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元平

作品数:64 被引量:85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肝炎
  • 30篇病毒
  • 21篇慢性
  • 19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7篇肝炎病毒
  • 12篇纤维化
  • 12篇慢性乙型
  • 1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1篇血清
  • 11篇细胞
  • 11篇肝癌
  • 10篇毒性肝炎
  • 10篇肝纤维化
  • 10篇丙型
  • 9篇酶链反应
  • 9篇聚合酶
  • 9篇聚合酶链反应
  • 9篇丙型肝炎
  • 8篇细胞癌

机构

  • 44篇中山医科大学...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 1篇湖南省怀化市...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62篇周元平
  • 29篇姚集鲁
  • 16篇彭文伟
  • 10篇高志良
  • 8篇姚春斓
  • 7篇崇雨田
  • 6篇彭晓谋
  • 5篇黄仰苏
  • 5篇李刚
  • 4篇吴继周
  • 4篇谢冬英
  • 4篇卢建溪
  • 4篇李国坚
  • 4篇姚春兰
  • 4篇杨绍基
  • 4篇邓洪
  • 4篇李建国
  • 3篇何光耀
  • 3篇徐启桓
  • 3篇胡萍春

传媒

  • 14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癌症
  • 3篇广西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新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肝脏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10篇2001
  • 8篇2000
  • 14篇1999
  • 8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与胸腺肽α_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 (LAM )和胸腺肽α1(Tα1)两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6 0例HBVDNA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配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 (LAM组、Tα1组和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 5 2周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16 /2 8,5 7 1% )与LAM组、Tα1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 0 0 1,0 16 8。LAM +Tα1组抗病毒应答率 ( 82 1% ,2 3/2 8)明显高于LAM组和Tα1组 ;其中 ,联合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 42 9%。治疗过程LAM +Tα1组和Tα1组均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或YMDD变异株。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的表达减少。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副作用少 ,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
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俞洪林周元平严颖
关键词:拉米夫定胸腺肽Α1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研究
肝细胞癌患者中p53基因的突变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
彭晓谋彭文伟周元平
关键词:P53基因肝肿瘤基因突变
胸腺肽α_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 (LAM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 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按 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组 (LAM组 )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 (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5 2周时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5 1.4 % ,18/35 )明显高于LAM组 (5 .4 % ,2 /37) ,P <0 .0 1。停药 1年后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2 .9% (15 /35 )和 8.1% (3/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 ,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 ,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治疗后 ,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 ,达 77.1% (2 7/35 )和 6 7.6 % (2 5 /37) ,但停药后LAM组仅有 18.9%持续正常 ,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治疗 5 2周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 (42 .9% )明显高于LAM组 (8.1% ) ,停药后 1年 ,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6 0 .0 % (2 1/35 )和 18.9% (7/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LAM +Tα1组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LAM组有 10例 (2 7.0 % )发生YMDD变异株 ,联合组仅有 1例。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地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HBcAg的表达明显减少 ,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少 。
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谢奇峰杨绍基周元平卢建溪姚集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肽Α1拉米夫定安全性
广东地区肝炎患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721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GVRNA检测。结果发现80例HGVRNA阳性,以非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中阳性率为高;慢性丙型肝炎(HCV)和慢性乙型混合丙型肝炎(HBV+HCV)次之;在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较低。
姚春斓周元平谢冬英崇雨田李刚姚集鲁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肝炎
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人群中检出TT病毒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病毒在中国的流行情况,探讨其核酸变异性。方法:收集19例健康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者的血清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TT病毒的DNA。所得PCR产物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一些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同源性。结果:19例转氨酶升高者中,2例PCR检测呈阳性反应,其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为特异性产物。DNA序列分析显示,2个阳性产物间的核酸同源性为987%,与Takahashi等分离株和Okamoto等分离株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87%和892%。两个TTVDNA片段中均存在精氨酸取代丝氨酸变异。结论:在中国广东人群中存在TT病毒感染,其核酸序列与Takahashi等在日本得到的分离株高度同源。因而,设计PCR引物时宜选择Takahashi等分离株为标准。精氨酸取代丝氨酸变异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彭晓谋高志良陈雪娟卢建溪周元平黄仰苏姚集鲁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因学TT病毒谷丙转氨酶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61
2000年
目的-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的角度分析拉米夫定的疗效。方法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d,连用1年。治疗前后在超声导向下行肝脏活检,切片HE染色和网纤染色,对炎症活动度(HAI)和纤维化程度作计分评价。HBsAg和HBcAg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果13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VDNA全部转为阴性(<1.6pg/ml),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计分由5.23±2.99降为3.54±1.55(P<0.05);纤维化程度计分由2.61±1.15降为1.92±1.21(P>0.05)。免疫组化5例HBsAg由弥漫性胞浆型表达转变为散在包涵体样型表达,其中4例HBcAg由胞浆型表达为主转变为核型表达为主。结论拉米夫定持续用药可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尤其是碎屑坏死改善(P<0.05);血清HBVDNA阴转,肝组织HBsAg。
周元平陆玮伦郑荣琴谢冬英姚春兰姚集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组织病理学药物治疗
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 例慢性肝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及35 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程度与血清HA呈密切正相关。结论:肝血瘀阻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HA 可作为反映肝血瘀阻程度的良好指标。此外。
潘志恒张万岱高志良周元平郑荣琴
关键词:肝血瘀阻肝纤维化透明质酸
原位PCR检测肝组织中HCV基因状况分析
1998年
为了探讨肝组织中HCVRNA的意义,使用原位PCR检测技术,对26例血清HCV标志物阳性肝病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肝组织HCVRNA阳性率为692%,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个别呈浆核型,但仍以浆型为主。肝功损害与肝细胞中HCVRNA有一定相关性。
罗光汉吴继周单晓阳袁海宁周元平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丙型肝炎病毒肝组织
血清HBV DNA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的研究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 ,HBV复制水平与肝脏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4例自发性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血清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 (G1~G4)及纤维化程度 (S1~S4)之间比较 ,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总胆红素 (T -BILI)之间也无相关性。结论 :肝细胞损伤程度与不同个体中的HBV复制的绝对数值没有关系。提示HBV不直接致肝细胞病变 ,不同个体复杂的免疫反应决定了肝脏的损伤程度。
周小辉周元平姚春兰姚集鲁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含量PCR肝细胞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区 1896突变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 ,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 (G)和分期 (S)情况 ,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e系统状态和HBV前c区 1896变异。结果 前C区 1896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广泛存在 ,HBeAg阴性患者变异株检出率 ( 74% )显著高于HBeAg阳性患者 ( 2 0 % ) ;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 ,变异株检出率似乎有增加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98和P =0 0 5 2 )。结论 HBV前C区变异在HBeAg阴性组高于HBeAg阳性组 ;未发现HBV前C区
邓洪梅咏予朱建芸周元平姚集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