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损伤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毒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毒性
  • 2篇血管
  • 2篇应激
  • 2篇脏毒
  • 2篇内质网
  • 2篇内质网应激
  • 2篇综合征
  • 2篇线粒体功能
  • 2篇介导
  • 2篇阿霉素
  • 2篇TRPV1
  • 1篇毒胡萝卜素

机构

  • 8篇怀俄明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任骏
  • 3篇张英梅
  • 2篇葛伟
  • 1篇毛新民
  • 1篇罗福玲
  • 1篇袁鸣
  • 1篇骆新
  • 1篇陈玉国
  • 1篇王烨
  • 1篇夏志
  • 1篇冉新建
  • 1篇李琳琳
  • 1篇张敏芳
  • 1篇王丽凤
  • 1篇陶义存
  • 1篇龙梅
  • 1篇皮耶罗·安特...
  • 1篇董峰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医学争鸣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he Leptin Paradox-A Treacherous Art in cardiac sequelae of obesity被引量:1
2009年
Leptin is the first identified obese gene product which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food intake, energy expenditur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Leptin initiates both hypertrophic and antihypertrophic effects on hearts in addition to its cardiac depressant effect. Circulating leptin levels correlate with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otal amount of body fat,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of cardia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ardiac function is present in both hyperleptinemic (db/db) and hypoleptinemic (ob/ob) mouse models. Leptin replenishment reconciles the compromised myocardial function in ob/ob mice, indicating the premises of leptin on heart function. Interestingly, elevated plasma leptin levels may trigger leptin resistance and serv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refore, physiological range of leptin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cardiac geometry and function whereas disrupted leptin signaling (hyperand hypoleptinemia) results in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aberrations leading to heart problem. Given that human obesity is a syndrome of leptin resistance, which is unlikely amenable to leptin treatment,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paralle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s of particular therapeutic value for obesityassoci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任骏
自噬在代谢综合征心血管损害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以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包括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IR)等。MS的主要后果为心血管损害,由其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的危害性明显超过单纯性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等各个组分的单独累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噬参与了MS心血管损伤的发生和发展。MS病理机制中的肥胖、IR、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等所致的心血管损伤过程均与自噬密切相关。该文就国际前沿对自噬在MS心血管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罗福玲任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损害自噬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从实验台到临床(英文)被引量:10
2015年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疾病之一,及时再灌注是限制心肌梗死面积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再灌注本身会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线粒体乙醛脱氢酶(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被广泛熟知为代谢乙醛的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LDH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ALDH2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功能紊乱,防止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突变型ALDH2*2基因编码的ALDH2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该基因的突变率在亚洲人群中约为40%。在亚洲人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紧密相关。因此,将ALDH2作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将很有前景。本文综述ALDH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探讨ALDH2的转化应用研究前景。
庞佼佼Linzi A.Barton陈玉国任骏
关键词:ALDH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损伤内质网应激
毒胡萝卜素通过NADPH氧化酶调节的线粒体功能异常促发心肌收缩功能障碍:Akt去磷酸化的作用
2012年
内质网应激通过何种机制促发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目前尚不清楚。近期有报道提出NADPH氧化酶参与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组织损伤,本研究旨在阐明NADPH氧化酶在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心肌机械损伤中的作用,同时说明Akt激活对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心肌异常的作用。以内质网应激的诱导剂毒胡萝卜素(1mg/kg和13mg/kg,
张英梅任骏
关键词:NADPH氧化酶收缩功能障碍毒胡萝卜素线粒体功能异常AKT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减轻高脂饮食所致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异常:胰岛素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2013年
肥胖一般与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水平降低、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心肌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旨在阐明IGF-1对高脂饮食引起的氧化、心肌形态及线粒体损伤的作用。分别以低脂和高脂饮食喂养FVB和心肌特异性IGF-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张英梅袁鸣凯瑟琳·M·布兰得利董峰皮耶罗·安特卫普任骏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高脂饮食胰岛素信号通路线粒体功能肌细胞收缩心肌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与代谢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潜能(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在内的代谢异常症候群,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过程中伴有脂肪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瘦素的分泌失调。这些改变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引起下丘脑饱食中枢的失衡。代谢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存在相关性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的联系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包括:氧应激,糖、脂代谢的改变,胰岛素、瘦素分泌异常,凋亡和自噬等。最新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反应(或未折叠蛋白反应)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个组织中被激活。下丘脑的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和瘦素、胰岛素抵抗有关。肝脏的内质网应激导致脂质沉积和胰岛素抵抗,而脂肪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触发炎症反应,调节脂肪因子的分泌。同时炎症反应可以进一步恶化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直接导致自噬的发生而自噬可进一步加剧内质网应激。这些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损伤机制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本文不仅综述了近期关于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分析了内质网应激在代谢综合征所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夏志张英梅任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肥胖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TRPV1介导的线粒体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应用阿霉素和其他蒽环霉素化疗的癌症病人药物心脏毒性是一个威胁生命的主要的副作用。线粒体醛脱氢酶(ALDH2)可减轻阿霉素所致毒性,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研究显示TRPV1通道通过调控线粒体膜去极化从而维持神经系统...
葛伟Asli F Ceylan王晓明任骏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TRPV1介导的线粒体损伤机制研究
葛伟Asli F Ceylan王晓明任骏
鞣花酸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鞣花酸(10、15、20μmol/L)进行干预,并设对照组(无鞣花酸)。WST-1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鞣花酸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鞣花酸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总蛋白(LAP亚型)表达及C/EBPβThr188位点磷酸化的影响。结果鞣花酸可浓度依赖性抑制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鞣花酸抑制C/EBPβThr188位点磷酸化(P<0.05),不同时间段抑制率分别为25.9%(2h)、37.1%(4h)、27.8%(8h)和25.2%(16h);对C/EBPβ总蛋白(LAP亚型)表达无影响。结论鞣花酸能抑制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EBPβThr188位点磷酸化,抑制脂肪形成过程中有丝分裂扩增而实现。
王丽凤蒙克嘎勒李琳琳冉新建龙梅张敏芳陶义存骆新王烨兰怡毛新民任骏
关键词:鞣花酸增殖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