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宁

作品数:21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敏化
  • 5篇针刺
  • 5篇成像
  • 4篇抑郁
  • 4篇腧穴
  • 4篇膝骨
  • 4篇关节炎
  • 3篇行为学
  • 3篇穴区
  • 3篇抑郁症
  • 3篇声成像
  • 3篇微循环
  • 3篇膝骨关节
  • 3篇膝骨关节炎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小鼠海马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关节

机构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丁宁
  • 11篇李志刚
  • 10篇姜婧
  • 5篇刘潇潇
  • 3篇田环环
  • 3篇秦萍萍
  • 3篇王巧侠
  • 2篇史社坡
  • 2篇王娟
  • 2篇王晓晖
  • 2篇屠鹏飞
  • 2篇刘晓
  • 2篇吴云
  • 1篇李瑞
  • 1篇宋小娟

传媒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法合成喹嗪酮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法合成喹嗪酮化合物的方法。该酶法合成喹嗪酮化合物的方法采用Ⅲ型聚酮合酶,通过酶法合成喹嗪酮化合物。本发明的酶法合成喹嗪酮化合物的方法可以实现绿色合成,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稀有金属催化剂以及反应试剂环境不友...
史社坡王娟王晓晖刘晓吴云丁宁齐博文屠鹏飞
文献传递
通督调神与疏肝解郁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及其差异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疏肝解郁两种针刺方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探讨二者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周后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通督调神组、疏肝解郁组。各治疗组接受有关治疗,6日/周,持续3周。每隔7日进行1次行为学检测,3周后用放免法检测HPA轴相关指标。结果:1造模14日及治疗3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旷场实验得分、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模型成功而稳定。2治疗3周末,两针刺组体重、旷场实验得分、糖水消耗百分比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除通督调神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高于疏肝解郁组(P<0.05)外,两针刺组各项行为学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3周末,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肾上腺皮质酮(CORT)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增加(P<0.05),两针刺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且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督调神与疏肝解郁法均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其中通督调神法略优;二者均能够调节HPA轴的功能亢进且作用相当,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宋小娟李瑞丁宁田环环
关键词:疏肝解郁法行为学HPA轴
针刺与艾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额皮质5-HT能系统作用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前额皮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色氨酸(Trp)含量与5-HT1A受体结合常数和容量的影响,探讨针刺与艾灸对抑郁...
丁宁
关键词:艾灸前额皮质抑郁症针刺
文献传递
医学成像技术在腧穴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与展望被引量:6
2017年
医学成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腧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化、可视化需要,极大地推动与深化了腧穴有关研究。文章从活体光学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红外热成像六个方面入手,结合腧穴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医学成像技术在腧穴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文献回顾表明,医学成像技术在阐释腧穴作用及其相关配伍的中枢与外周机制、论证腧穴特异性及其机制、探讨腧穴主治的中枢与外周基础、深化腧穴解剖结构及安全性研究、促进腧穴定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有关研究存在的成像技术缺乏合理与深度运用、对腧穴的动态性与整体性有所忽略、细胞与分子水平成像相对缺乏的三方面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促进成像技术升级与合理运用,完善基于腧穴特性的科研设计及其标准化,借助分子影像学技术将腧穴基础研究推进至细胞分子水平。
丁宁姜婧胡嘉同刘潇潇秦萍萍王巧侠许艺元李志刚
关键词:腧穴医学成像技术
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差异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比较针刺与艾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和疗效差异。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后者进行CUMS抑郁模型制备。2周后通过行为学检测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随后各组进行相关干预,6 d/周,共计3周。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及各干预组仍施以CUMS模型刺激。行为学检测采用开野实验(Open-Field)记录水平及垂直得分,糖水消耗实验计算糖水偏爱百分比并结合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分别于实验第1、14、21、28、35天进行。结果:(1)造模14 d后,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得分、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均低于正常组(P<0.01),直至实验结束。(2)针刺、艾灸、氟西汀组干预1、2、3周后开野实验水平及垂直得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第21天艾灸组水平及垂直得分低于针刺组(P<0.01或P<0.05)外,其余各时段针刺与艾灸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各干预组糖水偏爱百分比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艾灸组第28天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针刺组(P<0.05)外,其余各时段各干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各干预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干预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同组比较显示,针刺组第28天体质量明显低于第21天(P<0.01),各干预组体质量均于第35天出现显著增长(P<0.01或P<0.05),体质量变化结果相同。结论:治疗3周后针刺与艾灸均能很好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使体质量增长,且二者疗效相当,但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方式,推测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重合。
丁宁李瑞田环环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艾灸行为学
李瑞深刺期门穴治疗抑郁症经验被引量:12
2016年
李瑞教授临床应用深刺期门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文章结合李瑞教授对抑郁症的辨证认识,分析了本病的复杂病机及其变化,明确了肝气失畅这一关键环节及治疗要点。并根据期门穴的穴位特性及功效主治,探讨了期门穴的作用特点,介绍了运用本穴的理论依据。进而详述了李瑞教授深刺期门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归纳了相关操作技术与要点,并结合验案一则对有关临床经验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结合既有研究,初步讨论了深刺期门穴的安全性问题。
丁宁李瑞
关键词:期门穴深刺抑郁症针灸
微循环的光声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微循环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体、无损的进行微循环结构与功能成像具有重要意义。光声成像具备高对比度、高探测深度、对组织功能特性敏感等特点,能够活体、无损、实时的对兴趣组织一定深度范围内微循环的结构形态与微血管舒缩运动、血红蛋白浓度及其氧饱和度、流速与方向、氧代谢情况等功能特征进行客观成像与量化评价,是微循环成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文章从皮下微循环、脑皮质微循环、肿瘤微循环、眼微循环及其他微循环等方面入手,对微循环的光声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丁宁姜婧李志刚
关键词:微循环光声成像功能成像
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前额皮质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CUMS复制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艾灸组艾灸"百会""大椎",均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计算糖水消耗百分比,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前额皮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色氨酸(Trp)含量,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技术计算前额皮质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K)、结合容量(R)。结果:模型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3周后,各治疗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之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5-H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氟西汀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1)。模型组5-HIA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5-HT/5-HIAA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艾灸组低于氟西汀组(P<0.05)。模型组T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K 1、R 2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与容量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疗效相当,调节5-HT系统及5-HT1A受体功能可能是针刺与艾灸抗抑郁的作用途径之一。
丁宁李瑞田环环
关键词:针刺艾灸前额皮质5-羟吲哚乙酸5-HT1A受体
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相关腧穴敏化的激光散斑成像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特定疾病状态下相关腧穴局部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初步阐明腧穴敏化在组织微循环层面的具体内涵。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N)组、假手术(S)组及急性心肌缺血(A)组;于实验第0天进行模型制备相关手术,于实验第7天采用球囊加压法进行模型制备。于实验第0、7、8天,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各组家兔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家兔双侧内关、神门及心俞穴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实验第0、7天各组家兔血清CK-MB水平、双侧内关、神门及心俞穴血流灌注量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第8天,较之N组及S组,A组血清CK-MB水平、双侧内关及心俞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1,P<0.05),双侧神门穴血流灌注量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腧穴敏化伴随局部血流灌注量增加,这可能是腧穴敏化在组织微循环层面的重要机制之一。特定疾病状态下的腧穴敏化具有腧穴特异性,相关腧穴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能够有效反映疾病状态。
丁宁姜婧胡嘉同刘潇潇许艺元李志刚
关键词:血流灌注量急性心肌缺血心俞
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在穴位敏化不同时间节点相关穴区的肥大细胞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在穴位敏化的不同时间节点相关穴区局部肥大细胞(mast cells,MC)变化与穴位敏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16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NS)、模型组(KOA)三组,每组按照0天、7天、14天、21天、28天随机再分为五组。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单碘乙酸盐(MIA)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造模的第0天、7天、14天、21天、28天时取1.5 mm×1.5 mm×1.5 mm体积的鹤顶、阳陵泉、委中穴区局部皮肤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MC。结果在造模后的第7天,KOA组大鼠鹤顶穴区MC的数量及脱颗粒率高于N和NS组(P<0.05),MC数量高于0天、21天(P<0.05);第7天、14天MC脱颗粒率均高于0天(P<0.05);造模后第14天,KOA组大鼠阳陵泉穴区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明显高于N和NS组(P<0.05),MC数量和脱颗粒率高于同组的第0天和7天(P<0.05);而委中穴MC数量及脱颗粒率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相关穴位在疾病过程中某一时间点发生了敏化,敏化效应持续一段时间;穴位敏化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敏化伴随了穴区MC的募集和脱颗粒;穴位敏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
王巧侠王鑫丁宁姜婧刘潇潇秦萍萍许艺元胡嘉同李志刚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