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松林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微囊
  • 5篇细胞
  • 4篇肝细胞
  • 2篇原位
  • 2篇葡萄
  • 2篇人工肝
  • 2篇自组装
  • 2篇微囊化
  • 2篇脉管
  • 2篇化学物
  • 2篇化学物质
  • 1篇动脉
  • 1篇冻存
  • 1篇冻存保护剂
  • 1篇原代培养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生物人工
  • 1篇生物人工肝
  • 1篇生物型人工肝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8篇余松林
  • 8篇王加祥
  • 8篇韩宝三
  • 7篇彭承宏
  • 6篇黄芳
  • 5篇吴旭波
  • 3篇崔龙
  • 3篇董亚东
  • 3篇杜志勇
  • 2篇李宏为
  • 2篇张瑞
  • 2篇沈柏用
  • 2篇吴薇
  • 1篇匡杰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微囊搅拌实验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比较2种微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通透性,及细胞染色实验判断2种微囊包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区别。结果微囊搅拌100min后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100%,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5%,两种微囊机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溶液中加入FITC—BSA15min后,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4AU,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1.5AU,两种微囊对FITC—BSA的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肝细胞培养1周后细胞染色实验显示微囊中活肝细胞数为100%,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的活肝细胞数约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对于中分子量壳聚糖更适合于作微囊的材料。
王加祥韩宝三吴旭波余松林彭承宏
关键词:肝细胞微囊壳聚糖
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细胞微囊化为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存储提供了新的途径,低温保存是目前保存细胞的重要方法,技术日新月异,复苏细胞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的:分析近年来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相关研究,对微囊化细胞冻存技术的发展作一总结。方法:以"微囊,冻存"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1979/2010)及维普数据库(1989/2010),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以"Cryopreservation,Microencapsul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79/2010),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纳入含有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研究,排除其他形式细胞冻存的研究,结果以各种细胞微囊化后进行冻存处理后产生作用为指标,共检索到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随着生物人工肝与以及其他细胞移植研究的深入,对微囊化细胞的需要量将显著增加,微囊化细胞的低温保存技术已成为保正其顺利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微囊化细胞的低温保存技术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复苏后微囊化细胞的存活率和生物学功能都能保持较好的水平,但相关机制仍未完全阐清,各种冻存方法还需要优化。
余松林韩宝三杜志勇吴旭波吴薇王加祥黄芳李宏为沈柏用彭承宏
关键词:冻存保护剂
一种葡萄串状微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葡萄串状微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ACA微囊形成后,取半量继续交联壳聚糖形成ACAC,再与剩余的ACA混合通过静电吸引力自组装而形成的一个葡萄串状体系。该体系的形成没有添加微囊成分以外的化学物质,具有与原...
彭承宏韩宝三董亚东王加祥余松林黄芳崔龙
文献传递
一种葡萄串状微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葡萄串状微囊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ACA微囊形成后,取半量继续交联壳聚糖形成ACAC,再与剩余的ACA混合通过静电吸引力自组装而形成的一个葡萄串状体系。该体系的形成没有添加微囊成分以外的化学物质,具有与原...
彭承宏韩宝三董亚东王加祥余松林黄芳崔龙
改良胶原酶经腹主动脉灌注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良好的分离技术是获取高活性肝细胞的前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经门静脉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但该方法仍存在胶原酶用量大、操作繁琐、流程长、对设备要求较高等问题。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10只,按改良经腹主动脉灌注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重复10次分离肝细胞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并与已发表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体,采用Ⅳ型胶原酶经腹主动脉灌注,供体肝脏肝门部结构﹑肝上及肝下腔静脉封闭保留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肝细胞,经200目和300目筛滤过,滤过后的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分别以1000,500,300r/min离心各3min以纯化肝细胞,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纯度及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纯度高、形态完整、活性高。提示改良胶原酶经腹主动脉灌注消化法是一种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余松林韩宝三张瑞杜志勇吴旭波吴薇王加祥黄芳李宏为沈柏用彭承宏
关键词:原代培养胶原酶
肝细胞微囊化技术理论进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肝细胞分离技术日趋成熟,肝细胞移植成为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但供体短缺和免疫排斥反应,制约了其广泛应用。肝细胞微囊化有助于为肝细胞移植的推广应用提供大量的具有高度活性和良好功能的肝细胞。文章就肝细胞微囊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冻存提供了新的途径。
王加祥韩宝三吴旭波余松林黄芳匡杰彭承宏
关键词:微囊生物型人工肝肝细胞移植肝细胞
壳聚糖分子量对微囊的影响
@@ 目的:研究壳聚糖分子量对微囊的影响方法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对FITC-BSA通透性差异结果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机械强度大于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对FITC-B...
王加祥余松林董亚东崔龙韩宝三
关键词:微囊机械强度通透性
文献传递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近些年来生物人工肝相关的研究,对生物人工肝的发展作一总结。资料来源:以bioartificial liver,liver cell,hepatocyte culture,bioreactor为检索词,检索Ovid、SpringerLink数据库(1990-09/2008-09);以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为检索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库(1990-09/2008-09)。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有关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反应器及辅助装置的研究,排除生物人工肝免疫和动物传染的研究。结局评价指标:①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的来源、数量及培养方式。②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及主要结构膜的性质及类别。③生物人工肝供氧及温控装置的构成。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389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29篇进行分析。生物人工肝是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肝细胞,当患者的血液流经生物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以达到支持和治疗目的。它不但具有解毒功能,而且还能参与3大营养物质代谢,分泌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物质等,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较好地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临床上可作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措施。结论:生物人工肝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寻找理想肝细胞来源,长期维持肝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反应器设计等问题。
余松林韩宝三张瑞杜志勇吴旭波王加祥黄芳彭承宏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