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莉

作品数:88 被引量:1,038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41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心理
  • 14篇大学生
  • 10篇心理健康
  • 10篇应激
  • 10篇教学
  • 9篇抑郁
  • 9篇情绪
  • 9篇慢性
  • 9篇教育
  • 7篇社会因素
  • 7篇干预
  • 6篇心理社会
  • 6篇心理社会因素
  • 6篇院校
  • 6篇慢性应激
  • 5篇医学生
  • 5篇医学院校
  • 5篇细胞
  • 5篇小鼠
  • 5篇免疫

机构

  • 8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省人民医...
  • 3篇太原市人民医...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山西省太原精...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太原市第五中...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86篇卢莉
  • 25篇梁执群
  • 20篇薛云珍
  • 15篇薛朝霞
  • 8篇都文霞
  • 7篇程牛亮
  • 7篇张克让
  • 7篇徐勇
  • 7篇张岩波
  • 6篇刘桂芬
  • 5篇刘志伟
  • 5篇荆雷
  • 5篇郑建中
  • 4篇侯玉英
  • 4篇马颖
  • 4篇车志强
  • 4篇彭超英
  • 3篇张志梅
  • 3篇徐秀娟
  • 3篇杨辉

传媒

  • 11篇中国学校卫生
  • 8篇中国健康心理...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大众医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6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相关因素,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分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科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评分均值为(1.32±0.61)分;单因素分析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生活习惯、家庭影响、生理满意度及多项心理行为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社交苦恼和退缩、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及消极应对方式等7项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医科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籍继颖于婕
关键词:人际关系敏感社会交往
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职业紧张因素,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太原市某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结果符合专业解释。结论:结构方程模型用于职业紧张的研究,因考虑了测量误差,较传统线性模型,结果更可靠。
徐秀娟张岩波刘桂芬卢莉董丽芳
关键词:医护人员结构方程模型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个性特征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对60例病例组和配对组进行了16PF、EPQ、SCL-90、一般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式综合分析。结果1.在一般情况中,病例在吸烟量和精神刺激事件上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在个性问卷中,16PF的C分、F分、O分、Q4分、X1分、Y1分及EPQ中的N分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明显表现为情绪不稳、紧张、焦虑、适应性差。3.在SCL-90方面,各项因子得分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U病人可能具有特质焦虑的个性特征,具有感受性高、反应强烈、耐受性低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成为DU病人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卢莉郭宏郝思亲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和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作为工具,2003-09/10对山西省太原市SARS患者114人、一线医务人员89人及疫区公众93人进行调查。结果:①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6%,31%;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②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③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结论:①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SARS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出率最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张克让徐勇刘中国杨辉宋丽萍薛云珍卢莉彭超英车志强武海涛原天岗冯枚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创伤后应激障碍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卢莉薛朝霞
关键词:自我精神卫生
SARS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张克让刘中国徐勇卢莉车志强郝继莲杨红杨辉彭超英薛云珍宋丽萍冯枚武海涛原天岗兰玉萍
该研究项目来源于省部计划的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032004-8),项目名称:SARS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根据我省SARS疫情的实际情况,依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结合国内外已有心理干预工作,针对三种不同受影响群体,进...
关键词:
关键词:SARS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应激反应
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研究被引量:50
2001年
目的 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少年犯罪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本市少年犯管教所的 1 90名男性少年犯进行调查 ,并选取普通中学男生作为对照。结果 少年犯个性特征具有精神质、神经质倾向 ,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且人格维度中的P(精神质或心理变态 )、N(神经质或情绪性 )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呈显著相关。结论 青少年犯罪与其个性特征、父母教养不当、父母文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
卢莉李建平张敏朱玲王袆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教养方式
医学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信息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发展,国际互联网(Internet)、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远程医疗、电子病历(EMR)、数...
王秀平卢莉都文霞孔瑞珍
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
文献传递
农村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42
2008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今后农村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西医科大学2006级全体新生1 214人进行心理测查,比较城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强迫、焦虑、抑郁、人际敏感、偏执各项因子得分上,农村地区大学生普遍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在抑郁、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各因子得高分人数比例上,农村最多,乡镇次之,大中城市最少(P<0.01);农村男大学生躯体症状得分(1.43±0.40)高于女大学生(1.36±0.34);恐怖得分(1.40±0.41)明显低于女大学生(1.56±0.48);农村独生子女大学生躯体(1.62±0.39)、强迫(1.70±0.36)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农村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薛朝霞卢莉梁执群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
考试应激对女生月经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通过考试应激对女生月经失调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临床针对性地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对521例调查对象实施了月经健康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结果:从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看,影响女生月经失调的因素有年龄、平时抑郁评分(CESD1)、EPQ-N分。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示月经失调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其影响大小的顺序为:EPQ-N、年龄、应激时状态焦虑评分的改变。结论:心理应激、个性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女生月经失调的发病起重要作用。临床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并加大心理干预对策的运用力度。
卢莉李建平薛云珍梁执群
关键词:应激月经失调抑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