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群

作品数:54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20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清华简
  • 8篇理学
  • 6篇元代
  • 6篇儒学
  • 6篇新安理学
  • 5篇文统
  • 4篇元初
  • 4篇元好问
  • 3篇金源
  • 3篇经学
  • 3篇和会
  • 2篇弟子
  • 2篇新古典
  • 2篇虚无
  • 2篇虚无主义
  • 2篇训诂
  • 2篇颜真卿
  • 2篇羽翼
  • 2篇哲学
  • 2篇真是

机构

  • 47篇北京邮电大学
  • 18篇清华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肃宁第一中学

作者

  • 51篇刘成群
  • 2篇韩梦飞
  • 2篇林锋
  • 1篇孙海军
  • 1篇常桂兰
  • 1篇鲍桐颐

传媒

  • 3篇兰州学刊
  • 3篇人文杂志
  • 2篇北方论丛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华简《[旨阝]夜》与尊隆文、武、周公--兼论战国楚地之《诗》学被引量:7
2010年
据《清华简〈(旨阝)夜〉》记载,《蟋蟀》一诗系周公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系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儒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其目的就是为了尊隆文、武、周公,以抵消来自其他学派非议圣贤、否定周制的巨大压力。战国时期楚地"诗教"文化发达,《(旨阝)夜》中的一些诗作则可看成是战国楚地儒士对于《诗》的一种拟作。
刘成群
关键词:清华简《蟋蟀》周公附会拟作
毕公事迹及毕公世系初探——基于清华简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清华简《耆夜》记载毕公姬高是"勘黎"之战的主将,这使我们对毕公周初重臣地位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清华简《耆夜》并结合出土金文推断,毕公应该有子封于黎(楷);又根据清华简《祭公》的记载,毕公后裔毕曾在周穆王时期位列三公。这证明毕公家族与周公、召公、太公家族一样,也遵循着一子就封诸侯国、一子"世为王臣"的体制。
刘成群
中州文献之传与金源文派之正——金元“文统”儒士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赵秉文等重估儒学价值的金末儒士勾勒了一个涵盖治道、文辞的历史谱系。元好问在金亡后把这个谱系升格为"文统",并以承继中州文献之传与金源文派之正而自居,有意和赵复一系北上的南学划清界限。元好问作为一代宗师,在东平等地培养了大量弟子,这些弟子皆擅长治道文章之学,坚守乃师所建构的"文统",以至于在元初形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阵营,规定着北方的儒学格局。不但如此,北方"文统"也影响着南学的北上,这主要表现在对南方理学北上的抵制和对理学"流而为文"的引导两个方面。
刘成群
关键词:文统元好问
清华简与墨学管窥被引量:5
2017年
清华简中有关商汤、伊尹的记载多与《墨子》《吕氏春秋》中有关记载相合。《墨子》与《吕氏春秋》关于商汤、伊尹的记载也有不少相合之处。清华简、《墨子》《吕氏春秋》,它们在称述商汤、伊尹等明君贤臣时应该有相同的原始材料作为依据,这些原始材料可能就是《商书》一类的史书祖本,而清华简《尹至》《尹诰》可能就是其中的两篇。墨子曾献书楚惠王,其所献的书当中应该有被称之为"先王之书"的史书祖本。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殷高宗问于三寿》表现出了墨家思想的某些特点,这些思想特点当与战国时期楚国的墨者有关,大抵是楚国墨者"说书"之作的遗存。
刘成群
关键词:《墨子》《吕氏春秋》
德国古典哲学与东正教神学的再次对接——俄国自由主义者从合法马克思主义到“寻神派”的内在转向
2008年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俄国,德国的古典哲学与东正教思想在知识分子的意识里完成了对接。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唯物主义更加盛行。但在一部分被称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那里,德国古典唯心哲学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在与马克思主义者决裂中,这种唯心哲学与其民族血液中固有的东正教神学又一次对接融通起来,产生了所谓的"寻神派"。"斯托雷平改革"时期,原本激进的自由知识分子趋于保守,一部分人更加深入地"寻神",试图在东正教神学中寻找出克服精神危机的良药。
刘成群
关键词:古典哲学东正教自由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
全真教与金末儒学重估思潮
2017年
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重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重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刘成群
关键词:三教合一元好问
颜真卿碑志神仙思想之考辨
颜真卿在后世被道教神化,很大一个因素在于他也是"好道"之人。颜真卿与道教相关的思想即主要体现他文集的几篇碑文里。我们考察他的碑文发现,颜真卿是有着有强烈的神仙思想的,他意识里理想的升仙途径应该是上清道...
刘成群
关键词:颜真卿碑志神仙思想重玄
清华简《筮法》与先秦易学阴阳思想的融入被引量:2
2016年
在先秦时期有多种筮法并行是不争的事实。以清华简《筮法》为代表的楚地筮法不同于《周易》,且流布很广。在数字卦向符号卦过渡的过程中,《周易》筮法属于一个特定的转化系统,而楚地筮法则属于另一转化系统。这两个系统在具体过渡过程中依据的数字不同,但转化的具体时段却都定格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阴阳思想大规模传播的时代,在《筮法》当中,不但四时、五行等黄老因素有所展露,而且阴阳思想更是在筮例中明显体现了出来。在战国时代数字卦转化为符号卦的过程中,阴阳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筮法》中,阴阳符号卦思想虽已露端倪,但尚未取代数字卦,是以《筮法》的学术史意义在于其以实物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卦要向符号卦过渡的一般迹象。
刘成群
关键词:数字卦阴阳思想
“附录纂疏”体经学著作与“四书五经大全”的纂修——以元代新安经学为叙述中心被引量:4
2013年
明永乐年间官方纂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9部著作中有7部以元代新安经学著作为底本。新安经学著作因徽州、建安发达的刻书业而广泛流布,为"大全"取材提供了可能;而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体例则是"大全"纂修者取材新安经学的根本原因。新安经学的"纂疏"体例中保存有不少古注疏,这一特点遗传到了诸"大全"之中,对后世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刘成群
关键词:刻书业
元代新安理学从“唯朱是宗”到“和会朱陆”的转向被引量:3
2010年
元初的新安理学家以宗朱为特征。他们奉朱熹之说为圭臬,做了大量的理学义理普及与文献整理工作,陈栎、胡一桂、胡炳文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唯知株守朱学常常会产生流弊,使朱学流为训诂之学。以朱升、郑玉、赵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开始寻求突破,从而使新安理学出现了"和会朱陆"的转向。朱升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郑玉力倡朱陆之同,而赵则认为朱陆"早异晚同"。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和会朱陆"思想,其实就是想用陆氏"发明本心"的思路来纠正宗朱学者偏执于语言训诂的流弊。
刘成群
关键词:流弊训诂和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