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蕾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干细胞
  • 7篇系统性红斑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细胞
  • 7篇狼疮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红斑
  • 7篇红斑狼疮
  • 7篇红斑狼疮患者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衰老
  • 2篇迁移
  • 2篇细胞内
  • 2篇细胞迁移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氧
  • 2篇激酶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刘蕾
  • 8篇汤郁
  • 8篇张继云
  • 8篇孟德芳
  • 8篇孙凌云
  • 7篇施冬艳
  • 6篇李霞
  • 6篇王丹丹
  • 3篇刘慧青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8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细胞的调节
刘慧青王丹丹汤郁张继云孟德芳刘蕾李霞孙凌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与细胞内活性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衰老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8例SLE患者及8名健康者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核大小;通过检测衰老相关B-半乳糖苷酶(SA β-gal)活性观察BMSCs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衰老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细胞内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基因P13K、NRas、KRas和FoxO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Fox03、磷酸化-FoxO3、AKT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①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LE患者和健康人BMSCs的形态和细胞核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与(28±5)μm,P=0.628];②SLE患者BMSCsSAβ-gal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31.8±9.0)%与(12.4±0.7)%,P〈0.05];⑧SLE患者BMSCs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健康人(34600±9600与17958±5400,P〈0.05);④SLE患者BMSCs基因P13K、NRas、KRas和FoxO3在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SLE患者BMSCs磷酸化-FoxO3以及磷酸化-AKT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有所升高。结论SLE患者B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较健康人容易衰老,细胞内ROS表达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P13K/AKT信号通路活化,进而促进FoxO3磷酸化使其活性降低有关。
孟德芳刘蕾汤郁施冬艳张继云王丹丹孙凌云
关键词:衰老间质干细胞活性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孟德芳刘蕾汤郁施冬艳张继云王丹丹李霞孙凌云
IκB激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增殖的作用
张继云刘蕾孟德芳汤郁施冬艳王丹丹刘慧青李霞孙凌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刘蕾孟德芳汤郁张继云施冬艳王丹丹孙凌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骨架异常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骨架排列的改变及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9例SLE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组骨髓MSCs,培养至3代后用于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M...
施冬艳李霞张继云孟德芳刘蕾汤郁孙凌云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BMP/Smad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研究
汤郁张继云刘蕾孟德芳施冬艳李霞孙凌云
IκB激酶复合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增殖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增殖变化,并探讨IκB激酶复合物(IKK—β)对SLE患者BMSCs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6例SEE患者及6名健康人BMSCs;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构建侵袭小室检测BMSC8迁移、活细胞计数(CCK-8)检测BMSCs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KK-β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IKK—β、磷酸化IKK—β表达水平;观察加入IKK—β抑制剂对SLE患者BMSCs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①体外培养过程中,SLE患者BMSCs迁移率(5.2±3.8)‰与增殖能力(0.21±0.4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BMSCs迁移率(7.0±2.9)‰及增殖能力(1.0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LE患者BMSCsIKK—β基因表达水平(1.9±1.4)与健康人(1.9±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E患者BMSCs磷酸化IKK—B蛋白表达水平(1.41±0.19)显著高于健康人(0.9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KK—β抑制剂能够增加SLE患者BMSCs的迁移率(3.3±1.6)%。和增殖能力(1.13±0.26),高于未加IKK—β抑制剂组迁移率(2.3±1.1)‰与增殖能力(0.8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E患者B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迁移、增殖能力较健康人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是SEE患者体内IKK—β的表达增加,通过活化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迁移与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BMSCs的迁移与增殖。
张继云刘蕾孟德芳汤郁施冬艳王丹丹刘慧青李霞孙凌云
关键词:红斑狼疮细胞运动间质干细胞IΚB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