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 作品数:90 被引量:313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胸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后心肌酶变化的对比研究
-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后心肌酶变化的情况.方法:将我院1998年4月~2002年3月良性胸部疾病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胸腔镜组和小切口组,分析术后两组患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6天,小切口组LDH...
- 马山于磊李建业张云峰
-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心肌酶检测开胸手术
- 文献传递
- 食管内翻拔脱手术在喉咽部肿瘤及颈段食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手术在颈部肿瘤(喉咽部及颈段食管)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颈部肿瘤(喉咽部及颈段食管)患者238例。男135例,女103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2岁。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腹部手术96例,腹腔镜手术142例。分别对腹部术中出血量、腹部手术时间及术后腹腔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临床特征比较,t检验进行临床指标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无术中死亡。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管状胃经原食管床牵拉至颈部,完成颈部吻合。1例(0.70%)因主动脉撕裂中转开胸,无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无切口感染及伤口液化。开放手术组1例(1.04%)行脾切除,2例(2.08%)切口感染,3例(3.12%)伤口脂肪液化。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术中腹腔出血量分别为(187±28)ml和(79±23)ml(t=1.836,P=0.032);两组术后腹腔引流量分别为(172±33)ml和(56±24)ml(t=1.964,P=0.0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33)min和(118±27)min(t=1.224,P=0.20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下食管内翻拔脱手术在喉咽部肿瘤及颈段食管肿瘤治疗中具有切口美观、手术创伤小、术野显露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符合微创治疗理念。无气腹悬吊装置的应用较好得解决了食管拔脱后纵隔压迫止血及无气腹状态下牵引管状胃至颈部的关键环节,使腹腔镜技术得以应用。但此类手术需严格把握指征,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张云峰于磊柯冀
- 关键词:食管内翻拔脱术
-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500例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经验,对比胸腺瘤和非胸腺瘤MG患者的术后效果,分析胸腔镜联合纵隔镜和单纯胸腔镜治疗非胸腺瘤IVIG的远期效果。方法2001年至2011年,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患者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胸腺瘤和术中是否联合纵隔镜分组:胸腔镜胸腺瘤组(A组)118例,胸腔镜非胸腺瘤组(B组)301例,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非胸腺瘤组(C组)81例。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95例。A组手术(128.5±77.8)min,术后24.6%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B组手术(111.3±31.6)min,术后11.0%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C组手术(145.0±71.6)min,术后9.9%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11年,A、B、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SR)分别为28.7%、37.3%、36.5%。无病生存曲线示术后3年B、C组CSR高于A组,术后5年C组CSR高于B组。术后第5年C组CSR接近60%,B组为50%,而A组仅为36%。结论胸腔镜基础上联合纵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清除颈部、前纵隔脂肪组织及异位胸腺更为彻底,远期效果更加理想。与非胸腺瘤MG患者相比,胸腺瘤MG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 于磊张晓君景筠李飞张云峰马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胸腺切除术
- 胸腺瘤同时伴自身免疫性肠炎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1例
- 2023年
- 22岁男性患者, 因腹泻1年, 发现前纵隔占位4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 每天6~8次水样便, 伴乏力、里急后重, 体质量下降20 kg。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查体可闻及肠鸣音活跃。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前纵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肿物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胸腺瘤。肠镜检查显示小肠黏膜绒毛感不明显, 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显慢性炎症, 绒毛钝缩, 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减少;结肠黏膜光滑, 显光亮, 病理提示结肠黏膜显慢性炎症, 隐窝杯状细胞减少, 部分区可见较多凋亡小体;倾向于自身免疫性肠病。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劈开前纵隔肿物切除术, 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B1型胸腺瘤。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并在术后2周内症状迅速恶化, 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TNI、BNP、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35。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并行激素冲击治疗。术后3个月, 患者脱离呼吸机, 无呼吸困难, 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0.55, 大便正常, TNI、BNP、CK-MB和LD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 杜鑫于磊李飞余振于鑫韬崔健
- 关键词:胸腺瘤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潘氏细胞水样便
- 胸腔镜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仅于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B组和C组分别于术中在胸腔镜下给予0.375%及0.5%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然后于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12、18、24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量表(Prince Henry pain scale,PHP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镇痛药物次数,以及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h,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术后24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6h,A组的PHPS评分明显高于B、C组,术后12h,A组的PHPS评分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次数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恶心、呕吐、头晕等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镇痛泵联合胸腔镜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静脉镇痛泵镇痛,操作简单、安全,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柯冀佟凡崔健马波波于磊
-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肋间神经阻滞胸腔镜术后镇痛
-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被引量:27
- 2006年
- 马山于磊张云峰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切除治疗胸腔镜
- ^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发现胸腺瘤一例
- 2008年
- 患者女,61岁。因间断性胸闷、憋气3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Ⅲ级。入本院后体格检查无阳性特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为除外微血管病变,又行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心肌断层显像,仪器为美国ADAC公司VERTEX双探头SPECT仪,结果未见异常,但发现心脏上方一圆形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1)。建议行CT检查,结果示左前纵隔一大小约3.0cm×3.0cm肿物。遂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胸腺瘤,AB混合瘤型。
- 李眉于磊戴皓洁
- 关键词:^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胸腺瘤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PECT仪
- 食管测压指导Nissen胃底折叠术3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总长度(LESL)在Nissen胃底折叠术中的监测价值.方法:2003-2007年利用食管测压指导短松式Nissen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31例.采用台式高分辨八通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液导法测定.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LESP和LESL、术后并发症、手术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术中LESP较术前升高10-12mmHg.LESL较术前长1-1.5cm.术后随访2年以上,手术有效率96.5%.全组仅1例24hpH监测有明显酸反流,但无症状.结论:通过抗反流手术加术中测压,能够更准确判断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 蒋菁梅于磊刘晶白伟杜彦丽
- 关键词:胃底折叠术术后疗效
- 胸腺瘤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2023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 杜鑫于磊于涛张云峰张葆勋柯冀余振杨兴国李飞于鑫韬崔健
- 关键词:胸腺瘤预后列线图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经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确诊的 5 2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并食管炎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Nissen手术 4 7例、Hill手术3例、Boerema手术 1例、Rampal手术 1例 ,于术前、术后进行 2 4h食管pH值和食管压力监测。以健康志愿者 30例为对照组 ,行 2 4h食管 pH值和食管压力监测。 结果 手术组患者术前均存在食管下括约肌的松弛和酸反流 ,术后则明显改善。 5 2例随访患者中疗效优者 33例 (6 3% )、良者 14例(2 7% )、欠佳者 3例 (2例吞咽困难、1例反流 ,占 6 % )、差者 2例 (2例复发 ,占 4 % )。结论 应完善术前检查及正确、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以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术式以经腹短松式Nissen术为最佳。
- 于涛曾多李建业于磊
- 关键词: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外科手术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