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厦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舞蹈
  • 2篇芭蕾
  • 1篇低俗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台
  • 1篇电视台新闻
  • 1篇新闻
  • 1篇新闻频道
  • 1篇演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团
  • 1篇艺术性
  • 1篇语言
  • 1篇欲望
  • 1篇欲望化
  • 1篇中国舞
  • 1篇中国舞蹈
  • 1篇人类命运
  • 1篇通俗
  • 1篇频道

机构

  • 6篇北京舞蹈学院
  • 3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刘厦静
  • 3篇王列生

传媒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当代舞蹈艺术...
  • 1篇艺术教育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浅析芭蕾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2012年
如何处理芭蕾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舞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芭蕾的美学观念也由于二者的关系而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技术是艺术的天敌,会抹杀艺术的天性;也有人认为高难度技巧有非存在不可的必要。本文从舞蹈美学、训练和历史角度分别梳理这二者的关系,希望芭蕾舞在多元发展的今天,既能尊重传统,又可以创新未来。
刘厦静
关键词:芭蕾艺术性
论“社区舞蹈”及其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激活被引量:10
2017年
"中国背景"、"中国事态"下的"社区舞蹈"作为当代语境现象,与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关联性语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现场状态的差异。"社区舞蹈"为社区居民文化主体性建构及文化权利积极拥有的舞蹈参与实现形式,既是有效激活社区文化治理的一种方式,也是身体解放、文化解放体验与获得的逆向功能现象,并在生命意识日益自觉基础上,把个体的身体权利与生存质量更加有机地统一在社区舞蹈活动中。尽管其艺术诉求往往体现为"特殊少数"的入场动机,更大规模的"绝对多数"与社区舞蹈的功能关系,基本上聚焦于自我身体诉求与社会互动诉求,但当我们谋划社区文化治理技术方案之际,应该立足于统筹谋划,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特定工具的多重功能激活,从而实现其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效能最大化。社区舞蹈在舞蹈社会学意义上跨越了传统的艺术定位方式,作为一种艺术与非艺术混存事态,或者说作为一种复合功能舞蹈活动方式,能够以一种强大的介入力量,通过规模化驱动、多样化驱动和日常化驱动,激活社区作为社会性基本文化制度单元的文化活性,让公共社会文化张力发挥其社会均衡增量优势的积极价值和正能量向度。
王列生刘厦静
关于芭蕾舞训练创伤的研究报告被引量:6
2008年
芭蕾舞是一门"足尖上的艺术",是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一门外来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的舞蹈界还较为年轻,随着国际舞蹈比赛的举办和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芭蕾在艺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芭蕾舞是以典雅脱俗的舞蹈动作、高超独特的难度技巧、袅袅婷婷的身姿及音乐协调的配合,加之足尖鞋的独特风格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参与。随着各种舞蹈形式的飞速发展,芭蕾艺术也仍然在不断向着高、难、新、巧的方向迈进,随之而来的舞蹈损伤也开始困扰着从事芭蕾专业的舞者,制约着他们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曾做了有关损伤问题的研究,并以此为科学依据,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训练当中。但由于资料来源的欠缺,很多方面仅能透过其训练方式、训练结果进行观察、判断,从中推测某种训练方式是依据在哪种理论原理而建立的。国内对于损伤问题的研究尚属起步,这是由于我国芭蕾艺术起步相对较晚所致。本文立足于有限的理论依据和必要的经验性判断,对当前芭蕾舞训练中存在的损伤问题及其致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求科学地避免损伤发生。
刘厦静
关键词:芭蕾舞舞蹈损伤
世界劲刮中国舞蹈风
2014年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一则新闻:元旦期间,中国的两支艺术团分赴世界各地演出,此举竟然掀起全球中国舞蹈热。艺术团所到国家,观众纷纷学跳中国舞,一时间世界刮起了“中国舞蹈风”、
刘厦静
关键词:中国舞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艺术团演出
论舞蹈语言的符号性认同被引量:3
2021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建构的中国方案,具有诸多作为命题合法性与真值概率支撑的必然条件,条件之一就是舞蹈语言。其基于身体符号充分展示的功能张力,有着人类普遍认同及可接受的艺术价值优势。它不仅体现在形而下的日常生存层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任何地方的、民族的或者代际风格转换的舞蹈语言,都可以跨越沟通与传播障碍,实现跨域、跨代甚至跨文化的价值认同;体现于形而上精神生存层面,康德"审美普遍可传达"原理,早已为这一命题的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与马克思"类存在物"概念指涉意义高度叠合。基于此,我们所要做的学理探讨,就是身体符号作为舞蹈语言,何以能够作为所议命题前置条件的真相所在。
刘厦静王列生
关键词:舞蹈语言
以新时代利刃剖切通俗与低俗的生存暧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创新点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低俗不是通俗”,这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诸多创新知识命题之一。其创新之处在于,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文艺异化所带来的意义缺失与价值危机,从实践理性高度将传统命题结构的“雅—俗”普议关系转换为现实解困的“低俗—通俗”具议关系,学理性地呈现为结构关系转换后的知识化命题重建。重建命题有如新时代一把利刃,对通俗与低俗的现实生存暧昧尤其是混存状态中低俗文艺的泛滥,予以生存论、存在论直至本体论界面的深入剖切,从而对负能量文艺事态的现实表现、发生机理、社会后果、低俗文艺的主要特征以及低俗化加剧的背景复杂性等,都具有极强的命题指涉力与现实解困张力。论文围绕命题重建展开讨论,尽可能从学理分析与关联知识把握角度,对言简意赅的创新命题给予较为详细的问题脉络梳理,以期深度把握《讲话》命题重建的创新之所在。
王列生王列生刘厦静
关键词:通俗低俗拜金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