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兴
- 作品数:87 被引量:124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入路的切口应低至颧弓,骨瓣也应尽量低,以利暴露中颅窝底和肿瘤,手术操作应耐心细致,力争全切肿瘤。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 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陈建屏倪天瑞曾涛陈阵何曦刘才兴张国良林于峰
- 关键词: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疗效
- 显微超声吸引手术刀切除海绵窦肿瘤(6例报告)
- 1993年
- 采用显微超声吸引手术刀(显微—CUSA)切除6例患者海绵窦内肿瘤,5例经外侧壁入路,1例经上壁入路,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进路,充分显露后,应用显微—CUSA 技术操作,遇有较大出血时可立即抬高头位20~30°,海绵窦内填塞止血,对术中可能伤及颈内动脉者,应首先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床突上段,必要时可暂时关闭其远近两端,予以直接修复或重建颈内动脉。
- 杨卫忠陈建屏石松生张国良刘才兴倪天瑞
- 关键词:海绵窦外科手术颅内肿瘤
- 微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
- 1996年
- 微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刘才兴,林毅兴,杨卫忠,石松生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钨丝微弹簧圈作为栓塞材料,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 刘才兴林毅兴杨卫忠石松生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栓塞疗法
- 脑瘤术后CT显示壳样强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6年
- 脑瘤术后CT显示壳样强化的临床意义杨卫忠,林毅兴,粱日生,陈建屏,张国良,刘才兴关键词脑瘤,手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壳样强化脑瘤术后CT检查时,常发现术区有蛋壳样强化影,这种征象取决于许多因素。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探讨其临床意义,本文对41例脑瘤术后...
- 杨卫忠林毅兴粱日生陈建屏张国良刘才兴
- 关键词:脑肿瘤CT
- 垂体腺瘤经蝶窦术后蝶鞍CT影像学分析
- 1996年
- 垂体腺瘤经蝶窦术后蝶鞍CT影像学分析杨卫忠倪天瑞林毅兴梁日生石松生刘才兴张国良陈建屏经蝶窦摘除垂体腺瘤术后蝶鞍区的影像学改变取决于许多因素。为了提高对这方面的认识,以正确估计手术疗效和判断预后,并恰当地实施某些补充治疗,现将我院经蝶窦摘除垂体腺瘤术后...
- 杨卫忠倪天瑞林毅兴梁日生石松生刘才兴张国良陈建屏
-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蝶鞍CT
- 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1997年
- 杨卫忠林毅兴陈建屏倪天瑞梁日生刘才兴张国良石松生
- 关键词:松果体肿瘤外科手术
- 胶质瘤DMBT1基因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发现杂合性缺失(I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属于肿瘤发生的一种新机制。本文探讨胶质瘤抑癌基因的改变,可以为今后胶质瘤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探讨 DMBTI 基因(deleted in malignant brain tumors)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胶质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10例脑膜瘤、80例胶质瘤10q25.3~26.1区域内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D10S187.D10S209,D10S216,D10S575,D10S587),分析 DMBT1基因 LOH 和 MSI。结果:10例良性脑膜瘤和胶质瘤旁正常脑组织均未发现 MSI 和 DMBT1基因 LOH。30例胶质瘤组织至少有1个微卫星标记发生 LOH,Ⅰ级胶质瘤为15.4%(2/13例),Ⅱ级为22.7%(5/2例),Ⅲ级为35.3%(6/17例),Ⅳ级60.7%(17/28例)。其中,Ⅳ级胶质瘤中D10S209和 D10S587发生 LOH 频率>50%,D10S187 LOH 发生率为43.5%。D10S216和 D10S575 LOH 发生率均<30%。80例胶质瘤组织共有19例 MSI,Ⅰ级胶质瘤 MSI 发生率为7.7%(1/13例).Ⅱ级为9.1%(2/22例).Ⅲ级为23.5%(4/17例),Ⅳ级42.9%(12/28例)。DMBT1基因 LOH 和 MSI 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其中,Ⅲ~Ⅳ级胶质瘤 DMBT1基因 LOH 和 MSI 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5)。结论:抑癌基因DMBT1基因 LOH 和胶质瘤 MSI 与胶质瘤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
- 杨卫忠王锐石松生陈建屏刘才兴林于峰倪天瑞
- 关键词:胶质瘤LOHDMBT1基因杂合性缺失微卫星不稳定性
- 反义PCNA基因片断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反义 PCNA基因片断对胶质瘤细胞株 U2 5 1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的 U 2 5 1胶质瘤细胞 ,以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RT- PC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 TU 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不同浓度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且与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结论 反义 PCNA寡核苷酸片断能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
- 张国良曾涛杨卫忠王锐陈春美刘才兴
-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反义神经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病14例报告
- 1992年
- 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介入性神经放射技术对14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4~53岁,平均20岁。脑动静脉畸形(AVM)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CCV)5例;病程0.5~5年。头痛10例,癫痫(EP)8例,搏动性突眼5例,自觉头部响声3例,肢体肌力减退3例,周围性面瘫1例。 (二)辅助检查:14例均行CT扫描。
- 杨卫忠仉天瑞张国良陈建屏石松生刘才兴
-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搏动性突眼海绵窦大脑前动脉
- 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区流向的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观察窦汇区的分流类型,为临床结扎或切除一侧横窦或乙状窦及预内静脉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98例窦汇区造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双侧颈动脉及推动脉造影。结果:左右颈动脉造影主要右侧分流分别占55.1%、53.0%,椎动脉造影两侧对称分流及主要左侧分流分别占39.6%、33.7%,而单一左侧及单一右侧分流少见。结论:临床涉及结扎一侧静脉窦的患者,术前应判明窦汇区分流方向。
- 刘才兴吴怀清杨卫忠
- 关键词:颅内静脉IA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