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洪辉

作品数:220 被引量:1,08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52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天文地球
  • 28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6篇养殖
  • 21篇网箱
  • 21篇海域
  • 21篇大鹏澳
  • 19篇网箱养殖
  • 19篇浮游
  • 14篇污染
  • 14篇菌株
  • 13篇致病
  • 13篇致病作用
  • 12篇营养盐
  • 12篇渔业
  • 12篇植物
  • 12篇浮游植物
  • 11篇对虾
  • 11篇降解
  • 10篇沉积物
  • 9篇幼苗
  • 9篇生态
  • 7篇养殖区

机构

  • 19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3篇生态环境部华...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218篇黄洪辉
  • 56篇齐占会
  • 43篇李纯厚
  • 38篇林钦
  • 33篇廖秀丽
  • 26篇蔡文贵
  • 26篇贾晓平
  • 25篇刘华雪
  • 23篇戴明
  • 23篇韩婷婷
  • 22篇甘居利
  • 21篇杨美兰
  • 18篇古小莉
  • 17篇王增焕
  • 16篇巩秀玉
  • 16篇史荣君
  • 15篇张汉华
  • 14篇吴风霞
  • 14篇刘永
  • 13篇吕晓瑜

传媒

  • 2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0篇南方水产
  • 9篇生态学报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南海研究与开...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复旦学报(自...
  • 3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7篇2016
  • 15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16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3篇2005
  • 14篇2004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尖笔帽螺光诱拖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笔帽螺光诱拖网,包括:框架与网身;所述框架一侧连接有网身,所述框架内侧设置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配合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光源件,若干个所述第一光源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滑槽内部配...
杨炳忠黄洪辉
文献传递
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其邻近海域的生态效应日益突出。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夏季和冬季大亚湾海域沿温排水温度梯度的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特征,探讨了营养物质的输入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浮游植物对升温以及富营养化作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适温条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在极高温(36.0℃)环境下则产生抑制作用,在排水口邻近高温区夏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均呈较低分布。交互模拟实验发现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对于温度和营养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夏季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温度明显,冬季温度的作用则更为显著。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均显示,水温升高和营养盐加富均可造成小粒级浮游植物(<20μm)所占比例的增加;因此,升温和营养盐输入均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呈小型化趋势,并对食物网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海洋渔业的产量造成潜在影响。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关键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温排水营养盐
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无机氮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在填料上人工接种微生物组成的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效果良好。在试验水体体积与处理系统体积之比约为100∶1的情况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L、1.76 mg/L、800 mg/L,COD质量浓度为16.33 mg/L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处理系统中进行着强烈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处理30 h,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并一直保持在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48 h内,前6 h从1.76 mg/L短暂上升到2.24 mg/L,然后持续下降,最低到0.22 mg/L;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也很强,经48 h处理,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从800 mg/L下降到180 mg/L。根据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测定,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试验系统具有较强的生物脱氮能力。
廖绍安王安利黄洪辉郑桂丽韩舞鹰
关键词:海水养殖生物接触氧化
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大鹏澳浮游纤毛虫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4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大鹏澳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的调查,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出纤毛虫31种,隶属于4纲、8目、18属。纤毛虫平均丰度为1 487个·L-1(10~5 040个·L-1),以砂壳目(Tintinnida)、急游目(Stombidiid)和环毛目(Cyclotrichida)为主。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浮游纤毛虫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种类在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此外,在鱼类网箱养殖区浮游纤毛虫丰度最高,而在王母河入海口最低。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发现,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有关,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
吴风霞黄洪辉戴明谭烨辉齐占会张文博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大鹏澳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初步研究
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三个类群,即小型浮游动物(180~380μm)、中型浮游动物(380~500μm)和大型浮游动物(>500μ...
张文博刘华雪黄洪辉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的研究被引量:50
2004年
通过分析广东海水对虾养殖饵料、养殖品种的组成成分、养殖效率和养殖池塘进排水污染物增量的变化,利用质量守恒法和增量估算法,评估了对虾池塘养殖主要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和排放量。结果显示,对虾池塘养殖氮、磷环境负荷量分别为45.8和10.1kg·t-1,其中随养殖废水排放入海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1.39和0.65kg·t-1同时,排放废水中COD和悬浮物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49.65和179.7kg·t-1。以广东省2001年对虾池塘养殖状况为例,评估了池塘对虾养殖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结果显示,2001年全省对虾池塘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508.5和994.2t,其中通过养殖废水排入临近海域水环境的COD、无机氮、无机磷和悬浮物排放量分别为4887.5,136.8,64.0和17689.5t;氮磷环境负荷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以粤西最高,粤东次之,珠三角一带最低。与陆源废水排放中氮、磷排放量比较,海水对虾池塘养殖废水排放氮、磷总量分别约为陆源排放量的0.15%和0.41%。
李纯厚黄洪辉林钦蔡文贵甘居利
关键词:对虾养殖COD悬浮物排放量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甘居利林钦王小平杨美兰王增焕黄洪辉贾晓平
关键词: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水质变化
嗜盐杆菌HSQAY1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物质特性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嗜盐杆菌菌株(Halobacillus sp.HSQAY1)发酵液在不同p H、温度和反复冻融条件下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溶藻活性的环境稳定性;并采用乙醇沉淀、硫酸铵沉淀、超滤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方法对溶藻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溶藻物质在强酸性条件下(p H=3)丧失活性,p H5~11时的溶藻率在83.4%~98.4%之间;30~110℃时溶藻率在71.7%~94.5%之间,表现出一定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不受反复冻融(-20℃)影响。溶藻活性物质具有被乙醇和硫酸铵沉淀的特性,其活性组分是多种分子质量〉10k Da的蛋白类物质,溶藻活性蛋白粗提物的SDS-PAGE电泳显示,在15~50 k Da间有3条明显的特异蛋白条带。
黄珺黄洪辉吴风霞戴明齐占会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理化特性
一种收集水生动物呼吸释放<Sup>14</Sup>CO<Sub>2</Sub>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集水生动物呼吸释放<Sup>14</Sup>CO<Sub>2</Sub>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氮气罐以及与氮气罐配合连接的标记反应瓶与收集瓶;所述氮气罐顶部一侧连接有氮气充入管,所述氮气充入管一端连...
刘庆霞张婉茹周林滨张黎黄洪辉
文献传递
大亚湾海水胶体粒子生物—化学研究(二)痕量金属交换吸附的昼夜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1998年 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区定点 2 4 h连续观测 ,测定了痕量金属、营养盐、溶解氧和盐度等项目 ;利用质量平衡实验验证了切向超滤实验对痕量金属回收的可行性 ;
李丽王肇鼎张正斌潘明祥黄洪辉韦桂峰
关键词:痕量金属胶体粒子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