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国强

作品数:83 被引量:61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9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降雨
  • 13篇石流
  • 13篇泥石
  • 13篇泥石流
  • 12篇地下水
  • 12篇黄土高原
  • 9篇渠灌区
  • 9篇洛惠渠
  • 9篇洛惠渠灌区
  • 9篇灌区
  • 8篇土壤
  • 8篇径流
  • 8篇产沙
  • 7篇三眼
  • 6篇地质
  • 6篇植被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6篇侵蚀产沙
  • 6篇网络

机构

  • 50篇中国地质调查...
  • 48篇西安理工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国土资源部
  • 5篇西北大学
  • 5篇陕西省环境科...
  • 4篇长安大学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新华水利水电...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国务院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黄委会天水水...

作者

  • 83篇于国强
  • 34篇李占斌
  • 23篇李鹏
  • 19篇张茂省
  • 12篇裴亮
  • 11篇王根龙
  • 9篇贾莲莲
  • 8篇张霞
  • 6篇杜中
  • 6篇王理明
  • 6篇鲁克新
  • 6篇朱立峰
  • 5篇陈磊
  • 5篇邹兵华
  • 4篇张江华
  • 4篇陈华清
  • 4篇刘瑞平
  • 4篇徐友宁
  • 4篇柯海玲
  • 3篇何芳

传媒

  • 10篇西北地质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利水电技术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第七届全国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三眼峪泥石流以往防治措施的反思被引量:7
2011年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惨重,引起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以往的防治工程在这次特大泥石流中彻底被摧毁,防护能力完全失效,对此应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浆砌块石拦挡坝抗泥石流冲压强度不足,泥石流流量与排导工程断面不匹配,排导沟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和弯道过多曲率较大等结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可作为灾后治理工程方案论证的借鉴。
王根龙张茂省赵成胡向德于国强曾庆铭
关键词:行洪能力
黄土区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产沙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降雨及径流所引起的水力侵蚀产沙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不同下垫面降雨侵蚀产流、产沙、入渗等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强90mm/h时,原生地径流量最大,达到28.4L/min,林草地径流量最小,在4.1~7.6L/min之间波动,雨强120mm/h时规律保持一致,原生地达到36.05L/min,林草地为6.85~10.88L/min;产沙量规律为荒地最大,林草地最小,荒地在两种雨强下产沙量分别为45.77~252.94g和52.76~162.48g,林草地分别为2.82~6.99g和7.33~40.24g;入渗规律为林草地最大,原生地最小,其中小雨强时林草地入渗率为1.18mm/min左右,原生地为0.09mm/min左右,大雨强时林草地为1.42mm/min左右,原生地为0.12mm/min左右。这些规律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产沙量与径流量大时其入渗率就小。说明地表有植被覆盖时可以增大入渗率,减小径流,产沙量。雨强不同时其规律保持一致。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为相关的模型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持,也可为今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贾莲莲李占斌李鹏于国强陈磊
关键词:模拟降雨侵蚀产沙径流
基于三眼峪特大泥石流降水特征的灾后重建工程设防标准的讨论被引量:2
2011年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举世瞩目,灾难发生后泥石流隐患依然存在,灾后重建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灾后重建工程设防标准的确定问题。通过分析激发"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本次降水具有强度大、历史短,局地性强的特征。基于此,建议灾后重建工程的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根据本次降水的特征,考虑最不利的极端条件下即按此次降水雨强涵盖整个三眼峪流域范围所产生的最大流量。
朱立峰胡向德于国强李政国丛凯孙鑫
关键词:泥石流降水特征设防标准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王根龙李军于国强赵成胡向德李瑞冬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地形条件
基于泥石流平均流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研究
支持向量机是基于统计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学习方法,在非线性回归预测方面具有良好外推能力,尤其适合小样本统计学习问题。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蒋家沟泥石流平均流速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支持向量...
于国强张茂省王根龙
关键词:泥石流支持向量机
坡面草带分布对坡沟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及其优化配置被引量:16
2019年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径,提出了低覆盖度下调控侵蚀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从减水减沙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草带布设更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水蚀动力的角度,草带对其坡面上方来水来沙和下方径流产沙的水蚀动力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分别发挥出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水土保持功效,且这2种功效调控侵蚀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与草带布设位置密切相关。草带位于坡面中下部,兼具较好的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依靠缓流拦沙的功效可以有效减缓坡面范围内的侵蚀强度;依靠滞流消能的功效能够有效减缓坡面下部和沟道范围内的侵蚀程度。植被在坡沟系统中的位置参数指标与侵蚀产沙量之间满足二次幂函数关系,该指标在0.571~1.200之间,为植被调控侵蚀最优布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布设植被,能够有效发挥出植被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坡沟系统植被配置对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以及对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张霞张霞李鹏李鹏李聪
关键词:降雨坡沟系统优化配置
不同植被格局下凸型坡径流流速时空变化及产沙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下凸型坡水蚀动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侵蚀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坡条件下径流流速呈现出极强的空间波动状态,随水力断面与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空间变化态势,导致侵蚀最为严重的部位出现在上坡上部和下坡上部。将草带布设于与坡顶距离60%~80%位置处对径流流速影响较大,降幅为22%,蓄水效益和减沙效益分别为12%和69%,能够较好地发挥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出与径流流速相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随着草带距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径流量和产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植被通过调控水蚀动力过程实现了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调控。在此过程中,植被的空间配置方式改变了径流流速时空变化特征,从而对水蚀动力过程起到了很大程度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植被、冲刷与水蚀动力过程之间耦合关系的理解。
张霞李鹏李占斌于国强李聪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被引量:63
2010年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侵蚀产沙、径流、地表糙度和入渗规律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水沙调控作用大小依次为:植物根系,整个坡面植被,坡面下部植被和坡面上部植被。林草地具有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措施功效,该机制通过植物根系对水沙的调控作用实现;草地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该机制通过地表植被对水沙的调控作用体现。累计产沙量随累计径流量呈幂函数递增趋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面径流产沙过程分为发育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植被覆盖度越大,地表糙度变化越小。
于国强李占斌李鹏张霞陈磊贾莲莲
关键词:土壤侵蚀植被类型模拟降雨坡面径流
舟曲地区泥石流降雨临界阈值被引量:9
2017年
合理的降雨阈值是确定区域暴雨泥石流减灾防灾的关键。为了探求诱发舟曲地区泥石流的降雨阈值,本研究以舟曲三眼峪、罗家峪为例,研究了在前期含水量一般(湿润)和干旱两种条件下,触发不同预警级别泥石流的降雨雨强与历时函数关系,采用水文学方法计算了不同频率下洪峰流量以及对应的不同规模泥石流启动降雨量阈值。结果表明:在前期含水量干旱和一般条件下,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红色Ⅰ级降雨预警值为56.10 mm/h和50.86 mm/h、橙色Ⅱ级预警值为40.70 mm/h和37.87 mm/h、黄色Ⅲ级预警值为31.74 mm/h和29.88 mm/h、蓝色Ⅳ级预警值为23.83 mm/h和21.69 mm/h,预备Ⅴ级预警值为7.31 mm/h和15.69 mm/h、预备Ⅵ级预警值为10.16 mm/h和9.48 mm/h;不同预警级别条件下的降雨雨强与降雨历时成I=α×D~β幂函数关系,和数值在不同预警级别下成规律性变化;能够诱发舟曲地质灾害的降雨特征可分为两种:一是降雨雨强大的单峰型短历时强降雨("点雨");二是降雨雨强小、持续时间较长的"绵绵细雨"。研究成果可作为舟曲区域暴雨泥石流监测预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徐继维于国强张茂省丛凯
关键词:水文学泥石流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降水是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利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结果表明:林地蓄水保土效果显著,初始产流时间在25m in左右,土壤侵蚀速率仅为裸地的8%.累积径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时间呈线性增加,关系为Y=aX-b,径流系数a表现为:裸地>撂荒地>草地>林地.径流和泥沙的迁移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泥沙结合态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其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径流中养分浓度.与裸地的碳、氮和磷养分流失总量相比,撂荒地分别占47.9%、60.8%和46.1%,草地占22.5%、14.4%和17.4%,林地占1.4%、2.8%和2.6%.林地和草地水土保持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控制面源污染.
陈磊李占斌李鹏于国强贾莲莲
关键词:径流泥沙林地草地养分流失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