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后乳腺癌患者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以及乳房重建满意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整形组(行保乳整形术)和乳房重建组[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比较干预效果、BREAST-Q量表评分和乳房美学效果。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保乳整形组患者72例,年龄(45±1)岁;乳房重建组患者72例,年龄(45±2)岁。乳房重建组和保乳整形组患者术后1年均生存,局部复发率[1.39%(1/72)比2.78%(2/72),χ^(2)=0.34,P=0.560]、远处转移率[1.39%(1/72)比1.39%(1/72),χ^(2)=0.00,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房重建组BREAST-Q量表乳房满意度评分高于保乳整形组[(87±6)分比(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P<0.001);两组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胸部生理健康、放疗不良影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房重建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高于保乳整形组[95.83%(69/72)比69.44%(5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后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相近,在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胸部生理健康、放疗不良影响方面亦未显示出差异,但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乳房美学效果更佳,且患者对乳房满意度更高。
- 于磊张华一杜欢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
-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关文献资料。结果该病例系右乳巨大纤维腺瘤术后复发就诊,术后病理示:右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化SMA(+),ALK-1(-),MCK(-),S-100(-)。结论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发病罕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不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
- 赵二保于磊郭向阳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肌组织
- 太原市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太原市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筛查结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城市社区为研究现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为45~74岁的所有常住居民(具有太原市户籍且居住在太原市3年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已明确诊断的肿瘤患者及其他正在治疗的有严重内外科疾病患者,通过问卷收集人群基本资料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并从项目医院进行临床筛查获取筛查结果,计算人群癌症高危率、阳性病变检出率、疑似病例检出率。结果共有5878名居民参与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评估为癌症高危人群3003例(51.09%),各癌种阳性病变检出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癌(3.87%,21/542)、上消化道癌(13.88%,78/562)、结直肠癌(15.78%,71/450)、乳腺癌(25.79%,122/473)、肺癌(54.92%,536/976),其中,男性除肺癌、肝癌阳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外,其余癌种均低于女性;各癌种疑似病例检出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癌(0,0/542)、上消化道癌(0.55%,3/562)、肺癌(0.71%,7/976)、乳腺癌(2.75%,13/473)、结直肠癌(3.11%,14/450),其中,男性肺癌疑似病例检出率高于女性,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疑似病例检出率低于女性。结论太原市2020年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依从性较好,但阳性病变检出率与疑似病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癌症防控形势不容忽视,需做好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同时探索更合理的筛查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癌症筛查效果。
- 杜欢王昕琛于磊
- 关键词:肿瘤
- 健康管理理念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 2022年
- 肿瘤在本质上属于基因病,遗传、各种环境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引起肿瘤[1]。近年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肿瘤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数据调查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居于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2]。基于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肿瘤防治效果是未来医疗领域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杜欢于磊
- 关键词:居民死亡原因肿瘤防治肿瘤抑制基因致癌因素原癌基因基因病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胸壁修复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胸壁修复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3岁女性,因左乳肿物并广泛侵犯皮肤,左腋下肿大淋巴结行左乳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为浸润性癌伴随淋巴结转移,分期为T4N2M0,ⅢB期。先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6个周期,后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术+胸壁修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9个月未发生远处转移,生命质量良好。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术+胸壁修复术可用于因乳腺病变范围过大而无法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 于磊张华一杜欢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 乳腺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NKT与NKG2D活化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T、CD4+CD25+T、CD127及自然杀伤T细胞(NKT)、活化受体NKG2D进行检测,以研究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T、CD4+CD25+T、...
- 于磊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活化受体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相关METTL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相关工具,对甲基转移酶样(METTL3)基因及蛋白进行结构及功能方面的分析。方法利用NCBI、STRING、Protscale等数据库或软件对METTL3的结构、功能、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做出预测分析。结果METTL3基因编码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及跨膜结构,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及胞质内。METTL3蛋白在人体内多种正常组织及器官中均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主要参与核算甲基化及调节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同时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迁袭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ETTL3具有特殊的三级结构,且拥有多个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由METTL3突变所引起的肿瘤原发病例中,原发于乳房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经系统地分析及预测,对METTL3基因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郭向阳曲隽渊薛登峰梁帅李嘉刘慧娟于磊
-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类乳腺肿瘤生物信息学
- 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弹性及创伤性成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癌症,在我国女性癌症中,乳腺癌患病率居首位,且每年递增速度在3%~4%,诸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乳腺癌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但患者内心情绪,会对手术效果、术后康复产生直接影响[1]。因此,临床需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改善不良心理,确保术后尽快康复[2]。
- 于磊杜欢
- 关键词:自身疾病合理情绪疗法乳腺癌根治术心理弹性术后康复
- 乳腺癌术前肿物切除活检对亚甲蓝腋窝前哨淋巴结染色成功率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物切除活检对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染色成功率有无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SLNB的cT1~2N0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174例,其中术前行肿物空芯针穿刺活检98例,术前行肿物切除活检76例。比较2组患者行亚甲蓝SLNB的检出率有无差异,以及分析肿物切除活检组中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组成功发现前哨淋巴结的有91例,染色成功率为93%,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0.9)枚,肿物切除活检组成功发现前哨淋巴结的有68例,染色成功率为89%,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1.0)枚,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是否伴有脉管癌栓可能与乳腺肿物切除活检后的乳腺癌患者SLNB检出率有关(P=0.012,P=0.034)。结论术前肿物切除活检对乳腺癌患者行亚甲蓝SLNB检出率并无显著影响,但对于体质量指数偏大、有脉管癌栓的患者应该慎重。
- 郭向阳曲隽渊薛登峰梁帅李嘉刘慧娟于磊赵旭晔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乌苯美司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接受放化疗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加用乌苯美司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乌苯美司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3组作为对照X组、接受乌苯美司治疗3个月的试验A组以及接受治疗6个月的治疗B组,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总T细胞百分数、CD3^(+)CD4^(+)/CD3^(+)CD8^(+)细胞比值以及NK细胞的百分数来分析乌苯美司在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并在研究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X组总T细胞百分数、CD3^(+)CD4^(+)/CD3^(+)CD8^(+)细胞比值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数在治疗前后与A、B 2个治疗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加用乌苯美司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乌苯美司对于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是安全且可靠的。
- 郭向阳梁帅李嘉曲隽渊于磊赵旭晔
- 关键词:乌苯美司乳腺肿瘤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