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蓓

作品数:40 被引量:32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代谢组学
  • 15篇代谢
  • 7篇心肌
  • 7篇心肌缺血
  • 7篇缺血
  • 6篇色谱
  • 6篇相色谱
  • 5篇代谢组学研究
  • 5篇新药
  • 5篇液相色谱
  • 5篇质谱
  • 5篇诺塞林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药物
  • 4篇液相
  • 4篇人血浆
  • 4篇中医
  • 4篇耐受性
  • 4篇不确定度

机构

  • 2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0篇北京医院
  • 5篇江苏省中医院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石家庄制药集...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食品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总参谋部
  • 1篇四川百利药业...
  • 1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40篇严蓓
  • 19篇王广基
  • 15篇阿基业
  • 13篇胡欣
  • 12篇郝海平
  • 12篇史爱欣
  • 11篇查伟斌
  • 10篇刘林生
  • 10篇顾胜华
  • 9篇曹国颖
  • 9篇张颖
  • 9篇李可欣
  • 8篇薛薇
  • 8篇李扬
  • 8篇郑媛婷
  • 7篇孙建国
  • 7篇李敏
  • 7篇董凡
  • 5篇黄青
  • 5篇闫记灵

传媒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Chines...
  • 3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Journa...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八次全国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的浓度
2021年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用HPLC-MS/MS测定。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HILIC Silica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流动相: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15∶85(v∶v),等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方法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RM)进行化合物检测,其中氢氯噻嗪及其内标氢氟噻嗪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监测离子对分别为m/z 296.0→m/z 269.0、m/z 330.0→m/z 239.0;氨苯蝶啶及内标d5-氨苯蝶啶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监测离子对分别为m/z 254.0→m/z 237.0和m/z 259.0→m/z 242.0。结果血浆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 ng·mL^(-1)和0.2~120 ng·mL^(-1),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9~1.00。日内、日间准确度在-15%~15%,精密度均小于15%,血浆基质对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测定无干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的HPLC-MS/MS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能够快速测定血浆样品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浓度,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可用于临床样品的分析。
齐文渊李博薛薇严蓓杨蕾李可欣史爱欣
关键词:氢氯噻嗪氨苯蝶啶血浆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在中药方剂整体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33
2009年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王广基郝海平阿基业严蓓查伟斌
关键词:代谢组学
北京医院2008—201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例的用药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8--201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IS系统与美康“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软件,提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断含“狼疮”的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药医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住院总人次为576,男女比例约1:9,年龄主要在20~49岁(55%~80%);②使用最多的2种激素是甲泼尼龙和泼尼松。其中,注射剂主要用于冲击治疗(常用剂量为1000mg),片剂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常用剂量为甲泼尼龙4mg,泼尼松10mg);③硫酸羟氯喹片是使用最多的免疫抑制剂,其次是中药制剂白芍总苷;④碳酸钙片是SLE患者联用最多的药品,其次是骨化三醇类药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用药较为复杂,我院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且选择方面与SLE的治疗指南及国内外研究相符。
史鹿怡严蓓史爱欣杨莉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分析激素免疫抑制剂
23-羟基白桦酸在制备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23-羟基白桦酸在制备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23-羟基白桦酸用于治疗与P-糖蛋白过度表达相关疾病的功效,从而可以用作抗肿瘤药物的增敏剂。
王广基郑媛婷吴晓兰周芳郝海平叶文才孙建国李雁楠严蓓温小舟
文献传递
代谢组学研究冠心病中医分型的体内物质基础被引量:53
2009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内物质基础以探索中医分型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GC-TOF/MS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血浆内源性化合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不但可把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区别分开,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利用PLS_DA建立的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组数学模型参数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证型间多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结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王广基阿基业严蓓郝海平刘林生张颖顾胜华郑媛婷朱萱萱
关键词:代谢组学痰阻心脉气阴两虚中医证型冠心病
基于血浆和心肌内小分子的代谢组学方法评价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被引量:22
2013年
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广泛用于心肌缺血研究和药效评价。内源性化合物的代谢谱可以提供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生化代谢信息。本研究采用连续10天大鼠皮下注射ISO(2 mg.kg 1)的方法造模。心肌病理切片和血浆肌酸激酶检测显示造模成功(心肌缺血形成)。利用GC-TOF/MS检测大鼠血浆和心肌的内源性代谢物,利用模式识别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ISO诱导的模型大鼠血浆的代谢谱与正常大鼠明显不同,停止注射后10天内大鼠血浆代谢谱有自行恢复的趋势;另发现造模10天大鼠心肌和正常大鼠心肌也可明显区分。模型大鼠血浆和心肌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生化代谢通路分析提示心肌缺血涉及能量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核苷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异常,并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提示代谢组学可以检测体内多种代谢/循环状态,是评价ISO诱导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代谢变化的有效工具,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进行综合药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严蓓阿基业郝海平王广基刘林生查伟斌张颖顾胜华
关键词:代谢组学血浆心肌异丙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代谢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激素冲击治疗前后SLE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清和尿样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SLE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或尿样可明显区分,且二者均与健康对照明显分簇。糖皮质激素纠正的异常水平代谢物包括血清蛋氨酸、谷氨酸、2-酮基-3-甲基戊酸、2-酮基异己酸,尿中尿素、3,4-二羟基丁酸等,而异常的血清赖氨酸、麦芽糖、乳酸、1-棕榈油酸甘油酯,尿苏氨酸、柠檬酸等体现了激素的副作用。结论本试验综合评价了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副作用相关的代谢物的变化特点,为激素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严蓓杨莉萍黄嘉史爱欣张硕胡欣
关键词:代谢组学系统性红斑狼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糖皮质激素
Ⅰ类新药注射用匹诺塞林(DL0108)体外吸附性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考察不同材质的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器对注射用匹诺塞林的吸附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匹诺塞林在玻璃输液瓶及塑料输液瓶中放置4 h过程中的峰面积,并测定此过程中的pH值;测定匹诺塞林经过不同规格的一次性输液器之前以及经过后30 min内的峰面积。结果:在输液瓶中放置4 h的过程中,相对0时的匹诺塞林的峰面积百分数在98.5%~104.1%的范围内;在流经一次性输液器的30 min的过程,相对0时的峰面积的百分数在93.6%~99.2%的范围内。结论:输液瓶对匹诺塞林没有明显的吸附作用,一次性输液器对匹诺塞林有一定的吸附,临床应用是应考虑吸附现象以保证药物浓度。
蔡小兵曹国颖孙韬华严蓓李可欣胡欣闫记灵宋艳芳王唯红杜冠华
关键词:吸附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双肼屈嗪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定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肼屈嗪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双肼屈嗪浓度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测定精密度、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的配制、血浆提取、仪器、标准曲线拟合等进行分析评定,以此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和合成不确定度,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人血浆中硫酸双肼屈嗪(40 ng·m L-1)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342 18 ng·m L-1(P=95.45%,k=2)。结论: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肼屈嗪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和仪器引起。
安胜男谢潘潘齐文渊李博严蓓李扬胡欣史爱欣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血浆不确定度
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肌缺血中医病证表征及方证对应研究
严蓓
关键词:代谢组学生脉注射液心肌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