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战利

作品数:293 被引量:2,661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5篇天文地球
  • 10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6篇盆地
  • 74篇鄂尔多斯盆地
  • 66篇热演化
  • 55篇油气
  • 53篇演化史
  • 52篇热演化史
  • 46篇成藏
  • 39篇裂变径迹
  • 34篇储层
  • 33篇古地温
  • 31篇成藏期
  • 27篇地温梯度
  • 27篇凹陷
  • 25篇延长组
  • 25篇热事件
  • 24篇期次
  • 22篇地质
  • 19篇磷灰石
  • 18篇气田
  • 18篇磷灰石裂变径...

机构

  • 290篇西北大学
  • 5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长安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
  • 13篇陕西延长石油...
  • 1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延长油田股份...
  • 8篇陇东学院
  • 6篇中国石化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忻州师范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293篇任战利
  • 75篇崔军平
  • 35篇祁凯
  • 21篇陈占军
  • 18篇肖晖
  • 18篇李文厚
  • 16篇田涛
  • 16篇杨鹏
  • 15篇刘池阳
  • 13篇赵重远
  • 12篇高胜利
  • 11篇于强
  • 10篇刘丽
  • 10篇张盛
  • 10篇刘池洋
  • 9篇韩伟
  • 8篇赵红格
  • 7篇吴晓青
  • 7篇李浩
  • 7篇梁宇

传媒

  • 24篇西北大学学报...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地质科学
  • 12篇地质学报
  • 8篇现代地质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沉积学报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非常规油气
  • 5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年份

  • 5篇2024
  • 13篇2023
  • 11篇2022
  • 14篇2021
  • 16篇2020
  • 11篇2019
  • 16篇2018
  • 15篇2017
  • 20篇2016
  • 20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8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古地温场与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明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经历的古地温环境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流体包裹体等古温标揭示古地温大小,并建立烃源岩热演化史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油气成藏期次判定。研究区现今为低温传导型地温场,地温梯度为2.76℃/100m。不同次级构造单元古地温场特征不同:盐场次凹、小湖子次凹为传导型古地温场,古地温梯度为2.8-3.4℃/100m,古地温约81.2℃-128.1℃;黑沙低凸起带受凸起聚热或热异常作用的影响,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沉积凹陷区域,达到4.0-4.8℃/100m,古地温约103.2℃~140.2℃。中侏罗统古地温高于现今地层温度,有机质成熟演化主要受古地温场的控制。热史模拟和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表明,萨尔台凹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油气充注过程稍有差异,但对整个萨尔台凹陷中侏罗统储层来讲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早期(145.0~152.0Ma)和早白垩世(100.0~134.0Ma),与达到古地温峰值的时间大致相当,体现出古地温场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重要性。
田涛任战利吴晓青马国福张睿胜杨智明郭科
关键词:中侏罗统古地温油气成藏期次
羌塘盆地雀莫错沉降-堆积中心成因:热力衰减塌陷沉降被引量:16
2005年
在羌塘盆地东北部雀莫错地区侏罗系厚度巨大、层序齐全。其中,侏罗纪最早沉积的雀莫错组和最晚沉积的雪山组,现今地层残存厚度均超过1 3 0 0m ,分别属盆地内同期显著的局部沉降-堆积中心。这两期沉降-堆积中心的发育背景和演化过程颇为相似,即前期均有热力-岩浆活动的证据和与之有关的隆起背景;随后,早期沉积较薄甚至遭受剥蚀的隆起区发生快速沉降,接受巨厚沉积。这种隆、坳特征在时间上前后相随、上下叠置的特别现象,为热力作用形成的构造所特有。这一特征是雀莫错地区经历了(1 )早期深部热力-岩浆作用上拱、岩浆喷溢,地壳表浅层隆升剥蚀,和(2 )晚期深部热力衰减冷却,表浅层塌陷沉降之全过程的表现和记实。近年完成的航磁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所反映出的深部结构方面证明此热力塌陷构造的存在。上侏罗统雪山组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高达1 6 3 %~1 83 % ,为中生代热异常的发生提供了证据。雪山期塌陷沉降型火山机构的热力衰减塌陷和伴随的岩浆活动,一直间断延续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初。随后。
刘池洋杨兴科任战利郑孟林赖绍聪
关键词:羌塘盆地侏罗纪青藏高原岩浆活动
关中地区地热分布控制因素与地热开发前景被引量:6
2017年
地热开发布井是地热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布井位置受地热分布控制因素的影响。关中地区地热主要分布在渭河盆地,盆地内具有大量的断裂构造,加之莫霍面埋深浅,岩石圈厚度薄,具有形成地热田的深部热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地热田的勘探和开发状况,分析认为断裂控制渭河盆地的生长,且影响新生代以来沉积中心的位置。新生代厚层沉积砂岩成为研究区优质热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热异常主要受断裂带控制。地热取热方式目前正朝着取热不取水方向迈进,伴随绿色能源的发展,关中地区地热有非常可观的前景。
邓亚仁任战利任文波
关键词:热储层
压裂支撑剂密度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2019年
论证了支撑剂体积密度、视密度和绝对密度的概念与内涵,降低概念混用现象的发生。结合SY/T5018-2006和SY/T5018-2014两个标准,重新设计了测定视密度的方法、步骤和计算式。分析得出100 ml规格密度瓶是50 ml规格密度瓶测量值稳定性的7倍以上;用纯水做测试液比煤油的测量值稳定性高出2倍左右;选用100 ml规格的密度瓶,样品质量大于40 g后,会使测量值更趋稳定。支撑剂的密度指标主要用于压裂施工中的产品优选、压裂液携砂能力、地层造缝能力和变密度加砂压裂等方面。建议除非支撑剂为典型的亲油性物质,否则宜选择纯水、100 ml规格密度瓶、40 g左右支撑剂样品组合开展实验为宜。
黄天坤黄天坤任战利乌永兵
关键词:压裂支撑剂体积密度误差分析影响因素
陕西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异常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14年
通过对渭河盆地22口钻井中富氦天然气的同位素分析,认为盆地中氦气以壳源氦为主,局部伴有少量幔源氦。针对盆地中氦气异常的现象,结合对盆地特性的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氦气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1盆地地壳较薄,莫霍界面呈明显的隆起,热流体活动发育,有利于氦气运移;2花岗岩体和通过水系统运移到沉积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为氦气成藏提供了有力的气源保障;3盆地内十分发育的断裂体系,不仅为氦气运移提供了连通通道,还在活动过程中释放氦气,为氦气局部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韩伟李玉宏卢进才任战利许伟宋博
关键词:渭河盆地氦气花岗岩影响因素
唐王陵砾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2020年
鄂尔多斯(地块)盆地南缘唐王陵砾岩的沉积时代长期存在晚前寒武纪(或震旦纪)与奥陶纪之争,沉积环境和物源组成也存在不同认识,是盆地南缘海相沉积地层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关注的热点争议问题。本文采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探讨了唐王陵砾岩的沉积时代、物源组成及其构造古地理环境。结果表明:唐王陵砾岩自下而上三个组段的砂岩夹层样品、共计396颗碎屑锆石U-Pb谐和年龄数据主要分布在2531~2364Ma(n=25)、2120~1618Ma(n=268)、1230~940Ma(n=29)和905~744Ma(n=10)等四个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440Ma、1800Ma、1090Ma和810Ma,各组段样品单颗粒锆石最小年龄为829±11Ma、820±17Ma和744±8Ma。这一测年结果与盆地西南缘的震旦系正目观组和罗圈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基本相似,但明显缺少其近邻剖面奥陶系平凉组碎屑锆石接近454Ma的高频年龄组分,表明唐王陵砾岩的沉积时代更接近新元古代晚期或震旦纪。碎屑锆石年龄谱物源示踪与岩石地球化学、沉积建造特征等综合分析结果揭示,唐王陵砾岩沉积具有来自(华北)鄂尔多斯陆块与祁连-北秦岭(杂岩)地体的双向混合物源特征,总体属于含有多套滑塌和水下扇堆积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组合体,主体形成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新元古代晚期的被动大陆边缘伸展断陷海盆环境。唐王陵砾岩碎屑锆石测年数据接近1.09Ga和0.81Ga的年轻峰值年龄组分,提供并支持祁连-北秦岭地区存在格林威尔期Rodinia大陆聚合-裂解相关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指示(华北)鄂尔多斯陆块与北秦岭地体至少在唐王陵砾岩沉积之前的格林威尔期曾经历过拼贴聚合-陆缘增生作用;随后受Rodinia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拼贴增生型大陆边缘发育形成了包括唐王陵砾岩在内的新元古代晚期陆缘滨浅�
张卫刚张卫刚陈刚康昱陈强任战利任战利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沉积物源构造古地理
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陕北斜坡东部是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的天然气富集区,通过综合剖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烃源岩进行探究。研究后认为:1该区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气藏的重烃含量不高,干燥系数较高,气藏偏干。2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贡献最大的源岩,泥岩是天然气的第二位供应者,其中山西组泥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太原组泥岩为好—非常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泥岩属于好—极好的烃源岩。3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母质输入具有多元性,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Ro普遍高于2.0%,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
李浩任战利陈西泮陈玉林
关键词:陕北斜坡上古生界烃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碎屑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沉积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在对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残存地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渭河地区南北两侧上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进行对比,进而恢复了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沉积面貌,并结合裂变径迹构造抬升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渭河地区中生代后期改造过程及演化阶段。结果显示:渭河盆地内部主要凹陷可能仅残留小范围的、不连续的C-P地层,未发现中生代地层。岩石学、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元素表明鄂尔多斯南部和北秦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两者在相同时期为同一盆地。二叠系碎屑岩源区可能为再旋回造山带及陆块源区,主要来自北秦岭中-新元古界宽坪群变质碎屑岩及南部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三叠系沉积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的宽坪群、秦岭群或同期发育的火山岩。裂变径迹资料暗示渭河地区与渭北隆起及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抬升期次具有一致性: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地层以强烈的构造变形、弱抬升为主;早白垩世末以来,地层发生大规模抬升、剥蚀,致使上古生界-中生界在渭河地区残留较少。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渭河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演化过程分为晚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早白垩世末-白垩纪末几个演化阶段。
祁凯任战利张梦婷马骞杨燕刘润川
关键词:U-PB定年沉积-构造演化秦岭造山带
陕西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2011年
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将陕西定边张韩区块油藏储层分为4类流动单元。分析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获得各类流动单元物性特征参数。
陈晓宏任战利
关键词:非均质性沉积微相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阿木山组烃源岩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阿木山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通过对露头剖面观察采样,结合钻井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对阿木山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阿木山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为"中等-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以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主,且区内存在一定差异.总体看来,该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大,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韩伟魏建设卢进才任战利刘三
关键词:烃源岩综合评价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