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明

作品数:91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23篇病毒
  • 12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0篇乙型
  • 10篇肝炎
  • 7篇耐药
  • 6篇血清
  • 6篇乙型肝炎
  • 6篇免疫
  • 6篇肝炎病毒
  • 5篇多态
  • 5篇肿瘤
  • 4篇多态性
  • 4篇乙肝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疫病
  • 4篇实时荧光
  • 4篇逆转
  • 4篇转录
  • 4篇流感

机构

  • 44篇解放军第30...
  • 19篇军事医学科学...
  • 12篇温州大学
  • 10篇吉林农业科技...
  • 8篇吉林大学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7篇解放军302...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广西动物疫病...
  • 4篇解放军第三○...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2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吉林大学第三...
  • 2篇军事科学院军...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91篇刘立明
  • 25篇王海滨
  • 23篇李永利
  • 21篇金宁一
  • 21篇马洪滨
  • 19篇毛远丽
  • 16篇王雪飞
  • 14篇刘妍
  • 11篇赵翠青
  • 10篇许智慧
  • 10篇徐东平
  • 10篇李霄
  • 8篇郭静霞
  • 7篇郭桐生
  • 7篇孙文超
  • 7篇徐军
  • 7篇李昌
  • 7篇崔恩博
  • 6篇李筱涵
  • 6篇王茂鹏

传媒

  • 7篇中国兽医学报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2012北京...
  • 3篇第十届全军检...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5
  • 3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optin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效应
2009年
目的:探讨Apopti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C57BL/6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VAX1-Apoptin转染HepG-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ptin蛋白在转染后HepG-2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检测Apoptin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AO/EB染色法检测pVAX1-Apoptin致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建立C57BL/6小鼠H22荷瘤模型,瘤内注射pVAX1-Apoptin,观察pVAX1-Apoptin对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poptin基因可在HepG-2细胞中有效表达,pVAX1-Apopti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显著地抑制其生长,48h抑制率为69.28%。pVAX1-Apoptin瘤内注射能够有效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率为46.71%;治疗后39d小鼠生存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optin转染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重组质粒pVAX1-Apoptin瘤内注射对移植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刘立明金宁一李霄田明尧杨恩成刘妍赵翠青张金双钱爱东
关键词:肝肿瘤APOPTINHEPG-2增殖凋亡
乳酸菌破壁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乳酸菌破壁方法。通过甘氨酸破壁法、反复冻融破壁法、溶菌酶破壁法、氧化锆珠破壁法、超声波破壁法以及3种复合破壁法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 1.557进行破壁处理,并以革兰氏染色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评价方法,比较破壁效果和破壁时间的差异。此外,通过β-葡萄糖醛酸酶(GUS)活力的测定对氧化锆珠破壁法所提蛋白进行活性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氧化锆珠破壁法所提RNA的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氧化锆珠破壁法优胜于其他几种处理方法,该法所提取的GUS蛋白具有蛋白活性,提取的RNA的OD_(260)/OD_(280)的比值在1.8~2.1之间,符合标准的比值,纯度较高,降解程度低。因此,氧化锆珠破壁法适用于快速提取乳酸菌菌体蛋白和总RNA,它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乳酸菌破壁方法。
潘荣荣王茂鹏李昌邸洋荣凤君杜寿文朱羿龙刘立明朱国强金宁一
关键词:乳酸菌蛋白提取RNA提取
猪圆环病毒3型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9年
为建立同时检测PCV3和PCV2的二重PCR方法,分别以PCV3和PCV2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片段大小分别为649,295 bp。将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构建PCV3和PCV2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PCV3和PCV2,且无法扩增其他猪常见病毒;PCV3和PCV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08,412 copies/μL。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CV3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2.1%(3/145),62.1%(90/145),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PCV3。本研究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具有速度快、特异性强和灵敏度等优点,可以用于PCV3和PCV2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孙文超汪伟赵翠青赵海洋刘立明孟娟王茂鹏王茂鹏曹亮曹亮夏秀秀孙迪菲宋璟子郑敏郑敏金宁一
关键词:PCV2
塞拉利昂西区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预后特点
目的:探讨塞拉利昂西部地区JUI埃博拉病毒病留观与治疗中心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1月18日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埃博拉病毒病由逆转录PCR检测确诊。...
徐哲张昕滕光菊荣义辉孙李建张健杜宁刘立明苏海滨金波赵敏陈昊阳
文献传递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检测在评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情发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王海滨姜平曾珍范荣毛远丽鞠连才刘佳李永利刘振红杨静刘志国洪炜张晶郭静霞崔恩博刘立明刘庆峰程炳立马洪滨付体权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评估免疫球蛋白
90例小儿HCV感染患者血清型与基因型分布特点初探
目的了解小儿HCV感染患者血清型与基因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用实验室数据。方法对9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HCV感染患者进行血清样本的基因型和血清型检测,同时进行抗-HCV总抗体和HCV-RNA检测。患者年龄在1.5-13岁...
毛远丽孙志强王海滨刘立明张鸿飞陈小倩杨静朱世殊
文献传递
我国患者多重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
刘妍许智慧刘立明白文林李晓东辛绍杰徐东平
文献传递
犬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2018年
自2012年美国首次报道犬圆环病毒(CanineCV)以来,随后欧洲、北美洲及亚洲等地区陆续从腹泻犬中发现该病毒。犬圆环病毒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犬,尤其以幼龄犬感染率较高。该病毒可以感染狼和獾等食肉动物,经常与犬细小病毒发生混合感染,造成犬的出血性腹泻。犬圆环病毒(CanineCV)与其他肠道病毒协同作用,加重胃肠道疾病。然而对于犬圆环病毒病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深入,论文就目前已知犬圆环病毒病的病原特征与致病性、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犬圆环病毒的研究提供参考。
孙文超汪伟曹亮易驰喆郑敏刘立明赵翠青鲁会军鲁会军
关键词:病原学流行病学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表达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戊二醛固定的2% 红细胞悬液定量“液相包被”到V型板中,依次加入鼠抗人CD44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第二抗体,洗板后加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板中,测定其A405吸光值。本文对111例肝硬化病人的红细胞CD44进行测定,同时采用AU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胆碱酯酶(CHE),采用ACL200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用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数量表达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并且重度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44的数量变化显著低于轻度肝硬化患者(t=-4. 55,P=5. 76×10-6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44变化与血清HA含量的变化关系密切(P<0. 01),同时与CHE和PTA的变化密切相关(P<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44数量变化与其病情发展关系密切。
李阳王海滨姜平马洪滨刘立明鞠连才杨丽华王雪飞徐军李潇潇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凝血酶原活动度全自动生化仪肝硬化病人血清H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在CXCL10 G-201A位点变异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趋化因子CXCL10[干扰素γ诱导蛋白(IFN γ-inducible protein,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变异率,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用于批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的200例CSHB患者(CSHB组)为研究对象,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RFLP法进行检测,对其中185例[CSHB组93例(46.5%),NC组92例(30.7%)]样本(占总样品的37%)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185例样本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经Kappa检验k=0.937,P<0.05,说明二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7.84%,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方案中关于二种方法一致性的专业要求(一致率≥95%)。CSHB组趋化因子IP-10相关的G-201A的突变率为21.28%、NC组为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组患者的趋化因子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突变率明显高于NC组。本实验结果表明,PCR-RFLP法经过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可靠,可以用于标本的SNP分型。
刘立明许智慧刘妍谢红王海滨毛远丽徐东平
关键词:趋化因子类乙型多态现象单核苷酸多态现象限制性片段长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