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承宏

作品数:708 被引量:3,12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2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8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3篇手术
  • 169篇肝移植
  • 149篇切除
  • 136篇胰腺
  • 136篇肿瘤
  • 107篇细胞
  • 106篇切除术
  • 88篇术后
  • 88篇外科
  • 68篇十二指肠
  • 54篇胰十二指肠
  • 52篇十二指肠切除
  • 47篇移植术
  • 47篇胰十二指肠切...
  • 47篇胰腺肿瘤
  • 47篇腺肿瘤
  • 45篇十二指肠切除...
  • 44篇静脉
  • 44篇肝细胞
  • 43篇并发

机构

  • 57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3篇浙江大学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9篇南昌大学第一...
  • 8篇东南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宁波市第二医...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金华市中心医...
  • 4篇皖南医学院弋...
  • 4篇德国汉诺威医...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706篇彭承宏
  • 265篇李宏为
  • 257篇沈柏用
  • 146篇邓侠兴
  • 121篇周光文
  • 116篇陈皓
  • 89篇彭淑牖
  • 81篇韩宝三
  • 75篇刘颖斌
  • 70篇杨卫平
  • 67篇程东峰
  • 65篇詹茜
  • 61篇严佶祺
  • 56篇吴育连
  • 48篇金佳斌
  • 46篇申川
  • 43篇祝哲诚
  • 43篇邱伟华
  • 35篇肖卫东
  • 30篇江献川

传媒

  • 123篇外科理论与实...
  • 66篇中国实用外科...
  • 3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0篇肝胆外科杂志
  • 30篇中华普通外科...
  • 24篇中华外科杂志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1篇中华器官移植...
  • 20篇中国组织工程...
  • 15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篇中华消化外科...
  • 10篇肝胆胰外科杂...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8篇实用肿瘤杂志
  • 8篇中国普通外科...
  • 8篇中国普外基础...
  • 8篇诊断学理论与...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7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25篇2015
  • 31篇2014
  • 42篇2013
  • 32篇2012
  • 37篇2011
  • 41篇2010
  • 52篇2009
  • 50篇2008
  • 61篇2007
  • 55篇2006
  • 55篇2005
  • 41篇2004
7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2010年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受体CDl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以探讨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SD大鼠→SD大鼠原位100%(Ⅰ组)、50%(Ⅱ组)、30%(Ⅲ组)体积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于门静脉重新开放后1、3、6、12和24 h检测各组受鼠门静脉内毒素的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Ⅰ、Ⅱ组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血症高峰出现在术后1 h,随后下降,Ⅰ组在术后3 h接近正常,Ⅱ组在术后12 h接近正常;Ⅲ组高峰出现在术后6 h,在术后24 h接近正常.Ⅰ、Ⅱ、Ⅲ组再灌注后CD14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都在再灌注后3 h达到高峰,后渐下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原位100%、50%、30%体积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内毒素血症,供肝体积越小术后受者内毒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
王以巧鲍国清沈柏用汪小辉钱道海詹茜邓侠兴祝哲诚陶然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肝移植内毒素门静脉CD14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被引量:44
2001年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cm;游离胰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 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彭淑牖刘颖斌牟一平蔡秀军彭承宏吴育莲方河清曹利平沈宏伟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漏病例报告消化道肿瘤
肝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05年
程东峰彭承宏
关键词:WILSON病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技术预后评价医务人员
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4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旁21例,肾门附近8例,髂动脉旁3例,盆腔内2例,膀胱内2例,右心房内1例,肝内下腔静脉旁1例,肝门1例,胰头1例,小肠1例。2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腹主动脉旁和下腔静脉旁。瘤体最大者为11cm×13cm,最小为1.5cm×2.0cm。32例为良性病变,瘤体直径<5cm者23例,直径5~10cm者7例,直径>10cm者2例。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并两肺多发转移结节,1例并多发骨转移,1例并肝内多发转移和脊柱多发转移,瘤体直径均>5cm,其中>10cm者4例。CT定位符合率达100.0%(43/43),CT诊断符合率达93.0%(40/43)。结论CT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文强宋琦孙福康彭承宏金晓龙王卫庆宁光汪登斌陈克敏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术式合理选择被引量:3
2007年
彭承宏李勤裕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式肝十二指肠韧带术前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
阿霉素诱导热休克蛋白72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阿霉素(DXR)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热休克反应在肝脏长时间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供体大鼠术前按1 mg/kg由外周静脉注射DXR(DXR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8 h后行肝脏原位冷灌注,获取肝脏后将其在4℃UW液中保存48 h,然后行原位肝移植,再灌注1、3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性细胞因子(C INC)mRN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 IP-2)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2(HSP72)、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TNF-α、C INC、M IP-2水平。同时观察7 d生存率。结果DXR组TNF-αmRNA、C INC mRNA、M IP-2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DXR组HSP72表达显著,对照组基本无表达;DXR组NF-κB无表达,对照组显著表达。DXR组血清TNF-α、C INC、M IP-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XR组7 d生存率为50%,对照组为0(P<0.05)。结论DXR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使肝脏长时间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减轻;HSP72的诱导可抑制NF-κB激活导致的炎症反应,对肝实质细胞提供保护作用。
陈皓彭承宏邓侠兴邱伟华沈柏用杨卫平李宏为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类再灌注损伤
累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胰腺钩突肿瘤的临床分级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建立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的程度及临床分级,以指导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根据薄层增强CT及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摄影术(CTA)的检查结果,对143例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即T分级,分别为T1级(界限清楚型)、T2级(界限模糊型)、T3级(界限消失型)和T4级(界限“渗透”型,又称血管侵犯型)。分析术前T分级和手术中实际分级(S分级)的一致性。结果T分级中4种不同的临床分级与所选择的手术方式有明显差别,T1级和T2级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和97.4%,T3级和T4级分别为65.8%和21.7%。术前T分级与S分级具有一致性(U=15.96,P<0.01)。结论对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程度进行临床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胰腺钩突部肿瘤的解剖特点及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彭承宏程东峰周光文陶宗元陈泉宁林晓珠扬卫平李宏为
关键词:胰腺肿瘤肠系膜静脉X线计算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非壶腹周围癌治疗中的应用(附10例报告)
<正>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非壶腹周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2006 年7月间10例非壶腹周围癌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或复发胃癌6例,结肠癌2例,...
肖卫东李勇李学明揭志刚武彪杨兴龙彭承宏
文献传递
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总结联合静脉切除(vein resection,VR)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经验,讨论联合VR重建的PD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VR重建的PD 51例胰头部恶性肿瘤病人(VR+组)以及同期行标准PD的329例病人(VR-组)。结果:两组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联合VR重建的PD病人中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的PD 28例,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切除重建的PD 15例,联合PV与SMV切除重建的PD 8例。两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除静脉血栓)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VR+组病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VR-组。结论:联合VR重建的PD能安全施行,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刘学谦王新景董阳金佳斌邓侠兴沈柏用彭承宏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人肝细胞/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生物界面构建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建立与人肝细胞相容的微孔聚丙烯超滤膜杂化界面 ,为用聚丙烯中空纤维管构建生物人工肝的反应器奠定先期基础。方法 通过化学接枝聚合的方法在微孔聚丙烯超滤膜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 ,并结合微载体cytodex 3对人肝细胞L 0 2在其表面的生长特性进行检测评价。 结果同接枝前比较 ,接枝改性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的静态水相接触角由 78°± 5°降低为 2 7°± 4°(P <0 0 5 ) ,提高了亲水性 ,使人肝细胞L 0 2只在微载体cytodex 3表面生长 ,提高了培养肝细胞L 0 2的密度、活性和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的滤过效能。结论 在微孔聚丙烯超滤膜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是建立人肝细胞 /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相容生物杂化界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彭承宏韩宝三高长有马祖伟赵之明王涌刘宏张桂娣杨梅娟
关键词:肝细胞超滤膜微载体表面特性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