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晓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化石
  • 7篇寒武纪
  • 7篇宏观藻类
  • 6篇生物群
  • 5篇凯里生物群
  • 4篇植物
  • 3篇陡山沱期
  • 3篇藻类化石
  • 3篇下寒武统
  • 3篇木化石
  • 3篇寒武世
  • 3篇寒武统
  • 3篇宏观藻类化石
  • 3篇埃迪卡拉纪
  • 2篇野牡丹
  • 2篇早寒武世
  • 2篇植物化石
  • 2篇三叠
  • 2篇苏铁类
  • 2篇黔东

机构

  • 19篇深圳仙湖植物...
  • 14篇贵州大学
  • 10篇贵阳学院
  • 5篇深圳市仙湖植...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4篇傅晓平
  • 13篇赵元龙
  • 9篇伍孟银
  • 6篇彭进
  • 4篇张武
  • 3篇李楠
  • 3篇郑少林
  • 3篇刘兴尧
  • 2篇童金南
  • 2篇丁秋红
  • 2篇杨兴莲
  • 2篇金红
  • 2篇宋丽萍
  • 2篇李勇
  • 2篇李勇
  • 1篇王鑫
  • 1篇达扬
  • 1篇冯洪真
  • 1篇王宇轩
  • 1篇朱伟华

传媒

  • 5篇古生物学报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自然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西部早三叠世苏铁植物一新属——Mediocycas gen.nov.及其演化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gen.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于这些化石在苏铁类早期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它们作了重新研究。文中除了以喀左中间苏铁(Mediocycaskazuoensisgen.etsp.nov.)为典型种进行描述以外,还对新属、种在苏铁类起源与演化方面的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李楠傅晓平张武郑少林曹雨
关键词:苏铁植物早三叠世新属苏铁类苏铁属叶化石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吐卓虫(Tuzoia)的发现被引量:10
2007年
早、中寒武世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无腹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壳体由左右两壳瓣组成,多保存为单壳瓣,壳的中部有一具刺的侧脊,壳面多具网状的壳饰;吐卓虫(Tuzoia)生活于浅水或深水区,是一个广相性的节肢动物。凯里市西北郊翁岭塘下寒武统(或华南寒武系新地层系统的黔东统)杷榔组上部灰绿色粉砂质泥岩、页岩中产有与这个属的模式种Tuzoia retifera Walcott,1912非常相似的一相似种Tuzoiacf.T.retifera Walcott1912.这是Tuzoia在较深水相杷榔组的初次发现,是目前所知在贵州的最低产出层位,丰富了杷榔组生物的组成面貌,也是中国华南地区早寒武世吐卓虫(Tuzoia)向东扩散并由浅水向深水迁移的证据。
彭进冯洪真赵元龙傅晓平王宇轩
关键词:早寒武世
贵州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第3世宏观藻类组合特征及意义
<正>宏观藻类是早期后生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在18–5亿年前的地层中产出极为丰富的藻类化石群,这些藻类化石群的研究均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贵州从埃迪卡拉纪晚期至寒武纪第3世初以碳质膜方式保存的宏观藻类主要产于江口...
伍孟银赵元龙童金南傅晓平彭进杨宇宁
关键词:陡山沱期宏观藻类
文献传递
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双刺吐卓虫(Tuzoia bispinosa)个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是凯里生物群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吐卓虫属(Tuzoia)最为常见,化石标本达200多件。吐卓虫常见于全球早、中寒武世地层,地理分布广泛,在地层对比和古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数理统计和对比研究的方法,详细检测130多块双刺吐卓虫(Tuzoia bispinosa Yuan and Zhao,1999)化石标本,发现明显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3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文中探讨双刺吐卓虫的个体发育,确认先前建立的凯里生物群中Tuzoia的2个种:Tuzoia bispinosa和T.magna,应为Tuzoia bispinosa一种。
姚路彭进傅晓平赵元龙
关键词:凯里生物群个体发育
新发现植物呼唤法律保护
本研究应用最新的植物多样性地理理论——绝大多数的植物只有很少的分布点, 很少的植物广泛分布,指出新发现植物属濒危物种是该理论的一个推论。本文利用中国木兰科植物发表年代的数据说明,早期发表的主要是广布种,近期发表的濒危种越...
焦根林马小英傅晓平李勇
关键词:木兰科
浅淡博物馆对学生教育意义的分析
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的承载机构;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博物馆能对公众特别是学生教育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博物馆依赖于学生而存在,博物馆...
傅晓平
关键词:博物馆第二课堂社会功能
文献传递
贵州凯里生物群中的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hen et Xiao)被引量:4
2010年
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hen et Xiao是湖北秭归庙河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及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系蓝田组中常见的种群,该属先后建立了5个种:D.lineare Chen et Xiao,1991;D.rigidulum,Chen1994;D.sinuolatum Hu,1996;D.quyuaniChen,Xiao and Yuan,1994,emend.Xiao et al.,2002和D.cometa Yuan et al.,1999。本文对贵州凯里组苗板坡剖面和乌溜-曾家崖剖面的30多块标本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湖北庙河陡山沱组和安徽休宁蓝田组的陡山沱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属的模式种D.lineare Chen et Xiao和D.cometa Yuan et al.的时代可延伸到寒武纪第3世(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并成为凯里生物群宏观藻类中的重要种群之一。也反映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第3世,经历了近5千多万年,特别是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这2种的形态结构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陡山沱藻有些种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遗传上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演化上的保守性和环境上的适应性。
伍孟银童金南傅晓平赵元龙
关键词:陡山沱期凯里生物群
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 and Xiao,1994)在凯里生物群中的发现被引量:1
2012年
蓝田植物群处于宏观藻类第一个繁盛期的前期,化石类型丰富,属、种众多,形态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器官分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植物群。其中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Xiao,1994是最常见的分子之一。凯里生物群中的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与安徽蓝田组的模式标本相比,藻体形态一致,仅有细微差异,即扇形发散角较大,藻丝直径较小。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第3世(原中寒武世),经历了近5千多万年特别是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后,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不仅安全渡过而且形态结构特征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说明该类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伍孟银赵元龙傅晓平
关键词:寒武纪凯里生物群
贵州黔东世(早寒武世)杷榔组Changaspis Lee in Chien,1961的再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掘头虫类三叶虫张氏虫ChangaspisLee in Chien,1961是黔东、湘西广泛分布的杷榔组中常见的化石。本属化石建立7个种,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近年在贵州东部地区的杷榔组采集到此属化石的大量标本,特别是在剑河交榜村的杷榔组发现了Changaspis丰富的化石,提供了分类学再研究的重要材料。据新的化石标本的详细鉴定、个体发育观测及数理统计数据的对比、化石埋藏状态的研究,Changaspis已描述的7个种是过高估计,原属C.micropygeChien,1961,C.elongataLee in Chien,1961,C.placentaQian et Lin in Zhanget al.,1980,C.longispina(Lee,in Egorovaet al.,1963),C.nangaoensisLu et Chien in Yin and Lee,1978,C.?transversaZhou in Zhouet al.,1977和C.taihuensisZhang et Zhou,1985之间形态差异并不明显。C.micropyge,C.placenta应为C.elongata的晚出同义名,而C.longispina,C.nangaoensis,C.taihuensis和C.transversa建种时化石标本少,保存不好,应是C.elongata晚出同义名。
秦琴彭进傅晓平达扬
蒙古东南部晚中生代木化石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报道了产自蒙古东南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木材化石7属8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Protaxodioxylon mongolense sp.nov.,Circoporoxylon mongolense sp.nov.,Protocircoporoxylon mongolense sp.nov.)和5个已知种(Protocupressinoxylon coromandelinum,Protocupressinoxylon mishanense,Xenoxylon latiporosum,Protophyllocladoxylon franconicum,Protocedroxylon lindicianum)。作者对这些木化石解剖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古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丁秋红傅晓平李勇张武
关键词:木化石晚中生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