备动物模型,将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cm处,用消毒的剃须刀片整齐切断并切除2.0cm,切除的神经段互换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实验组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空白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空白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照组给予环孢霉素A(15mg/kg)喂养。分别于6周和12周各取10只取材、切片、染色染色:①Glees-luxotfastblue法染色。②髓鞘坚牢蓝染色法。轴索计数:术后12周的移植体中段染色标本,随机取视野,在光镜400倍下计算1.0mm2内轴索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区形态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结果:实验动物数量分析:60只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组可见移植物的不同地方出现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髓鞘脱水,可见大量的空泡变性,以6周时最为明显,整个移植物均被单核细胞浸润,排异反应严重,在移植段中,有极少量的轴突再生。12周时,移植体变细,大量瘢痕组织增生,水肿明显,可见极少量的许旺氏细胞和再生轴突,绝大多数再生的轴突未通过整个移至段。实验组、对照组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较明显,但可见新生的血管在移植神经中形成,再生的轴突通过移植体。6周时,可见较多的许旺
翁雨雄康浩黄启顺陈振斌王发斌洪光祥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从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在使用TGF-β1培养后,细胞的数量和胶原产生量被测量,并与不使用TGF-β1培养的对照组比较。另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使用TGF-β1前后各种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所有3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组织,TGF-β1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但能显著性地增加Ⅰ、Ⅱ、Ⅲ型胶原组织产生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调节TGF-β1的水平能调节胶原组织的产生,可能为临床上防止肌腱粘连提供新的途径。
夏长所洪光祥杨选影王发斌康浩
关键词: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胶原
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4年6月,将56例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防粘连组和对照组,前者36例56腱,后者20例46腱。肌腱断端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缝合。防粘连组用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包绕肌腱损伤局部。屈肌腱修复后功能用TAM法评定,伸肌腱功能用Miller分级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9.2个月(3~18个月)随访,防粘连组综合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89.1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可以防止肌腱粘连。
黄启顺王发斌康浩陈振兵翁雨雄李进郑怀远洪光祥
关键词:肌腱粘连可吸收材料微孔结构
冷冻异体神经移植中宿主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背景: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是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手段是降低移植神经段的抗原性和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目的:观察经反复冻融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处理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不同窝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方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及冷冻的异体坐骨神经。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将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0.5cm处,切除2.0cm,神经缺损用预制冷冻的异体神经2.0cm移植修复,实验组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6,12周各组10只大鼠取材、切片、染色并进行轴索计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6周时对照组神经移植段轴索间有轻度水肿,实验组轴索间基本无水肿,再生神经数量接近正常;12周时,实验组整个神经移植段基本被再生轴突充满,有髓纤维排列整齐,轴突和髓鞘发育良好,实验组再生轴突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极显著性[(98.6±4.8),(75.8±5.1)个/μm2,t=2.962,P<0.01]。结论:反复冻融冷藏保存可降低异体神经的抗原性,具有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可在局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翁雨雄陈振斌黄启顺康浩王发斌洪光祥
关键词:异体神经免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