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子翔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进境
  • 5篇检疫
  • 4篇检疫鉴定
  • 3篇致病性测定
  • 3篇花叶
  • 3篇花叶病
  • 3篇花叶病毒
  • 3篇环斑病毒
  • 3篇斑病
  • 2篇葡萄
  • 2篇线虫
  • 2篇棉花
  • 2篇棉籽
  • 2篇免疫
  • 2篇枯萎
  • 2篇枯萎病
  • 2篇枯萎病菌
  • 2篇分子检测
  • 2篇PCR
  • 2篇SYBR

机构

  • 15篇上海出入境检...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西省棉花研...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伊犁出入境检...

作者

  • 15篇于子翔
  • 13篇于翠
  • 12篇杨翠云
  • 6篇陈舜胜
  • 5篇宋绍祎
  • 4篇孙娟
  • 4篇胡培龙
  • 3篇焦彬彬
  • 3篇俞禄珍
  • 2篇戚龙君
  • 2篇易建平
  • 2篇胡亚萍
  • 2篇张露茜
  • 1篇黄卫昌
  • 1篇李丽
  • 1篇吴东妮
  • 1篇董萍
  • 1篇吴建祥
  • 1篇陈仲兵
  • 1篇乔艳艳

传媒

  • 6篇植物检疫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境棉籽中棉花枯萎病菌的检疫鉴定和监控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对从澳大利亚进境的多批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3株疑似棉花枯萎病菌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形态学观察表明: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均产生典型的棉花枯萎病菌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前者呈镰状或椭圆形弯曲,后者呈假头状着生,多数为单孢,卵圆形;用通用引物ITS4/ITS5和特异引物FOV-F/R扩增,分别获得518 bp和354 bp的DNA片段,测序后通过BLAST比对表明,其与GenBank中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序列同源性为100%,;致病性测定表明:3个菌株均可侵染棉花并致其萎蔫死亡。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鉴定为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加强进境棉籽的检疫和病害监控,是防止该真菌扩散和传播的有效方法。
孙娟陈舜胜乔艳艳于子翔于翠杨翠云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菌
上海郊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和防治对策被引量:7
2013年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蔬菜基地温室内发现大量黄瓜植株发病,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皱缩和变形等症状,发病率达50%以上。经DAS-ELISA、RT-PCR和摩擦接种试验鉴定,发现引起黄瓜发病的病原生物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胡亚萍董萍赵驾浩张艇于子翔于翠杨翠云
关键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进境玫瑰鲜切花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鉴定
2017年
近期上海口岸连续多次从进境的玫瑰鲜切花中检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通过DAS-ELISA、RT-PCR、SYBR Green I实时荧光RT-PCR和序列分析等4种方法分别检测和复验该病毒,结果均为阳性,由此确定从进境玫瑰鲜切花中检出了PNRSV。同时本文分别检测玫瑰叶片、花瓣、茎干和花萼,结果均带有PNRSV,确定该病毒系统侵染玫瑰。
于子翔宋绍祎徐之雯杨翠云胡培龙徐飞于翠
关键词:李属坏死环斑病毒SYBR
植物携带检疫性病原生物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的研制及应用
杨翠云陈定虎于翠焦彬彬管维刘恭源胡亚萍于子翔胡培龙宋绍祎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与植物及植物产品相关的国际贸易日趋频繁,一方面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因携带多种检疫性病原菌威胁中国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打破国外农产品的技术壁垒也一直是中国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该项目自2005年开...
关键词:
关键词:筛查方法
进境棉籽中胶孢炭疽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对一批澳大利亚进境的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棉籽上分离到1株疑似胶孢炭疽病菌的菌株CG-9296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G-92963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筒形;分别用真菌通用引物、特异引物对CG-92963进行扩增和测序,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序列同源性为100%;该菌不仅侵染棉花,还侵染芒果和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CG-92963鉴定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孙娟陈舜胜于子翔于翠杨翠云
关键词:棉籽
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从新疆葡萄上检出8种病毒被引量:4
2018年
Kreuze et al(.2009)发现病毒特异的小RNA(small RNA,sRNA)为多拷贝的重叠序列,推测可通过深度测序技术获得病毒的大量sRNA序列,经拼接和比对分析后能高效鉴定病毒种类。目前,利用sRNA深度测序技术已在作物和昆虫上发现多种病毒(Liu et al.,2011;He et al.,2015)。2013年本课题组在葡萄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伊犁州部分地区的葡萄在种植4-5年后,叶片黄化、变小,整个植株矮化.
于翠乾义柯于子翔陆平陈仲兵易建平
关键词:病毒种类测序技术小RNA葡萄RNA序列病害调查
进境苹果果实中苹果牛眼果腐病菌的检疫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对来自美国的苹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结果在果实中分离到1株疑似苹果牛眼果腐病菌的菌株Nk-2968。对其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菌株Nk-2968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经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及β-tubulin引物(Bt-T2m-Up/Bt-LVL-Lo)分别扩增和测序,菌株Nk-2968与Gen Bank中登录号AF281462.1、HG793110.1和HG793112.1的菌株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病菌接种苹果8 d后开始发病。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Nk-2968鉴定为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kienholzii)。这是我国口岸首次在进境的苹果果实上截获该危险性有害生物。
张露茜胡培龙李薇于子翔焦彬彬易建平于翠杨翠云
关键词:分子检测致病性测定
一种牧草种子中粒线虫虫瘿的快速分离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为实现牧草种子中粒线虫虫瘿的快速分离,本文采用一种快速分离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该快速分离方法与直接挑取虫瘿法相比,虫瘿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工作时间由平均25 min降低至5 min,大大节省了虫瘿分离时间。本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牧草种子中粒线虫虫瘿的日常检测。
俞禄珍宋绍祎于子翔戚龙君
关键词:虫瘿牧草种子
香石竹环斑病毒多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2012年
以香石竹环斑病毒(Carnation ringspot virus,CRSV)的5个分离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快速检测香石竹环斑病毒的多种PCR方法。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灵敏度都比DAS-ELISA的灵敏度高,其中SYBR Green RT-PCR的灵敏度最高,可检测CRSV RNA的最低量是6.4pg。免疫磁珠RT-PCR(IMS-RT-PCR)和普通RT-PCR最低可从400ng的带毒叶片中检出CRSV,而免疫捕获RT-PCR(IC-RT-PCR)最低灵敏度可从40ng的带毒叶片中检出CRSV,是普通RT-PCR的10倍。
崔学慧陈舜胜于子翔于翠杨翠云
关键词:香石竹环斑病毒SYBR
无花果树苗中截获的无花果孢囊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上海口岸从旅客携带进境的树苗中分离到1种孢囊线虫属的2龄幼虫,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为无花果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ci Kirjanova,1954)。该2龄幼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为:体长409.9~454.4μm;唇环3个;口针发达,长22.6~24.0μm,基部球圆形略向前倾斜;侧线4条;尾长圆锥形,末端细圆,尾部透明区长24.7~30.5μm,约占尾长的1/2。序列分析显示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无花果孢囊线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9.48%~99.90%,序列差异为1~5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无花果孢囊线虫处于一个聚类组内。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报道截获无花果孢囊线虫。
宋绍祎俞禄珍戚龙君于子翔
关键词:系统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