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丽 作品数:27 被引量:6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庆市涪陵片区老年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涪陵片区在2010-2017年老年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7年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 康晓丽 向于 周义芬 曾斌 潘红 王琪 王杨凤关键词:老年人群 艾滋病 流行病学特征 当前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看病难、看病贵,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医患纠纷不断增多。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建立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能起到推波助澜之用。 康晓丽关键词:医患关系 重庆市涪陵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抗体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制定腮腺炎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地理位置,从5个不同方位监测点,分2~岁、6~岁和11~15岁3个年龄段,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15岁儿童全血3 230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腮腺炎病毒IgG抗体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涪陵区2~15岁儿童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7.96%,不同监测点(χ2=111.156,P=0.000)、城区和乡镇间(χ2=11.929,P=0.001)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χ2=2.391,P=0.303)、不同性别间(χ2=1.765,P=0.184)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涪陵区2~15岁儿童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不同方位各监测点间、城区与乡镇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该区免疫水平较薄弱区域儿童腮腺炎的预防控制。 康晓丽 张仁平 田应桥 杨德明 曹勇 杨帆关键词:腮腺炎 抗体 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涪陵区2010-2021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0-2021年确诊的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共390例,占总确诊数的30.59%;各年确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40.177,P<0.001)。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4.55±9.63)岁;男性占66.92%;农民占47.95%;已婚有配偶者占73.59%;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53.33%;发现方式以其他就诊检测发现为主,占53.08%;传播方式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87%。异性传播中有266例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其中男性202例,占75.94%,女性64例,占24.06%;地区分布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占67.18%(262/390)。结论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疫情发展较快,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HIV/AIDS的传播。 鞠丹凤 向于 周义芬 王杨凤 刘榆 康晓丽关键词:艾滋病 流行病学特征 重庆市涪陵区2010-201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流感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9年,涪陵区报告ILI 42169例,平均就诊率为1.22%,高峰期在冬春季和夏季。0~<5岁组22788例,占50.4%。2010-2019年共送检ILI咽拭子8049份,核酸阳性率为14.52%,核酸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甲型季H3型占比37.98%,其次是乙型BV型,占比30.80%,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月份(26.34%),其次为11月份(24.85%)。结论重庆市涪陵区流感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优势毒株是季H3型,幼儿及在校学生是流感高发人群。应继续加强流感毒株的监测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康晓丽 向于 封雷 陈益姚 潘红 刘乔磊 杨德明关键词:流感 流感样病例 病原体 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 涪陵区托幼机构2岁~5岁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监测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托幼机构2岁-5岁儿童的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水平,为该区学龄前儿童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涪陵区5个不同方位监测点1 051名托幼机构儿童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1 051名儿童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34%(981/1 051)、91.25%(959/1 051)、89.06%(936/1 051)。不同年龄组间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876、30.987、19.697,P〈0.01);不同方位监测点间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862、19.593、68.404,P〈0.01);城区和乡镇儿童间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26,P〈0.01)。结论涪陵区托幼机构儿童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整体较高,相关疾病流行与暴发的风险较低,但仍需要重点关注较薄弱乡镇的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应推广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成分疫苗的免疫接种。 张仁平 杨帆 杨德明 田应桥 曹勇 康晓丽关键词: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2015年重庆市涪陵区海洛因成瘾者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调查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海洛因成瘾者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相关的社会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8月,对重庆市涪陵区MMT 402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结果 402名海洛因成瘾者吸毒后期都是采用注射方式吸食海洛因,就业状况极差,待业占88.81%;平均吸毒史为19年;初次使用海洛因毒品的平均年龄为(35.72±6.57)岁;单纯吸食海洛因的占39.30%,吸食海洛因的同期混合滥用新型毒品的占60.70%;毒品滥用以家人或同伴影响为主,占80.85%;发生过性滥交行为者占96.02%,在性滥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仅占3.63%;吸毒经历中,曾经共用注射器者占98.26%;从未共用过注射器者仅占1.74%;调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1例,占2.74%,检出HCV抗体阳性者340例,占84.58%,检出梅毒抗体阳性者4例,占0.995%。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海洛因成瘾者HCV和HIV感染率较高,需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干预工作,降低HIV、HCV等血液性传染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风险。 王小明 康晓丽 封雷 王朝永关键词:海洛因成瘾者 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螺旋体 2010-2017年重庆市涪陵片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涪陵片区2010-2017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本区的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7年涪陵片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0-2017年涪陵片区共报告HIV/AIDS 2 080例,总体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86.21,P<0.01)。报告病例中男性1 574例,女性506例,总体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χ^2趋势=219.30,P<0.01;女性χ^2趋势=69.47,P<0.01);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65.77%),60以上年龄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1.54,P<0.0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55.43%),且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86,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34.86%),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3.49,P<0.01)。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95.24%),异性传播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3.69,P<0.01),同性传播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5.39,P<0.01)。结论涪陵片区HIV/AIDS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青壮年、农民居多;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向于 周义芬 曾斌 潘红 王杨凤 陈晓明 康晓丽关键词:艾滋病 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不同提取形式和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2020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样本90份,均进行核酸提取。分析江苏硕世(机提1)和上海之江(机提2)、QIAGEN RNeasy Mini Kit RNA(手提1)和威斯腾(手提2)的提取效果。结果在阳性样本的检出率方面,机提1检出率为100.00%(10/10)和机提2检出率为90.00%(9/10)(P>0.05),手提1和手提2检出率均为100.00%(10/10)(P>0.05),机提和手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手提1提取视为参考标准,在提取RNA总浓度和Ct值方面,手提2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提Ct值与之相比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中,江苏硕世和上海之江、QIAGEN RNeasy Mini Kit RNA和威斯腾均有良好的提取效果,但在Ct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手提相对机提效果更好。 康晓丽 杨德明 刘乔磊 虞平 陈益姚 鞠丹凤 封雷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试剂盒 1872份HIV-1抗体蛋白印迹试验阳性结果带型分析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为阳性标本的带型,了解涪陵辖区HIV感染者的带型分布特征,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涪陵辖区1872份WB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的带型结果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在1872份HIV-1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中,10条带(全带)占36.5%(684份),7条带以上占93.2%(1745份);各WB带型的检出率:抗env(外膜蛋白)最高,gp160、gp120均为100%(1872份)、gp41为98.6%(1846份),其次是抗pol(反转录酶蛋白),p66为97.0%(1815份)、p51为94.1%(1762份)、p31为89.7%(1679份),抗gag(核心蛋白)除p24为99.3%(1858份)和p17为81.9%(1534份)外,其他带型检出率都较低,p55为44.9%(840份)、p39为53.5%(1002份)。感染者男女比为3.1∶1。不同性别比较p55、p39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比较p55、p31、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人群比较p66、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感染途径比较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涪陵辖区HIV-1抗体WB确证阳性标本带型检出率与其他地区的报道有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康晓丽 刘乔磊 余天莉 艾彦彪关键词:蛋白印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