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秀玉

作品数:37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壬基酚
  • 8篇抗氧化
  • 6篇毒性效应
  • 4篇氧化酶
  • 4篇贻贝
  • 4篇翡翠贻贝
  • 4篇外套膜
  • 4篇抗氧化酶
  • 4篇蛤仔
  • 4篇海域
  • 4篇菲律宾蛤仔
  • 4篇浮游
  • 4篇巴非蛤
  • 4篇GSH
  • 4篇MDA
  • 4篇波纹巴非蛤
  • 3篇笛鲷
  • 3篇毒性
  • 3篇胁迫
  • 3篇抗氧化防御系...

机构

  • 3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海关技术...

作者

  • 36篇巩秀玉
  • 17篇蔡文贵
  • 17篇张喆
  • 16篇黄洪辉
  • 14篇马胜伟
  • 14篇陈海刚
  • 11篇贾晓平
  • 8篇王贺威
  • 8篇黄志斐
  • 7篇张林宝
  • 5篇廖秀丽
  • 5篇韩婷婷
  • 4篇刘华雪
  • 4篇齐占会
  • 3篇戴明
  • 3篇胡莹
  • 3篇余少梅
  • 2篇田永青
  • 2篇吴风霞
  • 2篇史荣君

传媒

  • 10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南方农机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不间断充气的大型海藻光照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间断充气的大型海藻光照培养装置,用于海藻培养领域,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配有控温部件,培养箱内设有光照部件,培养箱内由低至高分别设有设备层和培养层,所述培养层放置有培养瓶并处于光照部件的照射范围,所...
巩秀玉黄洪辉李旭光韩婷婷冯雪
文献传递
南海中北部海域秋季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6年
于南海中北部海域设置20个采样站位,分别采集各站位5 m、25 m、75 m、150 m和200 m水层海水样品。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为(1.19~151.65)×104个·m L-1和(1.37~326.70)×105个·m L-1。5 m和200 m层浮游细菌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4.03±30.87)×104个·m L-1和(4.94±4.15)×104个·m L-1,浮游病毒丰度则分别为(121.95±89.73)×105个·m L-1和(9.98±6.54)×105个·m L-1,随水深的增加两者丰度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 m层和2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均表现为北部区域大于南部区域的分布趋势。不同水层浮游细菌和病毒分布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与磷酸盐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南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水存在磷限制。75 m层浮游细菌与硝酸盐、硅酸盐和总有机氮显著正相关,而浮游病毒的分布则同时受到硝酸盐、硅酸盐、总有机氮和磷酸盐的影响,说明该区域浮游细菌和病毒受到上行控制效应的影响。水深达到200 m时浮游细菌和病毒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温而不是营养盐。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之间在各个水层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浮游细菌作为浮游病毒的寄主,对浮游病毒的丰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张喆巩秀玉胡莹张林宝陈海刚黄洪辉蔡文贵
关键词:浮游病毒浮游细菌营养盐环境因子
半叶马尾藻幼苗对不同氮源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
为了室内顺利度夏培育半叶马尾藻幼苗,研究不同氮(N)源条件下该幼苗对氮吸收、生长和藻体内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氮饥饿半叶马尾藻幼苗对氮源(NO3--N、NH4+-N和urea-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氮饱和半叶马尾...
韩婷婷齐占会黄洪辉巩秀玉
关键词:氮源氮吸收
全氟辛烷磺酸钾对真鲷谷胱甘肽质量分数和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对海洋鱼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真鲷(Pagrosomus major)鳃组织和肝脏组织内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开始时鳃中w(GSH)在低浓度组出现诱导,中、高浓度组出现抑制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处于显著诱导水平(P<0.01);肝脏中w(GSH)在胁迫第15天时各浓度组中出现显著的剂量效应,w(GSH)随着PFOS曝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真鲷2种组织的GST活性变化与各自组织中w(GSH)的变化趋势相近。净水恢复期内个别浓度组的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说明真鲷可以修复PFOS胁迫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PFOS在试验条件下对真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可能对海洋高等生物存在潜在性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风险评价加以关注。
王贺威张喆马胜伟陈海刚黄志斐巩秀玉蔡文贵贾晓平
关键词:真鲷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硫酶
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调查数据及遥感数据揭示了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特征,温跃层上界深度平均值春、夏、冬季基本一致,介于45~47m之间,秋季最大,达60m;温跃层厚度平均值夏、秋、冬季基本一致,介于85~87m之间,春季相对较小,为78m。温跃层强度平均值春、夏、秋、冬季几乎一致,介于0.13~0.15℃/m之间。调查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季节变化的形成机理为:春季西深东浅的原因是西部受净热通量较小、大风速、负的风应力旋度以及中南半岛东部外海的中尺度暖涡和反气旋环流共同作用,东部近岸海域净热通量高值、风速相对较小及风应力旋度引起的Ekman抽吸效应共同控制;夏季深度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10°N以北风致涡动混合强但受Ekman抽吸影响,10°N以南风致涡动混合弱但风应力旋度为负值;秋季深度较其他季节平均加深15m的原因是南沙群岛海域被暖涡占据,暖涡引起的反气旋式环流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被海水辐聚下压;冬季正的风应力旋度产生的Ekman抽吸和冷涡引起的气旋式环流共同作用,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较秋季平均抬升15m。
田永青黄洪辉巩秀玉余少梅靖春生高璐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EKMAN抽吸
重金属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持续升高,胁迫组均先上升而后下降,实验第8天时只有ρ(Cu2+)为0.05 mg·L-1胁迫组的RGR较对照组高。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波动趋势,实验第8天时,ρ(Cu2+)为0.01 mg·L-1胁迫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ρ(Cu2+)为0.05 mg·L-1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ρ(Cu2+)>0.05 mg·L-1的胁迫组,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SP)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高于对照组,同时相对于0.25 mg·L-1胁迫组,1.25 mg·L-1胁迫组对除MDA外的其余指标影响更显著。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u2+胁迫(≤0.05 mg·L-1)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有正面效应,而过高质量浓度Cu2+胁迫(>0.05 mg·L-1)对藻体生长和抗逆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付贵权韩婷婷巩秀玉黄洪辉
关键词:相对生长速率生理生化特性
BDE3胁迫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SOD、MDA和GSH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μg.L-1、10μg.L-1和100μg.L-1)胁迫1 d、3 d、7 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3胁迫后低浓度组翡翠贻贝两组织SOD活性均受到诱导(P<0.01),诱导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中、高浓度组外套膜对BDE3响应比内脏团灵敏;BDE3对翡翠贻贝外套膜b(MDA)的影响总体呈诱导后抑制趋势,对内脏团b(MDA)的影响表现抑制-诱导反复变化,其中低浓度组第3天时诱导率最高(26.04%),高浓度组第7天时抑制率最高(14.92%);翡翠贻贝外套膜w(GSH)在BDE3胁迫下,低浓度组一直被诱导(P<0.01),中、高浓度组总体呈诱导后抑制作用,内脏团中高浓度组w(GSH)胁迫第1天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w(GSH)显著增加(P<0.01),中、高浓度组出现诱导抑制的不规律变化。释放阶段结束后仅个别浓度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黄志斐马胜伟张喆王贺威巩秀玉蔡文贵陈海刚贾晓平
关键词:翡翠贻贝外套膜SODMDAGSH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7年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9×10~7个/m L之间,二者丰度随水深的增加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水平分布趋势不明显。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与温度、p H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活性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海域细菌和病毒数量受到上述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分析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相互关系发现,VBR(Virus to bacteria ratio)平均32.23,最小值位于S11站位25m层,最大值则位于S7站位75m层,分别为4.80和264.63,VBR值小于100的站位占到调查站位总数的95.6%。VBR值除与细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0.05),说明该海区细菌是病毒的主要寄主,病毒可能主要是以噬菌体的状态存在。
张喆王晓红巩秀玉刘永廖秀丽蔡文贵黄洪辉
关键词:微食物环浮游病毒浮游细菌
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的研究
贾晓平陈海刚柯常亮马胜伟张喆陈洁文张林宝王许诺蔡文贵林钦甘居利李刘冬王增焕巩秀玉陈培基
科学技术领域: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技术内容与创新:针对中国水产增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潜在风险增大的现状,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为保障渔业可持续...
关键词:
关键词:污染物监测
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13年春季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4门62属222种,其中硅藻门和甲藻门种类数分别占67.1%和31.1%。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6 655±36 570)个·m-3,硅藻门平均丰度占93.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分别为4.43和0.85。巴拉巴克海峡西侧混合水受苏禄海表层入侵水及冷涡影响,跃层浅,营养盐浓度高,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均最高。巽他陆架北缘沿岸混合水受局部上升流的影响,浮游植物丰度次之。中南半岛沿岸混合水中无机氮(DIN)浓度最低,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均低,而固氮蓝藻的丰度比例却最高。南沙中央表层水受陆源物质影响小,跃层深且薄,75 m以浅水层硅酸盐浓度最低,浮游植物丰度较低,但甲藻门丰度比例最高,J'最高,浮游植物丰度最低值出现在暖涡区域。
戴明巩秀玉刘华雪廖秀丽齐占会黄洪辉
关键词:南沙海域水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