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晨光

作品数:52 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8篇震源
  • 8篇海底
  • 7篇地震仪
  • 5篇电火花震源
  • 5篇海底地震
  • 5篇海底地震仪
  • 4篇地震探测
  • 4篇智能控制
  • 3篇地层剖面
  • 3篇地磁
  • 3篇地磁日变
  • 3篇地磁日变站
  • 3篇地震勘探
  • 3篇地震信号
  • 3篇地质
  • 3篇电容
  • 3篇电容器
  • 3篇电源
  • 3篇电源模块

机构

  • 52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海洋沉积与环...
  • 6篇国家深海基地...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山东拓普液压...

作者

  • 52篇刘晨光
  • 36篇裴彦良
  • 29篇刘保华
  • 20篇李西双
  • 15篇华清峰
  • 11篇郑彦鹏
  • 9篇王揆洋
  • 9篇韩国忠
  • 8篇赵月霞
  • 6篇解秋红
  • 5篇梁瑞才
  • 4篇吴金龙
  • 4篇李官保
  • 3篇支鹏遥
  • 3篇赵强
  • 3篇马龙
  • 2篇李正光
  • 2篇郝天珧
  • 2篇张政民
  • 2篇阚光明

传媒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海洋测绘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海洋技术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机械与电子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油仪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第十届全国矿...
  • 1篇我国近海油气...
  • 1篇我国专属经济...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海底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实验及其数据质量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极富挑战性. 为了在这一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 本文简述了此次实验的仪器、OBS的布放和回收状况,着重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所收集的海底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 地震波形分析表明回收的OBS记录质量良好,来自远震、区域性地震和马尼拉俯冲带内的小震的主要震相都清晰可辨. 海底背景噪音频谱分析显示OBS记录的噪音水平要高于全球平均噪音模型,且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反映了洋流对于OBS各分量的不同影响及各分量与海底的耦合状况;在5-10 s周期范围内,多个OBS台站存在着一个噪音低值区,且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在此频段噪音水平很接近. 这一特征与开放大洋的噪音特征不同,说明南海这一边缘海的双频微噪音(double frequency microseism,DFM)的能量来源并不是远源. 还利用瑞雷面波的偏振方向规律确定了OBS台站水平分量的方位,并对典型地震的瑞雷面波进行了频散分析. 此外,还总结了这一实验对于在南海进行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的经验和教训.
刘晨光华清峰裴彦良杨挺夏少红薛梅黎伯孟霍达刘芳黄海波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瑞雷面波频散分析
海洋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刘保华王揆洋闫克平连艳红贾永刚张晓培韩国忠黄逸凡裴彦良王荣华刘晨光雷斌李西双孟庆生解秋红
海洋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是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地质环境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该项目重点突破了低压恒功率充电和防强电流振荡技术、水听器微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实施存储技术、高精度的速度分析和多次波压制等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油气开发地质环境评价
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天然地震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其中的装置中的浮球通过第一缆绳和声学释放器的顶部连接,地震仪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在第一缆绳的中部,第三缆绳的一端可操作性地与声学释放器的底部连接,...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华清峰
文献传递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
一种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其特征是磁力仪探头、磁力仪接收机、DGPS接收机、数据实时采集器、卫星发报机电源和扩展模块安装在浮标体内的环型屏蔽无磁的金属容器中;浮标体的上面装有护栏;磁力仪探头保护罩焊接在浮标体上,磁力仪探...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韩国忠梁瑞才
文献传递
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装置
一种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与之并联的储能电容器库及其电连接的可控充、放电单元、发射阵单元,以及低压电源模块供电的检测单元、控制输入单元与状态显示单元,并受控于含软件程序的中央控制单元,其特征是储能电...
裴彦良刘保华刘晨光王揆洋李西双
文献传递
渤海海底地震仪探测试验及初步成果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大容量气枪枪阵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在渤海首次开展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布设一条NWW-SEE向垂直构造走向的勘测线,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1台,回收成功50台。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枪阵有足够的能量输出,海底地震仪记录震相丰富,可识别到Ps,Pg,PmP,Pn等多种震相。初至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9 km以上地层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渤中地区新生代沉积基底埋深5~6 km,结晶基底埋深约9 km,郯庐断裂带内存在"U"型下凹的相对低速体并有向下切割的趋势。此次试验是我国在渤海深部探测中的成功示范,有效填补了渤海海域深地震测深数据的空白,为渤海深部地壳结构研究及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支鹏遥刘保华华清峰刘晨光裴彦良郑彦鹏郝天珧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深部地壳结构
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地震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该装置中的浮球通过第一缆绳和声学释放器的顶部连接,地震仪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在第一缆绳的中部,第三缆绳的一端可操作性地与声学释放器的底部连接,第三缆...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华清峰
文献传递
我国近海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与评价体系研究
刘保华阚光明李官保韩国忠刘晨光裴彦良孟祥梅李西双韩同城华清峰
项目自主研发了近海海底沉积声学调查的成套设备,可用于中国近海海底沉积声学调查;在南黄海实施了海底沉积声学示范区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样品和调查数据;在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编绘了示范区沉积物声学特性分布规律图集...
关键词:
关键词:系统软件
电火花震源系统充电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电火花震源是海洋工程地震勘探作业中一种较好的震源,但"十五"之前我国的电火花震源主要依靠进口,仪器维护费用高、周期长。"十五"期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了海洋电火花系统PSS500J,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结合PSS500J研究成果,介绍了电火花震源的构架,分析了电火花震源充电技术的两种设计方案,对震源工作中安全保障提出了技术建议。
裴彦良王揆洋刘晨光李西双李正光
关键词:电火花震源充电海洋地震勘探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断裂、石臼坨3号断裂、渤中2号断裂和BZ29断裂等一系列NW走向断裂组成,走向在290°—310°之间;在浅罢沉积物中各断裂由多条次级小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垂向运动特征,具有正断性质;海域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Q3)末期-全新世(Q4)初期,并具有相同的活动趋势,在20ka B.P.和60ka B.P.左右活动强烈,统计计算显示平均垂向活动速率分别为0.15mm/a和0.1mm/a,近20000a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超过0.06mm/a。
李西双刘保华华清峰赵月霞刘晨光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