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时丰

作品数:43 被引量:439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土壤
  • 11篇施肥
  • 7篇生物炭
  • 7篇棕壤
  • 6篇秸秆
  • 4篇地膜
  • 4篇地膜覆盖
  • 4篇玉米
  • 4篇膜覆盖
  • 3篇养分
  • 3篇养分释放
  • 3篇有机肥
  • 3篇炭基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教学
  • 3篇光合碳
  • 3篇肥力
  • 3篇肥料

机构

  • 4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沈阳市于洪区...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作者

  • 43篇付时丰
  • 18篇韩晓日
  • 11篇杨劲峰
  • 8篇汪景宽
  • 8篇李双异
  • 7篇安婷婷
  • 6篇孟军
  • 6篇罗培宇
  • 6篇战秀梅
  • 6篇杨旭
  • 5篇刘小虎
  • 5篇杨沫
  • 4篇孙良杰
  • 3篇杨丽娟
  • 3篇王岩
  • 3篇刘宁
  • 3篇孙振涛
  • 3篇牟林
  • 3篇于成广
  • 3篇黄玉威

传媒

  • 9篇土壤通报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杂粮作物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花生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中镉含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异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针对磷肥是农田土壤中镉的主要来源,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28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重金属镉含量变化及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高量有机肥会增加土壤中镉的含量,0-20 cm土层镉的含量高于20-40,40-60 cm土层土壤,说明镉在表土中积累与施肥有密切关系。试验区土壤中镉的背景值(1979年表层值)为0.712 6 mg/kg,约为棕壤土壤环境背景值的8倍,表明其镉的本底含量就很高,再加上人为耕作活动的影响,使镉快速累集、富集并达到污染的程度(Pi=Ci/Si=实测浓度/评价标准>0.85)。
韩晓日王颖杨劲峰付时丰刘宁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棕壤
沈阳市农业污染现状的初步调查被引量:19
2002年
区域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沈阳市蔬菜生产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污染问题。调查表明 ,蔬菜的硝酸盐污染状况非常严重 ,多数叶菜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超标 ,其中 ,茼蒿菜的硝酸盐含量高达6687.9/ mg·kg- 1 ,超标近 9倍 ;由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畜牧业生产专业村镇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已对沈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构成严重影响。
付时丰罗雪梅杜立宇陈新之梁成华
关键词:农业污染蔬菜畜牧业污染
地膜覆盖与施肥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作物秸秆不仅含有较高的有机碳,而且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秸秆还田是东北黑土地区培肥土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然而不同地膜覆盖(简称"覆膜")及施肥方式下秸秆碳(C)和氮(N)在土壤中的固持特征还不是很明确。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SOC)和秸秆氮对土壤全氮(TN)的贡献,探讨不同覆膜和施肥条件下秸秆碳和氮在土壤中固定的差异,以期为土壤肥力提升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覆膜与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覆膜和不覆膜(裸地)栽培条件下不施肥(CK)、单施氮肥(N4)和有机肥配施氮肥(M2N2)处理,在表层(0—20 cm)土壤添加13C15N双标记秸秆后在田间原位培养150 d,测定SOC含量及其δ13C值、TN含量及其δ15N值,分析SOC中秸秆来源C(13C-SOC)、TN中秸秆来源N(15N-TN)和土壤碳氮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施肥、覆膜及其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0.05)13C-SOC和15N-TN含量。整个培养期间,M2N2处理秸秆碳对SOC的贡献率(13C-SOC/SOC)和秸秆氮对TN贡献率(15N-TN/TN)平均分别为10.48%和3.18%;施肥(N4和M2N2)处理13C-SOC/SOC和秸秆碳残留率在覆膜方式下平均分别为12.65%和37.14%,不覆膜方式下分别为12.08%和34.50%。同一栽培方式培养第150天,N4处理13C-SOC/SOC和秸秆碳残留率平均分别为14.33%和39.40%,其他施肥处理平均分别为11.77%和33.21%;CK处理15N-TN/TN平均为4.56%,分别比N4和M2N2处理高26.00%和44.53%。培养第150天,秸秆氮残留率在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CK处理最高,平均为10.03%;不覆膜N4处理最低,为7.87%。无论覆膜与否,N4处理13M2N2C-SOC与15N-TN比值为32—39,其他施肥处理均<30。【结论】秸秆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存对覆膜与施肥的响应敏感。单施氮肥有利于秸秆碳在土壤中的积累和有机碳的更新,不施肥处理秸秆氮对土壤氮库的固定起正反馈效应,而有
王淑颖李小红程娜付时丰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汪景宽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肥
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备减碳负碳产品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备减碳负碳产品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农林废弃物数据库:创建碳交易平台,平台包括下级农户客户端和数据处理中心,使得农户可利用下级...
杨旭孟军韩晓日陈温福袁珺付时丰崔鑫孙强张一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04
2007年
通过对不同肥力水平黑土、棕壤、黄棕壤、红壤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较,研究和探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或无机肥施入土壤均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的含量,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土壤微生物量C、N从北到南的地带性变化规律不强。BC/BN及TC/TN从北到南逐渐减小,BC/TC及BN/TN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N与全C、全N均呈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薛菁芳高艳梅汪景宽付时丰祝凤春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氮土壤肥力
长期施肥棕壤大豆产量的演变及土壤氮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东北棕壤大豆产量的演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及土壤氮素累积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实现大豆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始于1979年的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轮作体系为玉米-玉米-大豆,选取其中的12个处理,分为化肥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有机肥区:单施低量有机肥(M_(1))、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_(1)N、M_(1)NP、M_(1)NPK);高量有机肥区:单施高量有机肥(M_(2))、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_(2)N、M_(2)NP、M_(2)NPK)。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大豆产量的演变规律以及39年轮作施肥对大豆氮素吸收与收获期土壤氮素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大豆平均产量均显著提高,且低量有机肥区和高量有机肥区大豆平均产量高于化肥处理,M_1NPK和M_2NPK处理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3 147和3 238kg·hm^(-2),较NPK处理提高了9.5%和12.7%。灰色-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年际可得趋势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区各处理大豆产量的变异系数最低,稳定性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YSI)较高,介于0.41—0.51,均高于高量有机肥区各处理。配施有机肥大豆季肥料贡献率提高,但低量与高量有机肥区差异不显著。配施有机肥39年,大豆植株吸氮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以低量有机肥区的M_(1)NPK处理最高,为314.2 kg·hm^(-2)。低量有机肥区,土壤矿质氮主要累积在0—60 cm土层,60—10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量较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0—8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高于M_(1)处理,可为作物吸收提供有效氮源,但80—100 cm土层矿质氮较上层土壤降低,减少了氮素淋失风险;其中,M_1NPK处理0—60 cm土层矿质氮累积最高,60—10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矿质
刘玉颖沈丰杨劲峰蔡芳芳付时丰罗培宇李娜戴健韩晓日
关键词:棕壤大豆矿质氮微生物量氮
一种生物炭-土壤混合物完全分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土壤混合物完全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待分离的生物炭——土壤混合样品,完全通过20目筛,配制1.8g cm<Sup>‑3</Sup>的碘化钠NaI重液,按照土液比1:10的比例混合加入...
孟军孙强袁鹤翀杨旭黄玉威付时丰张一杨沫崔鑫兰宇
长期地膜覆盖对棕壤水分含量和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剖面内0~60cm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从播种前期(4月20日)至大喇叭口期(6月30日)以及长粒期(8月15日)至作物收获后的结冰期(11月10日),在0~20cm和20-40cm这两个层次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高于裸地,而在40—60cm这个层次整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接近甚至低于裸地,同时长期的地膜覆盖保护了60-100cm的土壤水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0.40cm和40~100cm这两个层次土壤水储量均是覆膜高于裸地。因此地膜覆盖是干旱地区一种重要的保水措施。
刘顺国付时丰汪景宽王洪禄于树
关键词:地膜覆盖棕壤
旱田土壤氮淋失阻控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旱田土壤氮淋失是引起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从施肥管理(减量施肥和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灌溉制度、灌溉方式和保水剂施用)以及施用缓/控释肥和生物炭等新型的肥料和土壤改良材料等角度,综述了旱田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阻控技术措施,并从加强氮淋失阻控技术和田间监测管理的精细化发展需求,注重阻控技术措施的成本平衡,以及不同阻控技术措施的组装和集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可为促进我国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减少氮淋失造成的面源污染环境问题提供帮助。
付时丰许莹牛世伟杜立宇蒋明翰郭昆孙良杰
关键词:旱田氮淋失面源污染
地膜覆盖与施氮肥对光合碳在玉米-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地膜覆盖(简称"覆膜")与施肥是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固定的起点,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基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利用^(13)CO2对苗期玉米进行田间原位脉冲标记,分析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动态分配,探讨覆膜与施氮肥对其的影响,对深入认识土壤有机碳固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处理包括:裸地施氮肥(N4)、裸地不施肥(CK)、覆膜施氮肥(FN4)和覆膜不施肥(FCK)。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覆膜施氮肥提高了玉米茎叶和根的生物量,而裸地施氮肥却降低了玉米生物量。苗期标记后第1 h,玉米-土壤系统光合净固定^(13)C量为194~468 mg m^(-2),其中FN4处理净固定^(13)C量最高,^(13)C同化率为76.8%,其次为FCK和CK处理,平均约为51.7%,N4处理净固定^(13)C量最低,为31.8%;标记结束后(第30 d)^(13)C同化率平均约为36.0%。光合碳分配到茎叶的比例为48.1%~89.5%,根为3.6%~19%,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平均分别为9.27%和5.83%。FCK和FN4处理光合碳分配到地下部(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比例在标记后第1 d达到最高,分别为29.97%和39.10%,在标记后第30 d分别下降到23.41%和31.44%。CK和N4处理光合碳分配到地下部的比例分别从标记后第1 h的14.87%和11.98%增加到标记后第30 d的27.86%和48.22%。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与运转受植物生长和土壤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孙海岩安婷婷谢柠桧李双异付时丰吕欣欣程娜闫贺明汪景宽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氮肥光合碳玉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