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煜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纤维蛋白原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7例未经治疗的HBV相关性HCC患者,按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分为:早期23例、中期20例、进展期23例和终末期21例。检测HCC患者Fib血浆含量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结果Fib血浆含量分别为早期(3.12±0.80)g/L、中期(4.65±1.38)g/L、进展期(5.90±2.85)g/L和终末期(3.60±1.87)g/L。66例患者AFP>20μg/L,占75.86%。AFP阴性HCC患者Fib值在进展期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Fib水平与HCC的形成、发展、恶化、转移呈正相关,对HCC没有早期诊断价值,晚期HCC患者出现Fib水平明显低下时,提示预后差。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AFP低水平异常时,应关注成像技术检查而排除HCC。
- 张敏娜苏淑慧吴煜常秀娟陈艳周霖王春平杨永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纤维蛋白原甲胎蛋白
-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中核糖核酸酶RNase H反式调节基因DNAPTP4的克隆化研究
- 2004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核糖核酸酶RNaseH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克隆RNaseH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方法以RNaseH表达质粒pcDNA31(-)RNaseH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其未知基因片段通过Kozak规则和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初步确定。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加以证实。结果该新基因被命名为DNAPTP4,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450392。DNAPTP4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828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276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RNaseH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DNAPTP4,为进一步阐明RNaseH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王春花朗振为成军吴煜杨艳杰张黎颖党晓燕
- 关键词:反式调节基因克隆化反式激活PCDNA3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V DNA聚合酶中RNase H的反式调节基因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HBV DNA聚合酶(DNA P)末端蛋白反式激活基因. 方法:以RNase H表达质粒pcDNA3.1(-)-RNase H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 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38个白色克隆,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36个200-1 000 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33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和3种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可能是RNase H反式激活靶基因, 结论:成功构建HBV RNase H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 王春花郎振为成军吴煜杨艳杰张黎颖党晓燕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反式调节基因
- 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预测分析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索拉非尼(Sorafenib)联合氩氦刀局部冷冻消融(argon-helium cryoablation)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HCC)患者疗效确定,但患者之间的预后相差很大。目前所采用的进展期肝癌预测系统(advanced liver cancer prognostic systems,ALCPS)、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Child-Pugh分级等评分系统对疗效的评价都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其优劣性缺乏相关的对比研究。本研究采用上述系统对接受联合治疗的AHC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以评价各个评分系统在联合治疗预后预测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提供依据。方法:50例进展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联合氩氦刀局部冷冻消融治疗后,分别比较按照ALCPS、MELD、Child-Pugh评分系统划分的不同分值区间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分析各评分系统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0个月,其中2例(4%)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8例(16%)部分缓解(PR),23例(46%)病情稳定(SD),治疗有效率达66%。ALCPS评分≤8分、9~15分及≥16分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6.5、8.6和6.8个月(P<0.05),中位TTP分别为12.0、6.0和2.0个月(P<0.0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70.6%和31.3%(P<0.01)。MELD评分≤7分和>7分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6.5和7.8个月(P<0.05),中位TTP分别为10.0和2.5个月(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8%和41.2%(P<0.01);Child-Pugh A/B的患者OS及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和54.6%(P>0.05)。结论:ALCPS、Child-Pugh、MELD系统对AHCC患者治疗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意义,而ALCPS系统更能有效地预测AHCC的临床获益程度。
- 陆荫英常秀娟王春平周霖陈艳吴煜曲建慧曾珍白文林杨永平
- 关键词:冷冻消融索拉非尼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
- 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急性肝损伤组、药物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药物干预组大鼠给予松果菊苷连续灌胃7d,然后再进行四氯化碳染毒。染毒24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以及肝组织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伴SOD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肝组织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先给予松果菊苷能显著改善大鼠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MDA和caspase-3、TNF-α水平,并升高组织SOD活性。结论松果菊苷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 吴煜许桂林楼敏曾珍
- 关键词:松果菊苷肝损伤四氯化碳CASPASE-3TNF-Α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2反式调节基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2(NS2)反式调节基因cDNA消减文库,研究HCVNS2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转染pcDNA3.1(-)NS2和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差异性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12个差异表达的已知蛋白基因和3个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包括: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O、核糖体蛋白L13a、整合素β1、天冬酰胺合成酶、信号肽酶、α2HS糖蛋白、小核糖体蛋白多肽G、蛋白酶样亚单位、黄体酮受体、SDR家族脱氢酶8、Ras家族RAB4A、具有BTB/POZ结构的新蛋白、具有coiled coil helix结构的新蛋白、未知功能基因。结论:成功构建HCVNS2反式调节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张黎颖成军刘妍郭江黄燕萍吴顺华吴煜邵清
- 关键词:反式调节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CDNA消减文库PCDNA3黄体酮受体
- 低剂量三氧化二砷对HepG2细胞p53基因转录水平的下调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p5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确定p53启动子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p53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不同浓度三氧化二坤刺激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克隆出614 bp的新的p53 启动子,pCAT3-p53p和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0.25 μmoL/L)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 pCAT3-Basic空载体的11.2倍,表明pCAT3-p53p具有强的启动子活性。选用0.25、0.5、2.5、5.0μmol/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刺激pCAT3-p53p转染的HepG2细胞,其CAT吸光度值分别为:0.076、0.186、0.149、0.119,CAT活性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倍增呈衰减趋势。结论:p53启动子有反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活性,低剂量三氧化二砷对p53基因转录水平具有下调作用。
- 吴顺华郑玉建成军张跃新刘妍吴煜张黎颖郭江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反式激活下调
-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结合蛋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HBV)增强子Ⅰ (Enhl)结合蛋白 ,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以HBV的增强子Ⅰ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经噬斑的PCR扩增后 ,构建克隆载体 ,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搜索。结果 噬菌体经富集后 ,从随机筛选的 12个克隆中得到 6个阳性克隆 ,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 ,确定了和HBV增强子Ⅰ结合的肝细胞蛋白 ,共编码 3种蛋白。分别为 3 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蛋白激酶、人类血清白蛋白、核膜孔复合体相互作用蛋白。结论 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了与HBV增强子Ⅰ结合的蛋白 ,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可能是作用于增强子Ⅰ的反式作用因子 ,但它们对HBV增强子Ⅰ是否有转录调控作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杨艳杰成军陈东风吴煜钟彦伟高学松刘妍黄燕萍
- 关键词:增强子结合蛋白噬菌体展示技术阳性克隆克隆载体
-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sAg启动子I的DNA结合蛋白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通过筛选HBsAg基因启动子Ⅰ(SP Ⅰ,surface promoter Ⅰ)结合蛋白,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BsAg基因启动子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黏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搜索. 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14个克隆中得到8 个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了和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特异结合的肝细胞蛋白,共编码7种蛋白.其中3个克隆编码未知功能蛋白;其余的克隆分别编码4-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触珠蛋白、复制蛋白等蛋白. 结论: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HBsAg基因启动子Ⅰ的结合蛋白,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 杨艳杰成军陈东风王春花黄燕萍吴煜刘敏王建军钟彦伟刘妍张黎颖
-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HBSAGDNA结合蛋白
- 新基因XTP3反式激活基因TPA的克隆化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3的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XTP3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依据我室构建的HBV 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3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新基因XTP3TPA的编码序列,对其可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克隆化研究。结果:发现了HBV XTP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命名为XTP3TPA。结论:这一发现为阐明HBV XTP3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其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 杨艳杰成军陈东风张黎颖王春花吴煜王建军
- 关键词:反式激活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化研究新基因CDNA消减文库TPAHBVX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