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蒙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紫茎泽兰
  • 2篇地理种群
  • 2篇植物
  • 2篇种群
  • 2篇表型
  • 2篇表型可塑性
  • 2篇不同地理
  • 2篇不同地理种群
  • 1篇地理种源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长繁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适应性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学
  • 1篇群落学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Curtin...

作者

  • 4篇周蒙
  • 3篇赵相健
  • 3篇马文章
  • 3篇刘文耀
  • 1篇宋亮
  • 1篇杨国平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研究探讨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入侵机理,并能够为控制、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2007年4-5月紫茎泽兰种子成熟的季节,采集了10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紫茎泽兰种...
周蒙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生态适应性入侵植物地理种群
文献传递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生长繁殖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野外生长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各种群种子在温室内培植,观测比较它们在同质环境下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植株开花结实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野外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之间其植株生长和繁殖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各种群植株的生长发育特征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从高温边缘区到适生区再到低温边缘区的分布格局规律.(2)在温室同质环境下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之间除植株根冠比和种子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外(P<0.05),植株生长繁殖的其他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野外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特性差异基本还不具有遗传性,局域适应对紫茎泽兰入侵能力的影响还较小,而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对紫茎泽兰入侵能力可能起到主要作用,这可能与其入侵时间较短有关.表明在分布区边缘,紫茎泽兰仍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将随着其生理抗性的适应性分化而具有更宽的入侵范围.
赵相健刘文耀周蒙马文章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群分化生长繁殖表型可塑性
不同地理种源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交互移植法,对移栽在6种不同生境中的5个不同种源紫茎泽兰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产种量和种子萌发率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紫茎泽兰的幼苗生长和繁殖特性对样地环境条件变化均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试验样地因素对幼苗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和产种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随着样地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各种源的幼苗株高、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每株花序数量和单株产种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样地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种源因素对幼苗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单株花序数和产种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除单株产种量外,种源与试验样地的交互作用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在各样地内,当地种源幼苗的存活率、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说明紫茎泽兰在我国西南地区入侵成功主要依靠其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局域适应的作用相对较小.
周蒙刘文耀马文章赵相健
关键词:紫茎泽兰表型可塑性
云南哀牢山西麓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思茅松林的群落学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在云南哀牢山西麓川河河谷残存有较大面积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其周围分布着思茅松林。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思茅松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而思茅松成熟林以思茅松(Pinus kesiyavar.langbianensis)为绝对优势。在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9株样树树干上共调查到附生植物共36种,但在思茅松林中几乎找不到附生植物。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成熟林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2和1.70;相对于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都更复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由于该区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并采取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促进该区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宋亮刘文耀马文章赵相健周蒙杨国平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附生植物季风常绿阔叶林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