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被引量:41
- 2005年
- 对沁水盆地构造变动、古地热梯度、古大地热流、裂变径迹年龄、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距今100~150Ma,主峰值为130~140Ma.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在此基础上,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造成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变质程度分带性及差异性的原因.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及发生时间的确定表明,华北地台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西界至少可推到沁水盆地以西地区.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煤层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 关键词: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裂变径迹古地温
-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07年
- 在9口井连续测温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的地温梯度代表值为34℃/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58.4 mW/m2。现今地温场的展布主要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为北东—北北东向,与盆地构造走向一致,总体分布是相同层位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地温高,中央隆起和西部斜坡带地温相对低。现今地温对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石炭-二叠系现今仍处于二次生烃阶段,是上古生界有利的二次生烃区。
- 刘丽任战利崔营滨张盛
- 关键词:地温梯度现今地温场大地热流东濮凹陷
-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
- 在9口井连续测温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的地温梯度代表值为34℃/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58.4mW/m2.现今地温场的展布主要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为北东—北北东向,与盆地构造走向一致,总...
- 刘丽任战利
- 关键词:东濮凹陷地温梯度现今地温场大地热流
-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期次研究被引量:16
- 2002年
-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不同区块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期差异较大 ,总体上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 ,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应用储集层自生伊利石测年、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 ,综合分析认为 ,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时间约 18.4~ 3 0 .4Ma ,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期末—馆陶组沉积早期 ,是最主要的油气藏形成期 ,其中距今 17~ 2 7Ma为剥蚀期 ,压力减小有利于天然气成藏 ,气藏的绝大部分形成于该阶段 ;第二阶段为距今 2Ma以来 ,相当于第四纪至现今 ,已形成的气藏发生调整 ,同时二次生成的天然气继续注入。
- 任战利崔军平冯建辉任来义刘丽
- 关键词:东濮凹陷流体包裹体
- 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被引量:19
- 2005年
- 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资料表明沁水盆地在26.2~11.5Ma前发生过一次抬升冷却事件,具有盆地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渐新世—中新世的抬升冷却与青藏高原在新近纪的大规模隆升有关。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生烃过程停止。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雷利庆秦勇韦重韬
- 关键词:抬升沁水盆地新生代渐新世地层温度裂变径迹分析
-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38
- 2005年
-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 关键词:沁水盆地古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裂变径迹中生代晚期
-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3
- 2008年
-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成藏。我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热动力学背景、不同构造热演化历史类型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深度、油气主生烃期、成藏期次及历史明显不同。盆地多期成藏是我国叠合盆地的一大特点,油气成藏的多期次性受控于烃源岩的多期次生烃,最终受控于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热演化史。现今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原理不同,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构造热演化史的详细刻画是解决不同油气成藏研究方法存在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 任战利刘丽崔军平肖晖高胜利
- 关键词:成藏期次油气成藏构造-热事件叠合盆地
- 东濮凹陷热演化史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东濮凹陷不同构造单元的热演化史发现,中央隆起、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在石炭-二叠系顶面的Ro值比白庙地区和西部斜坡的Ro值高,并且古今地温接近。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古生界在三叠纪沉降幅度大,地层沉降增温;中生代晚期未沉积侏罗系—白垩系,处于抬升降温过程;新生代以来沉降幅度较大,随着埋深不断增加,古生界烃源岩温度不断升高并开始生烃,因此,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为有利的二次生烃区。而从白庙地区和西部斜坡带的Ro值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判定,白庙地区新近系、古近系之间为欠补偿接触,并且该区的古地温明显高于今地温,说明新近纪以来地层抬升剥蚀较大,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受古地温控制,新近纪以来无二次生烃过程。
- 刘丽任战利
- 关键词:东濮凹陷热演化史
-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8
- 2007年
- 对海拉尔盆地68口井试油测温资料及30口井连续测温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海拉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热梯度及地温平面变化,探讨现今地温场的控制因素及现今地温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海拉尔盆地现今平均地热梯度为3.0℃/100m,大地热流值为55.00 mW/m2,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分布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盆地现今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值低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受地壳厚度、基底结构及盆地构造的控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持续埋藏增温型凹陷,现今地温场对有效烃源岩区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凹陷内沉积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现今地温为烃源岩经历的最高温度,烃源岩现今处于持续生烃阶段,而贝尔凹陷、呼和湖凹陷的古地温高于现今地温,烃源岩生烃过程受古地温控制而不是现今地温。
- 崔军平任战利苏勇张盛刘丽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地热梯度大地热流油气生成
- 济源-中牟-黄口坳陷带热演化史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7年
- 济源-中牟-黄口坳陷带的上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在中三叠世之前,坳陷带具有相似的热演化史,而于侏罗纪晚期—白垩纪发生的差异性沉降导致各构造单元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出现差异。济源凹陷在三叠纪之后没有或轻微抬升,连续沉积中、新生界,侏罗纪—古近纪为主要生烃期;中牟凹陷自新生代以来大幅沉降,古生界持续升温,主要生烃期为古近纪;黄口凹陷从侏罗纪开始沉降,晚始新世再度沉降,热演化程度低,白垩纪—古近纪为主要生烃期。
- 刘丽任战利
- 关键词:古地温热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