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晓微

作品数:41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美育
  • 6篇美学
  • 6篇教育
  • 5篇犹太
  • 5篇文化
  • 4篇审美
  • 4篇通识
  • 4篇通识教育
  • 4篇误读
  • 4篇哈佛通识教育
  • 3篇永生
  • 3篇犹太教
  • 3篇儒家
  • 3篇审美教育
  • 3篇文坛
  • 3篇文学
  • 3篇伦理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地震

机构

  • 24篇四川外语学院
  • 13篇四川外国语大...
  • 4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外国语学...
  • 1篇重庆邮电学院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41篇傅晓微
  • 17篇王毅
  • 9篇王毅
  • 2篇魏亚宁
  • 1篇张桂珍
  • 1篇许果
  • 1篇王毅

传媒

  • 5篇河南教育学院...
  • 5篇美育学刊
  • 3篇外国语文
  • 2篇孔子研究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中国翻译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文史杂志
  • 1篇沧桑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重庆邮电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四库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善合一”是中国美学特点吗--60年美学的理论基石还是理论盲点
文章从儒家学说的“述礼乐分立”思想、西方国家推崇的“美善和谐统一”等方面,论述了“美善合一是儒家美学或中国美学的特点”是个假命题和理论盲点,而非中国美学的基石。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中国美学社会文化伦理教育
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由于20世纪文学时尚的掣肘,有关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创作思想和哲学思想、宗教思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更少有系统、全面研究的力作问世:意第绪语批评家用狭隘的意第绪文学传统批评辛格,更多的英语批评家则使用辛格...
傅晓微
关键词:文化背景上帝观
文献传递
关于辛格创作的“双语之争”——“双语说”、“单语说”暨多重悖论被引量:1
2009年
意第绪语学者试图否定艾.巴.辛格英语文本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不断挑起辛格作品权威文本"双语之争"。在描述双语之争概貌,列举"单语说"主要观点基础上,从"单语说"悖论、"单语说"与辛格的抵牾、辛格双语创作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应该视辛格为双语作家的理由。
傅晓微魏亚宁
关键词:英语
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创新理念与践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三被引量:6
2012年
哈佛大学本轮通识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更突出"创新"。校方一方面赋予"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等形上理念以全新内涵;另一方面倡导和鼓励教授们寻求新的教学维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校长福斯特首创了整合创新成果的理念"大学整一",并加强资金、资源、项目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配备,催动曾与本科教学无关的独立学院在"跨学科"、"合作的文化"、"活动导向的学习"等理念指导下介入通识教育。这使得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在课程分类、管理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一种道、器结合的突破,从而为"大学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必须做什么"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值得借鉴的理念、路径和模板,也为哈佛继续领跑世界大学增加了更多的砝码。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自由教育跨学科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与《伦理学》的互文解读
2016年
通过对艾·巴·辛格的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与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互文性解读,我们可以从小说中读出辛格对误解斯宾诺莎的信徒的嘲讽和对其哲学缺陷的婉转批评:远离活生生人间生活,求助于空洞的理性,终将陷入虚无;还可以从中窥探出辛格一生对斯宾诺莎既接受又拒斥,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心态。
傅晓微
关键词:斯宾诺莎伦理学互文性
哈佛美育类通识课堂个案评析:《音响风景·舞蹈穿越文化边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四被引量:4
2012年
《音响风景》作为哈佛美育类通识课程之一,从课程设计到课程描述直至课堂效果,都贯彻了新的通识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使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既是伟大传统创造者,又是伟大传统的创造物"的教育宗旨,从而由艺术教育升华到审美教育,提供了一条全新、有效的审美教育路径。本文围绕《音响风景》课程中的《舞蹈穿越文化边界》这一堂课,对哈佛美育类"两个课堂"的流程和关系作了"点"的描述,展示了主讲教授在挖掘人类舞蹈语言表现力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审美与阐释能力"和"文化与信仰"自觉的全过程。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美育
从卡夫卡到辛格:中国先锋派的转向——以马原、苏童、余华为中心被引量:9
2005年
先锋作家由“先锋”写作向平实“叙事”的转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先锋作家“由外国文学抚养成人”,他们的转向同样离不开外国文学的背景。因此,这个转向并非纯粹的“回归平淡”,也谈不上“完成历史定格”,更没有“从西方外来影响下走出来”,回到本土文化传统的轨道。先锋作家的新作,并没有偏离从外国文学汲取营养的生命线。在“转向”的背后,更多的是从以前较多地摹仿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现代派技巧,转向了以辛格为代表的创作方向。具体而言,作为中国先锋派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马原从“先锋的先锋”变成认同辛格反对现代派的批评家;苏童一度尝试摹仿现代派,但终因回到与辛格相同的平实叙事的轨道而显赫;余华由摹仿卡夫卡一鸣惊人,却因背靠辛格而走向成熟。三位作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先锋派作家从卡夫卡到辛格转向的三种类型。
王毅傅晓微
哈佛课程体系改革考论:以美育类课程为例——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二被引量:6
2011年
以领先世界的雄心和居安思危的警醒继承优秀传统,勇于自我否定,尊重批评意见,不断创新进取……是哈佛大学长盛不衰的保障之一。哈佛大学新课程改革既延续、回归传统,强调"自由教育"理念;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资源。本轮课程改革不受浮躁的理论的干扰,尊重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意见,以道、器结合的境界,贡献了培养"世界公民"的"适应新世纪的课程体系"。美育类课程作为哈佛新课程体系的缩影,从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到以"需要"为分类标准;从重理论研究方法,到重审美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连接"大学院墙内外、学生现在和未来,实现了从艺术教育到审美教育的跨越,旨在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各自伟大传统的创造者,又是伟大传统的创造物。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两条路径两条腿-论从文化土壤提炼中国特色的必要性
王毅傅晓微
关键词:中国文化特色汶川地震
雅夏真是个犹太唐璜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质疑被引量:4
1999年
傅晓微王毅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卢布林的魔术师》伦理标准犹太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