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之刚

作品数:127 被引量:5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9篇乳腺
  • 87篇腺癌
  • 86篇乳腺癌
  • 53篇肿瘤
  • 36篇乳腺肿
  • 36篇乳腺肿瘤
  • 36篇腺肿瘤
  • 15篇化疗
  • 14篇预后
  • 12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0篇免疫
  • 9篇乳房
  • 9篇手术
  • 9篇辅助化疗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结
  • 7篇乳头
  • 7篇乳腺疾病
  • 7篇病理

机构

  • 87篇山东大学第二...
  • 60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山东省胸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作者

  • 125篇余之刚
  • 40篇刘丽媛
  • 26篇王斐
  • 25篇高德宗
  • 24篇李亮
  • 24篇张强
  • 20篇孙靖中
  • 20篇李玉阳
  • 20篇于理想
  • 19篇黄淑亚
  • 15篇王斐
  • 14篇于理想
  • 13篇马忠兵
  • 13篇唐鲁兵
  • 10篇周飞
  • 9篇马榕
  • 8篇王成刚
  • 7篇傅勤烨
  • 5篇杨其峰
  • 5篇王建新

传媒

  • 14篇山东大学学报...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华乳腺病杂...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肿瘤防治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山东卫生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2篇中国抗癌协会...
  • 2篇山东抗癌协会...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15篇2023
  • 1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 MPVR重建技术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余之刚李玉阳赵素红甄军晖王戒张强高德宗李亮马忠兵修建军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持续、迅速上升,严重危及女性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如何能准确、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术前分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是本项研究的目的和初衷。经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专项立项支持(08...
关键词:
关键词:螺旋CT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保乳手术
乳腺癌中P21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通过探讨P21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乳腺癌组织中P2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21阳性产物染色定位于细胞核中,在乳腺癌中阳性率为80.5%。P21表达与ER、PR、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P21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张强田兴松余之刚
关键词:乳腺癌P21基因免疫组化基因表达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治疗被引量:7
2013年
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ductectasia,MDE)最早由Bloodgood在1923年提出。在对该病的不断研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ffs)”、“导管周围性乳腺炎(periductalmastitis)”等也被用于描述MDE。目前,学者们对以上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
王品余之刚吴剑姚欣敏罗静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
201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与体会被引量:34
2010年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的指南中,与乳腺癌相关的共有3种,分别是《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和《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践指南》。其中《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始于2006年,此后每年更新,已逐渐成为中国临床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余之刚李玉阳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和激惹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情绪状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乳房疼痛患者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乳房疼痛患者2 731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查体等资料,利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分析。结果乳房疼痛患者中,22.8%存在4项心理情绪问题(抑郁边缘/异常状态、焦虑边缘/异常状态、边缘/异常内向性激惹、边缘/异常外向性激惹),18.8%存在3项心理情绪问题,20.2%存在2项心理情绪问题,19.4%存在1项心理问题。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IDA抑郁、焦虑及外向性激惹维度评分随之升高(F=6.7~26.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疼痛评分高、低学历、低收入、吸烟及饮酒史等为乳房疼痛患者情绪问题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乳房疼痛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及内外向性激惹情绪发生率。疼痛程度与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发生密切相关。
于理想禚英杰刘丽媛王斐周飞相玉娟黄淑亚郑超傅勤烨高德宗李亮马忠兵张强余之刚
关键词:乳房疼痛抑郁激惹
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血管增殖与蒽环类药物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增殖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LSAB法)检测78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标本中CD-31的表达,并结合微血管计数和随访结果,用X...
余之刚杨其峰王建新付勤烨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增殖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化学疗法
文献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方式选择的思考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目前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已被临床广泛接受,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对于肿瘤较...
余之刚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12家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查体、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25-44岁青年组和45-75岁中老年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3684例,青年组2291例和中老年组1393例,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临床分型均以乳痛型(50.3%比42.7%,P<0.001)多见,病理表现均以腺病为主(67.9%比61.7%,P<0.001).中老年组乳腺癌检出率高于青年组,肿块型患者为著(9.4%比4.2%,P<0.001)。两组间生育特征、生活习惯及疲劳焦虑抑郁等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王斐申朔豪刘丽媛王顽蒋宏传滕理送范志民耿翠芝金锋唐利立张建国王翔王殊段学宁于理想周飞相玉娟黄淑亚郑超傅勤烨高德宗李亮马忠兵张强余之刚
关键词:乳腺疾病年龄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肥胖指脂肪组织在体内异常或过度的蓄积。它影响着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脂肪组织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或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相关的乳腺癌的关系受患者月经状态、乳腺癌家族史、体质指数等因素的影响。脂联素对乳腺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阻止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细胞的血管化、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乳腺癌的预防或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
尹庚申郭明明余之刚
关键词:乳腺肿瘤脂联素脂联素受体肥胖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23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breast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BIM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明,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很难与乳腺癌鉴别,并且其病理组织形态复杂,鉴别诊断困难,复发危险因素未知[1]。
李兆辉李亮周飞郑超周文重王斐余之刚
关键词: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预后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