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莉贞

作品数:28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儿童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2篇细胞
  • 11篇急性
  • 7篇紫癜
  • 6篇小儿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4篇血小板
  • 4篇突变
  • 4篇细胞性
  • 4篇小儿急性
  • 4篇粒细胞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过敏
  • 4篇过敏性
  • 4篇过敏性紫癜

机构

  • 28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28篇佟莉贞
  • 14篇何丽雅
  • 13篇赖冬波
  • 7篇区小冰
  • 6篇詹军芳
  • 5篇张力
  • 5篇赵玉红
  • 3篇张文英
  • 3篇李兰娜
  • 3篇余一平
  • 1篇郑可鲁
  • 1篇张美德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广州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粘膜改变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胃镜下胃肠道粘膜改变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的关系。方法 :随机对我院 2 4例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及 (Hp)检测。结果 :发现胃十二指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炎性改变 ,其中部分呈点片状出血 ,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 6例 ,占 2 5 %。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降低临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HSP病人的漏诊和误诊率 ;Hp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可能的致病因素之一 。
何丽雅佟莉贞赖冬波张文英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
以嗜酸粒细胞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儿,男,5岁,因发热伴面部、躯干皮肤出血点,乏力5d于2007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血常规:WBC 360.0×10^9/L,Hb 105g/L,BPC 39×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09,嗜酸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1,拟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收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免疫预防接种无遗漏。
区小冰佟莉贞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增多首发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叶核粒细胞皮肤出血点
干血纸片法用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的检测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了解广东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PD)缺陷的基因突变型。探讨干血纸片法用于基因突变型诊断的效果。方法 采用专用滤纸干血斑 ,运用 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DNA直接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 87例G 6 PD缺陷的住院患儿进行检测。结果  87例患儿中 30例(35 % )为G1376T ,2 8例 (32 % )为G1388A ,6例 (7% )为A95G ,1例 (1% )为G392T ,未检出C10 2 4T ,尚有2 2例未能定型。结论 G1376T、G1388A是广东人最常见的G 6 PD突变型。对急性溶血患儿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和G 6 PD酶活性 (NBT法 )假阴性时 ,干血纸片法可提高检出率。滤纸干血斑标本采集容易 ,直接进行DNA扩增 ,方法简单 ,准确度高 ,值得在基因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应用推广。
区小冰佟莉贞张力余一平
关键词:基因突变G6PD缺乏
婴幼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附29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为探讨广东地区婴幼儿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及与发病相关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 ,分析我院从1991年1月~1999年1月收治的G6PD缺陷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290例患儿临床资料 ,并对其中87例采用滤纸干血斑DNA直接扩增法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进行G6PD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 ,该病在广东地区发病高峰年龄以1个月~3岁为主 ,发病高峰季节为4月~7月 ,与本地区婴幼儿各种感染发生的高峰季节相接近。同时发现87例患儿中属于cDNA1376(G -T)及cDNA1388(G -A)的基因型分别占34.5%和32.2%。提示感染可能是本地区婴幼儿3岁内和每年4月~7月发生急性溶血发病高峰的主要因素 ;cDNA1376(G -T)及cDNA1388(G -A)
何丽雅詹军芳佟莉贞
关键词:婴幼儿基因突变急性溶血G6PD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06年
赵玉红佟莉贞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血小板降低皮肤瘀斑疗效不佳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临床特征及对不同治疗的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9月89例儿童ANLL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儿童ANLL以M1、M2亚型居多,占37.1%;临床表现中髓外浸润较多见;②总诱导缓解率68.6%,使用DAE诱导方案1疗程CR率为40.1%;③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缓解率87.5%,平均CCR33个月;④进入巩固治疗的ANLL患儿中5例完成4次大剂量Ara-c强化治疗,其中3例CCR≥36个月。结论①儿童ANLL的1疗程CR率与诱导治疗的强度相关;②As2O3有助于降低APL患儿的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③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强化治疗有助于提高儿童ANLL的无病生存率。
何丽雅赖冬波佟莉贞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预后
55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1996年
我院1983~1993年共收治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55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全组55例均按1987年宝鸡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后确诊。男性33例,女性22例。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4岁。以学龄儿童多见。急性型48例,慢性型7例,仅有1例为先天性纯红再障。
佟莉贞赖冬波何丽雅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儿童
儿童急性白血病42例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在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儿童医院1999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42例AL患儿死亡病例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4个月~12岁5个月。42例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8例,未分型3例。结果12例患儿未经治疗早期死亡者10例,分别死于疾病浸润和颅内及肺出血。接受化疗的30例中早期死于出血者4例,中后期多死于骨髓抑制并发的感染,其中败血症14例,真菌感染3例,病毒感染1例,不明病原4例。23例化疗后完全缓解者中,复发16例(70%),累计28例次,50%发生在初治1a内。治疗相关死亡27例,占治疗总数的90%,主要死因为感染,其次为出血。细菌居感染病原之首。初诊时出血及高白细胞血症是白血病早期死亡的2大危险因素。结论应重视并纠正儿童AL治疗早期出血倾向,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积极防治诱导化疗中感染并发症,降低化疗相关病死率。
赵玉红佟莉贞
关键词:儿童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化疗前)凝血功能的探讨
2002年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早期(化疗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的出血症状进行分析,以探讨ALL患儿凝血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白血病出血合并DIC的诊断依据.
区小冰佟莉贞张力余一平
关键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小板无力症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mbocytopeniapurpura ,ITP)与血小板无力症的发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检查 5 6例确诊ITP的患儿父母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44 6% (2 5 /5 6)的患儿父母亲双方均患有血小板无力症 ;3 9 3 (2 2 /5 6)为父母中一方是血小板无力症患者 ,仅16 1% (9/5 6)为父母亲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结论 血小板无力症患儿并没有因为GPⅡb/Ⅲa的缺乏而降低了ITP发生的可能性 ;并且不排除血小板无力症患儿及其基因携带患儿的血小板膜上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具有刺激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抗原 ,或致这种抗原活性增强而诱发ITP的可能性。血小板无力症可能是影响ITP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何丽雅佟莉贞
关键词: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聚集功能IT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