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在肝癌患者中采用TAC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来该院诊断治疗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实验组采用TAC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该次调研中,实验组有8例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7例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为64.3%高于对照组(53.6%)(P〈0.05);实验组手术后6例出现发热(21.4%),体温37.5℃~38.8℃之间,持续2~5 d经对症处理后正常。3例转氨酶和白细胞短暂升高(10.7%),术后10 d内大部分恢复正常,低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中采用TAC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 龙林刘觉仕
- 关键词:肝癌患者
- 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联合多途径治疗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2例患DVT病人的89个患肢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再行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导管接触溶栓,持续肝素抗凝治疗等。随访期2~44个月,平均19个月,了解过滤器放置后的状态,滤器对血栓的捕获,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有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果】2例2枚过滤器3个月后复查出现轻度移位,其余80例滤器均展开良好,位置固定,11枚滤器有效捕获血栓,全部病人随访期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显效51(62.2%)例,有效31(37.8%)例。【结论】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DV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刘放其向华刘觉仕张智明方志勇龙林孙林
- 关键词:颈静脉腔静脉滤器
- HNF4α、GATA-3RORγt表达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GATA结合蛋白3(GATA-3)、维甲酸孤儿素受体γt(RORγt)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肝癌组),选取同期非肝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非肝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肝脏组织HNF4α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两组血浆GATA-3、RORγt mRNA的表达,分析并比较三个分子表达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肝脏组织HNF4α高表达率为54.39%,明显低于非肝癌组(P<0.05);肝癌组血浆GATA-3和RORγt mRNA表达量分别为(1.49±0.64)和(72.10±10.13),明显高于非肝癌组(P<0.05);肝脏组织HNF4α、血浆GATA-3、RORγt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HNF4α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血浆GATA-3、RORγt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NF4α、GATA-3mRNA、RORγt mRNA的表达变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
- 刘觉仕张永琎龙林向华
- 关键词:肝细胞核因子4Α
- Nrf-2和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细胞核相关因子2(Nrf-2)和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为NSCLC组,同时选取同一患者癌旁组织(>5 cm)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Nrf-2和Rsf-1蛋白表达。结果 NSCLC组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Rsf-2蛋白阳性表达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22.73%和25.71%,明显低于Ⅰ~Ⅱ期、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Rs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2.86%、90.91%和97.14%,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Nrf-2与Rsf-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256,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下调,而Rsf-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 刘觉仕张永琎龙林向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
-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和单独治疗组(TIPS单独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PPG、PVP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PG、PV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AST、ALT、AL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分流道通畅率、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食管胃曲张静脉再出血、整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IPS单独治疗比较,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孙林龙林周闯刘剑
- 关键词: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 联合介入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PMCT)、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联合PMCT和TA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男40例,女9例),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组(PMCT+TACE组,联合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TACE组)及单纯微波消融组(PMCT组),联合组行TACE+PMCT治疗,TACE组行序贯性TACE治疗,PMCT组行PMCT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联合组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86.49%和64.86%,显著高于TACE组(56.10%、65.85%和36.59%)及PMCT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实用,较单纯TACE及PMCT治疗有较大的优越性。
- 向华龙林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孙林刘放其
- 关键词: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孙林龙林向华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
-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 李丁向华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龙林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氩氦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第1天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健择(进口盐酸吉西他滨)、顺铂,第8、15天予健择全身静脉化疗,28天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1.4%;半年生存率100%,1年生存率54.3%;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龙林向华张智明刘觉仕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非小细胞型肺癌吉西他滨
- 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和碘化油组,每组50例。载药微球组采用载药微球治疗,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肝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碘化油组,QOL评分高于碘化油组(P<0.05)。治疗后,两组清蛋白(ALB)均高于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均低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ALB高于碘化油组,TBIL、ALT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载药微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碘化油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均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药微球组1年生存率为88.0%,高于碘化油组的66.0%,OS显著长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龙林孙林刘觉仕向华张智明
- 关键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肝功能临床症状